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公益比赛:正在被铜臭污染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7日03:41 山西晚报

  

公益比赛:正在被铜臭污染着(图)

  8月10日,本报刊发了“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山西赛区”承办单位强制选手签约的报道。连日来,许多读者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示这种现象并不少见。8月23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采访。

  现象一:只要交钱就能获奖

  “只要交上100元,孩子的作文就能拿奖。”一位家长说,她的孩子今年11岁,却已经参加过好几次作文比赛。这些比赛是由不同单位主办的,但都有一条比赛规则很诱人:只要交上一定数额的报名费,就能拿到奖项,获奖率百分之百。

  这位家长说,比赛对孩子来说是一次锻炼,得奖也可以鼓励孩子。但是,如果比赛都是这样拿奖,孩子就可能形成一种认识:只要有钱,一切荣誉都是可以用钱买到的。

  一位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师说,自己也曾经遇到过很多“变了味”的比赛,这些比赛的通知函上,几乎无一例外地标明,只要寄来一定数额的参赛费,附上论文一篇,就能获奖。而这些奖项对职称评定等都有用处。有的甚至明码标价,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000元……

  这位教师说,这种比赛对一些老师来说是福音,他们可以很轻松地就获得学术地位。可是对于兢兢业业研究的老师来说,就是非常不公平的,长此下去,很容易滋生学术腐败。

  现象二:每轮比赛都有条件

  8月9日,原定下午举行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山西赛区决赛突然取消。原因是承办商为了和选手签订合同,把决赛的时间延期了。8月16日,决赛在太原举行。参加这场比赛的选手,大部分都不是原先进入决赛的选手。而原来的选手,因为没有和承办商签约被拒之门外。一位进入决赛的选手说,最后获奖的选手和本该进入决赛的选手,名次相差至少20名,有的甚至超过30名。

  一位热心读者告诉记者,她曾经参加过一次艺术类的公益比赛,比赛一开始,承办商就开始从选手身上“扎钱。”每轮比赛都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从报名费到培训费,从包装费到服务费。要是不交钱,就不能进入下一轮比赛。

  现象三:比赛背后有猫腻

  一位锻炼多年的运动员说,她曾经参加过一次某著名国际公益比赛。比赛的主办者宣称,全部收入将用于地球环境的保护。于是,这位运动员参加了其中的马拉松项目。然而,比赛刚刚开始,选手就被告知,比赛取消了。

  他后来了解到,比赛虽然没有举行,但是名次已经出炉,而名次全部都是内定。

  专家说:商家把比赛当商机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谭克俭认为,商家参与社会公益比赛,是应该提倡的,但商家应该看清自己的位置。

  他说,商家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求回报是一种本能。可是,当商家参与到社会活动的时候,应该把目标放在促进社会发展、回报社会上。因为公益性就意味着付出,商家如果把公益比赛当成一种商机,把谋取更大利益当作参与比赛的目标,就失去了参与公益比赛的诚意,也就让公益比赛的商业味越来越浓了。

  “逼迫选手交钱、签合同的做法,说得严重一点,就是欺诈。”他认为,事实上,商家在参与这些比赛的时候已经得到了利益,比如,比赛的冠名权、承办权等等,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广告。“让商家的合理需求和比赛的公益性找到一个结合点,才能出现多赢的局面。”

  对于比赛中的“钱奖交易”,谭克俭认为,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经常会出现的现象,这说明社会有这样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是不合理的,是危害社会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清理,比如,限制和审查主办单位举办比赛的资格,严格控制比赛奖项的设置,保持比赛的含金量等。

  本报记者

  即兴评论:

  “榜样的力量”是可怕的

  先前幼嫩,对“XX赛”总是不由自主地寄以崇高的敬意,哪怕悄悄地参加一个“征文”,也会附信一封,谦逊半日,“请诸位老师批评指正”云云。后来吃盐渐多,心智渐开,脸皮渐厚,开始对“崇高”不以为然起来,甚至被逼鄙视之。因为有了发现,甚或参与组织了一些所谓的“XX赛”,活动启事扉页的牛皮下往往藏着不很能见人的东西———为了捞取一些什么,比如想捞一些银子,比如想捞一些政治或准政治资本等等。尽管已经算是很有智慧,但在读完关于“普通话形象大使山西赛区”的一串报道后,我还是脸红兼脖子粗,自叹才疏智浅。原来,这玩意儿不仅目的值得考究,过程也居然如此龌龊,劣迹所及,臭倒一片,臭坏一群。

  若干年前,某文人说:我是流氓我怕谁。因亮出了招牌的缘故,尽管这位老兄屡屡施展流氓手段,大家也不以为然,因为人家是流氓嘛。但许多“XX赛”便不同,挂的是公益门帘,盖的是官方红圈,但手段似乎与流氓并无二致。其风韵与柏杨先生文章中提及的旧时开封妓女仿佛:你要摸就摸吧,俺可不是那种人。单单一个妓女,并不可怕,她大不了可使几个男人染些电线杆上的病,问题在于,她不但否认身份,而且在许多人的推动下,居然还要领袖群伦!

  有钱就可以进决赛摘桂冠,有钱就可以成就“学术”成为大师,有钱就可以挥舞旗帜,成为领袖……想一想,我们所面对的,仅仅是荒谬吗?此风不刹,一个民族的前途都会在病态的狂热中灰飞烟灭。

  在这一串报道中,多次提到了“商业污染公益活动”的字样,窃以为不仅仅如此,铜臭不过是一种味道,更恐怖的是操盘手在黑暗中依凭铜臭的浓烈程度炮制出来的标兵,他们很可能成为不明真相者追随的“贤人”。如果不幸,这群标兵中有白痴有傻子呢?“X女”的遗害如今已是有目共睹。

  报道中社科院的谭克俭老师说:出现这种现象,说明社会有这样的需求。没错,但有需求就必须去创造一种满足办法?比如一个人,有各种需求,但有些需求是不能满足的,于是有了道德,有了法律。如果什么需求都必须设法满足,那人类就应返回恐龙时代,就不配再谈“文明”二字。

  李广义(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