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瓦匠出身校长拒招不吃苦学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7日03:50 重庆商报 | |||||||||
昨天是万州三峡服装艺术学校新生开学的日子,校长廖友义将带着他的学生和设计的作品参加第六届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他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个学生学会吃苦,不向命运妥协。吃不得苦的学生是不会招收的。他说,这是他从一个农村小泥瓦匠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类中职学校校长兼树德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秘诀”。 16岁时他不干泥瓦匠到沿海打工,从普通车工做起,到组长,到主管,到年薪10万
看到公司竟招不到合适的中干,他体会到服装人才的急缺。他辞职回家乡开县贷款办了服装公司,并创办了三峡服装艺术学校。1995年学校迁到万州。 10多年来,学校已培养服装人才3万多人,他还与福建泉州和万州区政府携手建立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服装培训基地,先后对7623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和2300名三峡库区移民进行了转岗培训。今年11月,能容纳7000人的新校区开建,将在全国招生。 每年开学,他都会带领新生沿着马路连续走十个小时,只带水和面包,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腿上至今有伤病的廖坚持和学生们一起走,这已经是一个传统。有一年有近20个学生倒下。“就是要吃得苦才能成功!”入校的学生和学校都签了合同,保证毕业后能找到工作,月收入一千元以上。 记者 纪文伶 实习生 李静 柯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