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为什么要平等保护私产和公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12:10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一度备受争议的《物权法(草案)》已正式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该审议稿在吸收各方意见修 改后,明确了对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私有财产平等保护的原则。

  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曾经白热化的争论终于有了“暂时”的结论,曾经被“搁浅”的《物权法》立法工作也重 新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五大就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任务,党的十六大再 次重申了这一重要任务。当前局面的形成,将会有利于此目标的达成。

  回顾一年来围绕物权法发生的讨论,以北大教授巩献田为代表的一方主张,在一般情况下,只有首先保护国家和集体 的财产权利,才能保护绝大多数公民个人的财产权利;反对方则认为,“公”的利益应当由《宪法》、《行政法》等公法来加 以保护,如果在《物权法》中强调甚至重点保护国家财产、国家利益的话,将会导致公权力大量进入、而私权利保护沦为空谈 的结局。

  仅从现象来看,社会主体围绕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广泛开展批评与反批评,这是值得欢迎的好事。它反映出我们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等诸方面还面临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对法律的制定和修改 完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但是,社会实践是立法的基础,立法工作必须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能从愿望和想当然出发,不能从本本和概 念出发。转轨加新兴阶段的中国的国情之一,是物权法领域已经成为现有民法制度中最为薄弱的部分,因为在长期计划经济体 制下,私人之间的交易是被禁止的,私人所有的财产权也不被认可,这种历史渊源直接造成了今日法与现实的脱节。

  制度性的进步,归根结底要靠生产力的发展来实现。既然人类从既往的经验中得出结论,认为市场体制较之其他经济 体制更具效率,那么,法律就应当提供维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财产权的保护。道理很简 单,市场交换就是产权交换,没有明确的产权界定,也就无所谓市场交换的发生与存在。

  要使私有财产权得到严格的保护,就不能存在一个至高无上、不受约束的权力主体,这就要求严格划定国家权力的范 围,约束政府和政府官员,防止他们侵犯公民的私权。一段时间以来,某些地方政府和某些官员打着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幌子, 随意征地、胡乱拆迁等现象,充分证明了私权保护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教条是死的,社会生活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体制已经基本替代计划体制,成为中国 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尽管这其中尚存在较为突出的无序、不公等问题,但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空前的。因 此,我们的立法工作要及时把改革中成功的经验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现有法律中不适应改革开放和现实生活需要的规定及 时作出修改,从而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

  值得指出的是,本次送审的《物权法(草案)》,除继续坚持“平等保护、重点解决、和谐共存”的原则外,也专门 进行了国有资产相关条款的修改和增加。我们认为,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经济领域中国资受侵害现象确实较为严重,物权法 就国资保护作出有针对性地规定,完全有必要,这同样体现了立法工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和精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