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陕西华阴耗资1600万元违规建豪华办公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03:23 京华时报

  

陕西华阴耗资1600万元违规建豪华办公楼
救灾安置款已下拨三年,灾民仍住在帐篷内

  

陕西华阴耗资1600万元违规建豪华办公楼
华阴市委违规建起的豪华办公楼

  

陕西华阴耗资1600万元违规建豪华办公楼
按原设计建起的灾民安置房成本过高,灾民难以承受

  

陕西华阴耗资1600万元违规建豪华办公楼
图片均据《焦点访谈》电视截图

  2003年8月陕西省华阴市遭遇特大洪水灾害,11个村庄被淹,3400多户村民无家可归。洪水过后,国家紧急拨付5906万元灾民迁建资金用于补助灾民建房。3年过去了,记者在华阴市看到只有30多户灾民使用资金建设了新房,使用灾民迁建资金总计不到200万元。许多倒房无房户仍然居住在简易房子、废弃仓库甚至救灾帐篷里。

  而在这期间华阴市却耗资1600万元建起了市委、市人大新办公大楼。这座大楼标准超出了国家规定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项目本身也没有经过省政府的审批。

  遭遇

  特大洪灾淹没11村庄

  2003年8月,陕西省华阴市遭遇特大洪水灾害。记者在华阴市广播电视局找到了一段影像资料。当时渭河流域一片汪洋,11个被淹村庄的水深普遍达到2米以上,群众的房屋都浸泡在洪水之中。

  渭河洪水发生不久,温家宝总理亲临灾区视察灾情,并要求各级政府尽快解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洪水过后,华阴市政府提出对11个重灾村、3474户受灾群众进行整体搬迁,并请求国家支持。

  陕西省华阴市委书记党德才(时任该市市长)称,当时一片汪洋,99%的群众都要求异地搬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华阴市向国家发改委报了这个方案。

  安置

  国家拨5906万元建房

  为了尽快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国家发改委很快就把5906万元移民迁建补助资金下拨到陕西。这笔专项资金按照每户1.7万元的标准用于华阴市灾区11个村、3000多户受灾群众的迁建安置,其中1.5万元用于补助每户灾民建房,而另外2000元则用于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改委下拨移民迁建补助资金时,批复这个项目完成工期为2004年。然而,在华阴市的移民点,三年后的今天只建了110亩的村台,建房户只有50多户,其中完成建房的只有30多户,其余的还住在简易房里。对此华阴市有关领导解释说,灾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恢复很快,许多群众不愿意异地搬迁。

  现状

  灾民仍住破房帐篷

  建房资金早就到了位,为什么灾民却迟迟住不到新房呢?在采访中,部分受灾群众对记者说当地只建了一个移民点,而移民却来自不同的村庄。

  近日,记者来到陕西省华阴市华西镇的罗西村。罗西村是2003年那场特大洪灾受灾最严重的村庄,在这里记者查看了十几户因洪灾倒房、无房村民的居住情况。在罗西村东头,57岁的村民郗新继和他的老伴就住在这间临时借用的简易房子里。

  郗新继说,他们现在临时住的这个房子是村里原来养鱼时看护鱼池的人在夏天住的,到了冬天墙壁透风,屋里很冷。和郗新继家一样,村民李宁也是一个倒房无房户,现在李宁和他年迈的父母一家三口借住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由于房顶漏雨,他们只能住在三年前政府发放的救灾用的帐篷里。

  追因

  设计不合理遭质疑

  对此,陕西省华阴市经济发展局局长汪旭涛称,救灾款拨下来就开始做规划,然后在华西镇选了一个近二百亩地方建移民房,上面也批准了。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批复,这项工程的建设工期为2003年到2004年。然而,三年过去了,移民点只建了50多户,工程进展极其缓慢,绝大多数受灾群众并没有搬迁,也见不到这笔建房补助款,这是为什么呢?

  党德才却称,后来大水退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群众的生产、生活很快恢复了,绝大部分房屋基本完好。群众认为也能住,所以群众的搬迁意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愿意进行异地搬迁了。

  在华阴市,记者采访了部分受灾群众。在华阴市的华西镇有惟一一个正在建设的移民点。目前,在该移民点居住的三十来户移民分别来自几个不同的村庄。搬迁过来的群众要回到原来的村子里种地,少则要跑四五公里,多则要跑十来公里路,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华阴市华西镇罗西村一村民说,从移民点回来种地,早晨天不亮出去,到晚上才能回去,这样来回赶非常辛苦。

  还有些村民说,华阴市上报的移民新村方案的选址高度大多相当于或低于现在的村台,这不能根本解决今后如果再发洪水时村民们受淹的问题。

  困难

  村民难承受高造价

  此外,在移民新村,按照规划,村民必须建两层楼房,因此房屋造价成本太高。据村民介绍,在华阴市移民新村盖一个房子要花六七万元,即使给每户补贴1.5万元,对于受灾的当地群众说,绝大多数人也盖不起房。这是群众不能搬迁的第三个原因。

  正是因为华阴市有关部门制订的搬迁方案不切实际,当地绝大多数群众当然也就不愿意、也无法搬迁,因此导致了这样的一个尴尬局面。一方面,部分受灾群众长期住在透风、漏雨的简易房里,另一方面,国家下拨的救济资金长达三年闲置,迁建资金没能派上用场,对此群众很有意见。

  郗新继透露,当时根据这11个受灾村群众的要求,大家都同意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精神就地搬迁,便利生产,达到防洪要求。对于群众的质疑,华阴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也强调了移民搬迁工作的复杂性。

  汪旭涛称,当时拿了十多个方案,最后省发改委批了其中3个,先在一个点试点开展工作,开展迁建。最后由于多方原因,实施困难大,暂时没有实施。

  违规

  未获批即开工建设

  与受灾群众迁建工作进展缓慢形成反差的是,就在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开展的同时,当地耗资近1600万元的市委、市人大新办公大楼却拔地而起。

  中央规定,要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建设,确属必须建设的必须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华阴市委、市人大办公楼项目谁批准了呢?

  党德才对此有说法,当时上面批复建一个综合楼。

  据调查,渭南市发改委批复的只是一个商业综合楼,也有相关的审批手续,但并不是办公楼。就这样利用其它基建计划,没有经过陕西省政府审批,华阴市就违规建起了市委、市人大办公楼。在这座办公大楼里,人员编制总数为160人,人均建筑面积为43平方米,按照国家规定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超标了140%。此外,这座大楼的装修在当地也属气派,外墙为玻璃墙,门厅、走廊、楼梯间为花岗石板。

  党德才承认,他们的办公楼的标准是高了一点。

  反差

  一年建成超标办公楼

  据调查,在2003年8月发生洪灾时,华阴市委、市人大的办公楼建设丝毫没受影响。华阴市从当地财政支付了1550万元,市委、市人大办公楼在灾后的2003年当年封顶,2004年竣工,2005年4月投入使用。

  干部们的工作环境的确改善了,但是受灾群众的倒房、危房问题却是一年又一年,长达三年时间都没有解决,伤了受灾群众的心。

  记者在采访的时候看到,在华阴市委、市人大新建的办公室大楼前写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字,这提醒着国家公职人员时刻不忘“执政为民”的理念。华阴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采取党政部门帮助和扶持的办法,尽快地帮助少数倒房、无房户,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春节以前住进新房,但愿这次别再让苦等了三年的灾民们愿望落空。

  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图片均据《焦点访谈》电视截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