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内首个绿色GDP亮相深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12:10 中国经济周刊

  “效益深圳”指数首次公布,“效益”取代“速度”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殷宗武 ★马勤/深圳报道

  以GDP论英雄的时代,在深圳已彻底成为过去。

  8月4日下午,深圳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布了“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测算结果:上半年“效益深圳” 综合指数108.18%,同比上升3.33个百分点。

  这标志着深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初见成效,也标志着全国第一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效益的统计数据在深圳正式诞生 。

  “效益深圳”指数是以深圳2004年实际数值为标准值。根据测算,今年上半年深圳每平方公里土地GDP产出1 .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4%,比去年同期增加1.8个百分 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38.57%,比去年同期提高0.47个百分点。同时,深圳万元GDP综合能耗0.5898吨 标准煤、水耗32.72立方米,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5%和8.86%;无形资源开发利用指数保持上升趋势,初级劳 务工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也大幅下降。

  “这表明深圳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的发展’方面都比去年同期稳步提高。”深圳市 政府有关官员表示。

  而有关专家评价说,以单位产出取代经济总量,以效益上升取代GDP增长,以无形资源取代有形资源,“效益深圳 ”指标体系的正式出台,使“快、好、省”的“效益深圳”模式有了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标志着深圳正式告别“唯GDP 论”。

  “效益深圳”强化民生色彩

  据了解,“效益深圳”指标体系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亲自提出并推动建立。去年7月,深圳市统计 局成立的专门工作小组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在广泛吸取了各方意见后,对新的GDP核算制度进行了精心设计,并于去年 9月初获得了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论证认可。今年5月,经广东省统计局批准制发,成为法定报表,和现行统计核算制度“两套 并行”。

  “因为国内没有先例,设计各项指标的工作很困难。”据深圳市统计局局长邓平介绍,他们曾就此求教于香港特别行 政区统计处。

  “‘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是对现行统计报表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补充和完善。经济方面的效益在指标体系 中权重占到55%。而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将予以实时监测,每季度监测、公布一次。”邓平介绍说。

  “效益深圳”指标体系与传统以GDP数据为核心的统计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其强化了民生色彩,它将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的发展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设立了总共21个考核指标,最后以综合指数来评价“效益深圳”运行质 量。有关专家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个具备可考核性的全面系统的绿色GDP指标体系。”

  “速度”向“效益”的转变

  25年来,深圳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8%,生产总值增加了1800倍,人口从30万增长到1000多万。 以至于人们习惯于将这样的快速发展称之为“深圳速度”。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实现生产总值2561亿元,同比增长13.5%。而同期,广东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 亿元大关,达到11416.8亿元,增长14.4%。这意味着,自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市GDP增速首次低于广 东均速。

  而一直作为龙头引领珠三角经济高速前行的深圳市,开始出现GDP增速下降,这是否会影响深圳的城市竞争力?

  深圳市政府秘书长唐杰否认了这个质疑。他指出,首先深圳最近10年的增长始终保持比较平稳的态势,到今年为止 ,深圳没有离开自己的增长区间,还保持了过去十年所形成的经济增长趋势,保持了高度稳定;其次,今年全国经济增长偏快 ,全国整体形势是防止经济从较快到过热,在全国偏快形势下的深圳,还能保持自己的增长路径,证明深圳的经济是健康的。 而“效益深圳”指数的正式出台,更是进一步证明了深圳的竞争力。

  深圳大学一位教授也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深圳调整了自己前进的步伐,开始将“速度深圳”转变为“效益深 圳”,虽然GDP增速下降了,深圳经济的增长模式依然如故。深圳经济运行并未受到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而大起 大落,而是在一个高位平台上继续保持稳定的快节奏,一如既往地向前健康发展。

  “由强调发展的速度到更注重发展的效益,深圳在这方面的探索,正在为中国经济由速度经济迈向效益经济提供着鲜 活的经验。”深圳综合研究院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四大瓶颈”

  催生“三个舍得”

  事实上,无论从现实压力还是发展路径选择考虑,实现发展模式转型,一直是深圳市政府近年来的心结。据《中国经 济周刊》了解,早在去年初,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在分析深圳发展面临的困难时,就提出“四个难以为继”—土地有限,难以 为继;资源短缺,难以为继;人口不堪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难以为继。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深圳市目前剩余可开发用地仅200多平方公里,且绝大部分集中于关外,按照传统土地 开发速度,深圳很快将面临无地可用的局面。

  在水资源方面,深圳市是全国七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但自2004年起,深圳市用水每年以约7000万立方米的 速度增长。

  深圳实际管理的流动人口已超1100万,一半以上处于流动状态中,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给深圳生态、城市管理和 服务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可以看出,传统模式下的快速发展,已使深圳面临土地、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困境。将“速度深圳”转变为“效 益深圳”已经成为深圳发展的当务之急。

  为了突破这四个阻碍深圳发展的瓶颈,去年7月的深圳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李鸿忠提出,实现向“效益深圳 ”发展模式的转变,要做到“三个舍得”,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李鸿忠说:“不再攀比经济规模和总量。如果有 人还是单纯以GDP论英雄,很可能会觉得深圳辉煌不再了。对此,我们要敢于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承受外界的压力,承受 暂时的误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效益深圳”指标体系也已开始行使考察官员政绩的职能。

  “指导思想变成量化的可考核的指标,才是有意义的,任何一个指标体系都是对政绩的考核,这是毫无疑问的。”唐 杰介绍。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将成为深圳市考察官员政绩的工具。深圳市委、市政府已明确 提出,今后考核考核下属各区的发展水平,不再是单纯考察GDP,而是考察

科学发展观,考察的工具之一当然就是“效益深 圳”统计指标体系。

  但尽管“效益深圳”指数已经具备相当科学的内涵,但其对社会经济的实际检验与反映的效果如何,仍然需要进一步 通过实践来验证。

  链接:

  “效益深圳”指标体系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人的发展等四方面的21项指标构成。

  主要包括: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万元GDP能耗、万元GDP水耗、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比重、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扣除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环境损 失成本后的GDP占原GDP的比重、无形资源开发利用指数、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可支配收入、人 口平均预期寿命、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污染治理指数、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