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地下长城”设计师 疑为杨六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12:49 法制晚报

  

“地下长城”设计师疑为杨六郎

  藏兵洞内只能容一个不足1.3米高的小孩出入

  

“地下长城”设计师疑为杨六郎

  被发现的古战道入口

  位于河北境内 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 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地下长城”之称 记者探访

  “地下长城”设计师 疑为杨六郎

  专家认定其修建于宋辽时期 可能与杨家将有关 主要以深埋方式进行保护 重新发掘工程大工期长

  位于京津之间的河北省永清县,北宋年间为宋辽边境,曾是宋辽两国连年征战的古战场。今年,河北省永清县宋辽边关地道遗址被国务院批准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有消息称,遗址有望对外开放。地下长城到底有多长?是什么人修建了它?它能否重新面世呢?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前往河北省永清县宋辽边关地道遗址进行了探访。

  古代地道战

  入口也在水井里

  8月22日,记者来到永清县,瓦屋辛庄古战道遗址被村民住宅围绕,只是高大的铁栅门和门旁的对联,显得它与周围的院落稍有不同。遗址的入口就在小院内,上方用透光材料遮盖,形成一个半开放式的门,乍一看就像农家的温室大棚。

  永清县文物管理所刘米兰所长介绍说,这个入口并不是古战道设计的入口,而是人们发现时的挖掘口。整个瓦屋辛庄地下有不少这样的古战道,村民们曾多次发现过。古战道有一部分入口设计在地势较低的水井内,既隐蔽又能保证水源。

  刘所长说,入口设在百姓的房前屋后,甚至井里,既易于隐蔽又便于生活,这与抗战时期的地道战有异曲同工之妙。

  晕人迷魂洞

  手脚并用进洞口

  瓦屋辛庄古战道遗址入口处摆着古战道内布局的微缩沙盘。刘所长说,目前发掘出的遗址由两部分组成,分别叫迷魂洞和藏兵洞。迷魂洞的设计曲折繁复,敌人进去后分不清方向,会被困在里面。而藏兵洞主要是在里面隐藏兵力和囤粮。

  迷魂洞的入口在地面下约4米处,洞口只有半米左右的高度。进入迷魂洞是一个很有“难度”的工作:先蹲下来,坐在洞口处,将两腿先放进洞口,身体再跟着钻进。

  进入洞后,去路却被土堵住。原来,管理部门担心村里的孩子溜进去玩,会在洞里迷路发生危险,所以将洞用土填堵了。据说1989年对遗址进行论证时,专家们进去都会担心迷路,洞内复杂难辨的程度可见一斑。

  狭窄藏兵洞

  弯腰低头勉强过

  藏兵洞则给人另一番感受:洞口高度不到1.3米,宽度仅容一人通过,成年人必须弯腰低头才能进入。记者进入之后发现,每隔几米,洞壁上都挖有拱形的浅洞,必须在这里转身,否则只能倒退着走出来。

  这样狭窄的洞怎么能隐藏军队呢?已经退休的原永清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金路明解答了这个疑问。他说,这个洞所藏的军队并非千军万马,而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精兵,主要是利用狭小的空间来防御敌人,平时不会每天都使用。

  20世纪60年代末,人们曾发现一处古战道,洞内宽敞得能容纳一二百人,那是比较典型的能够在内生活的藏兵洞。

  古战道清末便已露“真容”

  迷魂洞、藏兵洞,记者所能探访到的古战道加起来不过几十米长。难道这区区几十米的战道,就能称为“地下长城”?刘米兰所长说,除了瓦屋辛庄,永清县内还有四处发现了古战道,但都已经用土回填封起,所以没法看到它们的真面目。

  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推断,河北境内已发现的地道遗址横跨雄县、霸州、文安、永清、固安五县(市),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全长约65000米,分布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仅永清县内就有300多平方公里。

  即使目前没有通过发掘把这些地道连起来,但是历史上的多次发现,还是证明了“地下长城”——古战道的存在。

  据说在清朝末年,在县城西南五里多的蔡家营,一户人家为躲避战乱寻找藏身之地,在野外发现了一个洞口,顺着洞口挖掘,发现一条地道,在地道中还捡到一个明代的瓷盘。

  抗战时期,永清县的老百姓为了躲避日寇扫荡,纷纷挖起了藏人的地窖,也有发现古战道的情况。

  瓦屋辛庄在上世纪50年代发现有古战道。69岁的王维华大爷回忆说,有一年夏天雨水比较多,村里积水成河。大家发现水都向一个方向流去,流到了一个地方就不见了,到秋天雨水退了发现那是一个特别大、特别深的洞,有人还进去逮过躲在里面的野兔。后来这个洞被填平,周围也种上了庄稼。

  1988年,永清县组织了瓦屋辛庄遗址的挖掘。据参与挖掘的金路明所长介绍,当时发现了烛台、水缸等物品。还有夹壁墙、掩体、闸门等军事设施。

  古战道疑为杨家将所修

  1989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史树青教授等来自北京、河北等地的30多位专家汇集在一起,召开古战道研讨会。经过专家学者的多次论证,最终将古战道定名为宋辽边关地道。1993年,古战道成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路明说,这些地道毫无疑问是作为军事用途的,其结构及在地道内发现的物品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水缸,平时储水用,在战时可以用来监听地面敌人的动静。

  经专家鉴定,古战道所用青砖为宋辽时期烧制。进而推断古战道的修建时间,应该是距今1000多年前的宋辽交战时期。因为当时宋、辽在河北一带长期对峙,而永清是当时双方反复拉锯的焦点。冀中平原,无险可守,挖地道来备战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那么,到底是宋还是辽修建了这个庞大的工程呢?专家们比较倾向于宋军修建用来防御辽军的观点,辽军多年无法夺下永清,可能与这个地下防御工事有关。

  从发掘的地层剖面看,古战道是经统一规划、组织建造的地下军事工程,为我国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古战道。

  但是这样大规模的工程却没见史书记载,专家分析可能是因为这个工程属于军事机密,不会被记载。

  有人提出应该是杨六郎镇守三关时修建的。金路明说,杨六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生活的时代与古地道修筑的时代基本吻合,不排除他带兵修筑地下战道的可能。但这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多数遗址被回填

  历史上的金戈铁马,后世人的不断发现,使得辽宋古战道充满吸引力。除了那几十米的遗址,还有多少可以面世呢?

  永清县内的五处遗址,四处已被回填。刘米兰所长说,县里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文物。刘所长带记者来到永清县西南蔡家营一处遗址, 这里的一口水井已经用土回填,看不见古战道的入口。而井周围几十平方米的面积都是几米深的大坑。据介绍,这些大坑原来都是古战道。不知道多久前,当地的百姓发现了古战道里的砖,就挖出来盖房用。数代下来,这里就被挖成了坑,无法再现古战道原有的形态了。

  刘所长说,当年把各个遗址用土回填,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如果开掘后没有办法保护文物,还不如让它沉睡在地下。”她说。

  再次开掘难度大

  事隔十几年,是否有可能将被回填的遗址再度开掘呢?刘所长认为,这将是个庞大的工程,也许不亚于当年修古战道的过程。她说:“重新挖瓦屋辛庄这几十米时,我们借助现代工具,还挖了整整一个月。当初回填时只将洞口堵上了,洞里面并没有放土。我以为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土不会填满地道,但是从我们挖的情况看,自然的力量实在太强大,洞里已积满了土。”

  刘所长还说,即使进行再度开掘,也不能将古战道对外开放。因为游人的活动可能会破坏文物,所以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采取复制的方法。即古战道只作为文物研究使用,在研究清楚古战道情况后可以按原样仿制,成为景点对游人开放。

  文/记者 姚奕

  摄/王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