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业界呼吁国人变革狩猎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11:31 法制早报

  在北京一个国际狩猎场经理看来,拍卖国际狩猎权的新闻报道引起巨大反响正好从反面证明了中国狩猎产业的不成熟 。合法狩猎与野生动物保护完全可以达到一致。

  -观念坎:

  在国外,合法狩猎是一种家族传统,有实力的家庭在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就带他们出
去狩猎;而在中国,人们一下子 还很难理解“合法狩猎”和“保护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

  -法律坎:

  对狩猎的管理办法还没有进入野生动物保护法。另外,狩猎场本身性质决定很难做宣传,因为狩猎涉及到枪支弹药, 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很严格。而涉及到此类的产业要对外宣传都受一定限制。

  -经营坎:

  我国现在缺少一种比较成熟的中介,将猎场的狩猎信息发布出去,让人们知道哪儿可以合法狩猎,什么动物可以有限 度猎杀,什么季节可以狩猎等。

  □本报记者周斌

  实习生肖玲燕

  8月22日,北京密云云岫谷游猎自然风景区(以下简称“云岫谷”)里没有“杀戮”。

  高山叠伏,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绿郁葱葱。自然风景区内一片安逸平和的氛围。逆溪而行,偶有只闻其声、未见其 形的动物掠过身旁。

  与风景区同为一体的国际狩猎场里终日未起枪声,没有枪声的结果是自然风景区内只有零星的游客。

  “别走得太深,里面没人。”风景区里放羊的老人指着远处告诉记者:“今天看到的游客没超过10个。”

  “周末的时候游客会比较多,11月狩猎期开始后,游客会逐渐增加。”云岫谷游猎自然风景区经理蒋洪涛介绍说。

  但过去一年,云岫谷游猎自然风景区的狩猎收入只有区区十多万元,与6000多亩开放式狩猎场、几千平米大棚式 狩猎场的规模相比,并不相称。

  狩猎经营者陷入困境

  “尊敬的中国移动客户,欢迎您来到河北省……”离云岫谷还有三四里地时,记者的手机上出现了这样一条短信。

  云岫谷没有公共汽车可以到达,去时记者与小巴司机讨价还价多花了10块钱,让他多开几公里“拐了个弯”;回程 好不容易碰上个出诊的兽医,坐在他的电动三轮车后捎到了车站。

  “我国的狩猎场大多地处边远的山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产业处处长曹良在解释我国狩猎产业发展缓慢时,谈 到了地理位置这个因素。北京市的狩猎场很少,狩猎场较多的新疆、黑龙江、四川也都存在这个问题。

  曹良介绍说,其实在狩猎场打些野兔、山鸡的狩猎行为,价格一般不会超过1000元。“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贵 ,只要有兴趣,一般人都能承受。”

  但“路途遥远”让很多假期不长的人望而却步。

  而不只是小打小闹,“具备长期、大型狩猎经济实力的人更是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

  “现在是惨淡经营。”国内某著名狩猎俱乐部经理刘云心有不甘地说道,该俱乐部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大型狩猎场,并 且接待过外国猎人,但实际收入依然令人失望。

  “大家都在做,情况都不好。”刘云在介绍圈内各家狩猎俱乐部经营情况时透露说。

  “可能狩猎场地处偏僻是个原因。”据介绍,很多狩猎俱乐部办公、练靶、狩猎3处地理位置跨越很大,不在一个省 市的相当普遍,“组织活动的成本很高。”

  但刘云看来,地理位置并不是一个主要问题。他反问记者:“在此(拍卖国际狩猎权引起巨大反响)之前,你知道我 们俱乐部吗?你有想过要狩猎而在网上搜索过我们吗?”

  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在国外,合法狩猎是一种家族传统,有实力的家庭在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就带他们出去狩猎 ;而在中国,人们一下子还很难理解‘合法狩猎’和‘保护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曹良解释说。

  另一方面,在宣传方式琳琅满目的今天,对狩猎的宣传似乎鲜为人见。曹良把此归结为:我国现在缺少一种比较成熟 的中介,将猎场的狩猎信息发布出去,让人们知道哪儿可以合法狩猎,什么动物可以有限度猎杀,什么季节可以狩猎等。

  而蒋洪涛则无奈地表示:“狩猎场本身性质决定很难做宣传。因为狩猎涉及到枪支弹药,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很严 格。而涉及到此类的产业要对外宣传都受一定限制。”

  拍卖国际狩猎权先行

  本月上旬,一则“秋季国际狩猎野生动物额度将于13日在成都举槌拍卖”的消息公布于众,一石激起千层浪。

  虽然有消息说:拍卖的狩猎权中被猎杀的动物是杀老不杀小,杀公不杀母,并且收入中的一部份将用于野生动物的保 护,但舆论对此的质疑声仍不绝于耳。质疑无外乎认为:此举会造成以“保护”之名,行“滥杀”之实。

  走到云岫谷半山腰,一大石上盘坐而歇的老者喊住记者,指着放在箱子上的五六把弹弓,要记者买一把,上山打鸟、 打松鼠野兔。

  记者称自己是玩弹弓长大的,上山打死珍惜动物,下山就要去坐牢了。

  老者笑称:无妨,打到算自己的。他指着不远处一穿迷彩服的人说:他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他都不管你怕什么,尽管 打。

  而据蒋洪涛介绍,去年就有云岫谷附近居民,用网捕了数十只鸟,其中有珍惜鸟类,被判刑一年的例子。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否在“滥杀”之时,连“保护”之名都没有呢?

  在蒋洪涛看来,上述未经批准擅自捕猎才是不可取的;而对于拍卖国际狩猎权,狩猎的地区、物种将来可能进一步放 宽,他认为这确实是一件好事:“与其自生自灭,不如捕杀。国家相关部门对哪个物种及哪种形态的物种可以捕杀,统一调控 ,不但不会影响物种生存、数量,还会促使其健康发展。”

  但他同时表示,以云岫谷来说,一二级保护动物很少,即便以后涉及国外狩猎,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狩猎场的经济 收入。

  云岫谷目前正不断投入资金,以改善环境、增加设施来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和狩猎者。

  “难以理解。”刘云不明白为何舆论、公众突然这么关注拍卖事件。“是因为公众对狩猎行为了解的太少?不知道中 国有人在打猎,可以打猎?”

  刘云所在的狩猎俱乐部可以接待国际猎人,但刘云对将来能否拍卖国际狩猎权这个结果并没有太大关注,关注的是这 个讨论的过程可能会对国内狩猎产生一个怎样的影响。

  “实际情况是即便可以拍卖,也不会对俱乐部带来多大的收益。20年来我国一共才接待国际猎人1100多人,到 我们这的也没几个。”刘云称。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介绍称:20年来,我国因接待国际狩猎者,累计收入达到了3639万美元 。

  刘云则强调,3639万美元是整整20年的总收入。而且:“这个数字与美国每年200多亿美元的狩猎收入相差 十万八千里。在那200多亿美元中,绝大部分收入是靠美国国内狩猎者创造的,国外狩猎者创造的收入只占其很小的一部分 。”

  “发展一个产业,不可能建立在人家的钱包上。”刘云称公众对拍卖国际狩猎权的质疑让其惊愕不已,他不希望这样 的质疑影响到国内尚未建立、发展的狩猎产业。

  我国狩猎产业的前景

  出云岫谷,三四个妇女径直奔来。问:住宿吗?民俗屋,15元一个晚上。

  所谓民俗屋,实为居民自家住宅,且云岫谷周围人家大多所设有,一些人家还以此为主要经济来源。

  “11月后客人会多很多,因为那时候狩猎期就开始了。”一妇女满脸笑容地说道。

  虽然在曹良看来,我国狩猎产业发展受多种因素所局限,刘云甚至认为,我们的狩猎产业还根本不存在。但依靠狩猎 、依靠狩猎场而获利的周边居民,却实实在在大量的存在。

  “云岫谷从以往的个人经营,到县政府收编,成为其机关事务办直属企业,就是出于带动当地老百姓经济发展的目的 。”蒋洪涛告诉《法制早报》记者。

  狩猎是个庞大的经济产业。美国每年由狩猎产业带来的经济收入达到200多亿美元,“南非几个国家,每年狩猎产 生的直接收入,合在一块也有4-5亿美元,直接从业人员上万人。”刘云介绍说,“跟人家这些规模比起来,我们国家可以 说根本不存在狩猎产业。”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国家林业局正积极筹备成立中国国际狩猎俱乐 部,与国际接轨,从而带动中国狩猎产业的发展。

  “如果国家能够引导狩猎产业朝着健康、稳妥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那么狩猎业完全可以成为替代一些传统林业产业 的新兴产业,成为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曹良认为,我国目前狩猎产业还只是处于狩猎场有了初步的发展,而其他与狩猎相关的前期准备和后期服务都还没有 发展起来。

  他进一步细致解释道:“同时狩猎产业需要一条龙的服务,装备需要专业的猎装、猎枪、猎刀、背包、汽车;行程需 要旅行社安排;后期还要有专门公司负责制作动物标本等等。”

  但所有这一切,已行的或者可行的,要发展必行的,都惟有建立在法制的健全和公众意识的转变之上。

  而目前的情况是,对狩猎的管理办法还没有进入野生动物保护法。即便野生动物保护法足够约束狩猎行为:“国外猎 人的那种保护动物的意识很强烈,自律意识很强,中国现在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曹良表示。

  “狩猎并非乱捕滥猎,狩猎本身就是保护!”王伟在谈到公众意识转变时称。“近年来,随着公众保护意识的增强, 许多地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发展很快,譬如陕西等地的野猪、野兔以及岩羊等野生动物数量剧增,给生态平衡、环境建设带来 巨大压力,但如果仅仅通过野生动物的自然死亡、迁徙、疫病等很难有效控制,必须人为干预。”

  但这种思想意识的转变在刘云看来“不是一时半会能转变得了的。”他不无忧虑地说道:“才一个拍卖会,就闹得沸 沸扬扬的了,以后逐步开放的难度可想而知。”

  “所有一切,我们得看看再说。”谈到俱乐部今后的发展时,刘云一遍遍重复:看看再说。与领导层反复磋商后,他 们只能静观其变,心里实在没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