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水质越来越受到污染 城区最后一处菱塘就快消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16:11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南京过去盛产水八鲜——鱼、菱角、藕、鸡头果、茭儿菜、蟹、虾、螺蛳,如今能看到的只有鱼和老菱。初秋正是采摘老菱时,昨天,记者找到了位于双闸街道五星村附近的老菱塘,这也是南京城区仅存的老菱产地,一名妇女正坐在一个椭圆形的木盆中采菱,阵阵清香似乎降低了秋老虎的威力。

  遇见53岁的采菱人

  不一会,采菱妇女用手把盆划到岸边,上岸后把盆中老菱倒进竹篓里。岸边很多行人商量着想爬进盆里过把采菱瘾,可是好几个人都是还没站好盆就歪了,有个小伙子还差点掉进水里。采菱妇女笑嘻嘻地过来,把被众人弄歪的板凳放在盆的一侧,两只手对称地扶在盆边,一只脚先跨进去,踩的地方正好使盆保持平衡,另外一只脚很快也进去了,与此同时,她的屁股已经坐在板凳上。随后,她用手划水,木盆慢慢前移,把被菱秧盖满的塘面上拨开一条水路,她随意地翻起菱秧,没有老菱或菱角还小就丢进水里,大的、老的手一掐一甩,菱角就飞进盆里,而菱秧则回到水面,动作娴熟一气呵成。菱秧的叶子上长有锯齿,即便她动作再熟,手上还是经常留下锯齿的痕迹,上面的划痕密密麻麻,旧的还没长好,又添不少新痕。

  采菱妇女名叫赵秀珍,今年53岁,此处菱塘就是她家的,孩子们上班后,她的家务也少了,就抽空在塘里种了菱角,她在这里已经种了3年。通常她把采下的老菱以三四块钱的价格卖给菜场小贩,后者零售时价格能翻一倍,最高时甚至可卖到10元1斤,所以她的菱角从来不愁销路,今年她已经进账3000元。

  “小白板”和“大叉脚”

  每年阳历5月下旬种植菱角秧,8月底开始结果了,每棵上可结2-4只老菱。生吃,吃嫩的,煮着吃,则要吃老的,市场上卖的两角如同水牛角似的老菱是江浦、六合一带的产品,还有一种是深红色的大红菱,以及四角菱,它们比两角菱要好吃。赵秀珍介绍,双闸一带的老菱主要是“小白板”、“大叉脚”两个品种。“小白板”的两个角尖呈圆滑状,个小,产量低,两个“小白板”才抵一个“大叉脚”大;但是小白板壳薄肉厚,口感好。大叉脚两角尖尖,个大,产量高。

  最后一片菱塘快没了

  赵秀珍所在的马后生产队目前只有两家菱塘,也是南京市区仅存的菱塘(公园少量种植除外)。她说:“今年采菱,明年还不知怎么样?如果拆迁的话,这些菱塘就没了。”记者了解到,沙洲圩一带原有水面几千亩,南京的水八鲜在那里都能看到,过去甚至还能看到甲鱼和龟,现在水面已不足400亩,再加上水质污染,鸡头果等水八鲜早已“断种”,老菱虽存产量却在逐年下降。另一位种植户徐先生指着他种植的3亩菱塘说,去年一天还能摘200斤,今年一天能摘70-80斤就不错了,而且,这一带将来若再拆迁,他只好放弃菱塘的营生,外出打工了。

  当地居民还透露,造成水面大大减少和水八鲜逐年绝迹的现象,除了城市建设征用土地、拆迁之外,水质也越来越受到污染,而河水污染源除了工厂的排污,还有宰鸭子的血水,废品收购者从废品里倾倒出来的化学液体和药水。由于这里没有下水道,各种污水都从沟里流入塘里。记者注意到,靠近排污水沟的菱角叶子都翻卷、枯萎,与塘中央生机勃勃的菱秧形成鲜明对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