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东西文化交流的汇集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10:55 央视《海峡西岸行》 | |||||||||
福州为福建省省会,历史悠久,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为“闽越王”,兴建“冶”城,开始了福州最早的城垣建设。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因“州西北有福山”,始称“福州”,一直延用至今。唐末、五代后梁初(公元901~908年),闽王王审知先后扩建“罗城”和南北夹城,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山、屏山圈入城内,故福州亦称“三山”。北宋时期,太
福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早在东汉时期,福州就与东南亚地区有贸易往来。唐宋时期,福州已成为“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华国际贸易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明代,福州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都是在福州太平港(马尾、长乐一带)增加给养后扬帆出海,福州港正式成为国家港口。清代自康熙、雍正之后开禁设关,福州对外贸易又趋繁荣,“使西南洋诸国咸来互市”;鸦片战争后,福州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要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术,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形成了特有的“船政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福州成为全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享有国家赋予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台商投资区、高科技园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等优惠政策。 福州民风淳朴,文化昌盛,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宋代,福州教育、文化非常发达,有着“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读书声”的盛况。当时福州开设的巢经楼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石鼓书院亦被称为海内四大书院之一。明清以来,福州更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汇集地,“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名人灿若繁星。 “海西”定位: 福州市要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加快实施一城两翼双轴线发展战略,推动中心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的跨越式、组团式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和产业发展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重心作用,增强服务全省的带头示范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