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管齐下 井冈山开发式扶贫硕果累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7日14:17 中国江西网

  特约记者 谢飞 刘福明 龙江辉

  

三管齐下井冈山开发式扶贫硕果累累

  井冈山市“造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三管齐下,当地群众走上了宽敞明亮的康庄大道。(中国江西网特约记者 龙江辉 摄)

  

三管齐下井冈山开发式扶贫硕果累累

  走进井冈山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拿山乡茶坪新村,您可以看见一幢幢楼房整齐矗立,一条条水泥村路宽敞洁净。(中国江西网特约记者 龙江辉 摄)

  走进井冈山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拿山乡茶坪新村,您可以看见一幢幢楼房整齐矗立,一条条水泥村路宽敞洁净,门前池塘鱼跃,屋内沼气、自来水一应俱全。今年以来,井冈山市“造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三管齐下,扶贫开发工作硕果累累。

  “造血扶贫”:培训一批“知识型农民”

  4月9日,能容纳200人的井冈山市委党校会议室座无虚席。当天,该市新农村建设培训班正式开班,对全市106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分批轮训。今年以来,井冈山市摆脱救济式扶贫的老路,走扶贫开发的新路,把提高农民技能、培育特长农民、发展能人经济作为今年建设扶贫工作的重头戏。

  井冈山市先后投资100余万元,扩建农民技能培训基地5个;并采取订单式培训等方式,分期分批传授扶贫村村民的务工技能和种养技能,先后专门为贫困村民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11期;还从省农科院等单位请来专家教授和技术骨干深入到贫困村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种养技能90多人次。到目前,该市为扶贫村免费培养“土专家”、“田秀才”、打工精英等致富能人近600人,涌现种养专业大户162个,农林产品加工大户42个,农用产品运输大户76个,年创收可达800余万元;培育水果、瓜菜、中药材、楠竹栽种基地23个,总面积达5700亩。

  “产业扶贫”:特色产业唱主角

  

三管齐下井冈山开发式扶贫硕果累累

  花木种植已成了井冈山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国江西网特约记者 龙江辉 摄)

  每当旅客上井冈山路过厦坪镇时,就会惊喜地发现路旁种植着一片又一片的花卉、苗木,但见苗木葱笼、花香阵阵。不少游人纷纷驻足,下车观赏。这里就是该镇的苗圃种植示范基地,花木大王刘荣华的苗圃基地也在这里。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新市址设在厦坪。刘荣华从中看出了巨大的商机:新城区的建设必不能缺少绿化和美化,而井冈山的苗木种植却是一片空白。近水楼台先得月,刘荣华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前往著名的花木之乡浙江萧山考察后,他投资30万元,率先在该镇建立了一个苗圃基地,栽种深山含笑、桂花、杜鹃、香樟、竹柏等花木40余亩,为新城区的建设和家庭院落绿化美化提供大量花木品种,每年销售收入达10万元以上。小品种形成大产业,一鸟鸣引得百鸟啼。在他的带动下,该厦坪镇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一大批苗圃基地,到处姹紫嫣红,荫荫郁郁。如今该镇的花木种植已成了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当地群众也凭着它走上了一条宽敞明亮的康庄大道。

  近年来,井冈山市根据每一村每一户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项目,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逐步形成“户有主营项目、村有骨干产品、乡有特色产业、市有特色经济”的发展格局。该市重点扶持拿山乡、厦坪镇等乡镇发展花卉苗木生产扶贫基地5000亩,扶持黄坳乡、茅坪乡等乡镇新建高标准有机茶园3000亩,扶持葛田乡、鹅岭乡建立苗圃示范基地3500亩。如今,这些帮扶项目,已经成为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助推器,实现科学发展的增效剂,促进农民致富的孵化器。

  “生态扶贫”:沼气扶贫火起来

  

三管齐下井冈山开发式扶贫硕果累累

  其貌不扬的沼气池成了井冈山市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中国江西网特约记者 龙江辉 摄)

  “沼气是个宝,综合利用好;既养殖来又种植,农民增收效益高;节柴省煤又省电,经济实用最环保;农户建口沼气池,发家致富真需要……”这是笔者在井冈山农村听到的“沼气歌”。目前在该市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里,猪进圈、粪进池、沼渣沼液进地,村内路面硬化、果园围村。好一幅美丽和谐的新画卷!

  近年来,为改善农村的整体卫生面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该市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把沼气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绿色家园紧密结合起来,纳入农村长远发展战略。沼气池建成后,农民们既得到了清洁的能源,还能生产出优质的有机肥,改善了生活环境,一举多得。全市沼气建设从单纯解决生活用能向注重沼气综合利用开发方向发展,取得了较好收益。而群众建池的积极性也极为高涨。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建成沼气136户,在建127户。

  同时,该市筹集资金1600万元,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电,村村通手机信号,户户通自来水,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