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入选网友李汶璟作品:漫漫西行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16:27 央视《玄奘之路》

  漫漫西行路

  华人之精神 文化之蔓延

  今年四月间,因一次偶然,错过了随当地林业厅清查森林资源走遍西藏多个旮旯的机会。同事回来说,在西藏许多边境小城,虽闭塞落后,往往只有一条小石路与外地接触,
却总能看见一两家红火的川菜馆,几个不通藏语的四川老乡将红扑扑辣兮兮的川菜经营得有声有色。同事说,四川人真能折腾。

  凤凰卫视近日开播的一个栏目,报道全球华人繁衍声息的状况。且不说东南亚一带,华人是当地经济的支柱。就是在纳米比亚这样刚独立的小国、伊拉克战火纷飞的首都,依然可见华人勤劳致富的身影。

  这个民族的本性,便是奔波求索,带着对家人、民族、国家乃至真理的挚爱,不惜远涉重洋、背井离乡,去发现新的财富——物质的或是精神的,再留下华人的美德。

  玄奘便是开源之人。公元627年,正值盛唐时期,可强势的国力、繁华的都市甚至名文禁止西行的政令,都无法阻止这位已在佛法界崭露头角的僧人远行的脚步。当时27岁的玄奘已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论藏》,被誉为“三藏法师”,可随着对佛经的学习的加深,他感到当时的许多佛经都译得不确切。不过为了进一步了解佛学底蕴,他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徒步前行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那烂陀寺去探求佛理。

  那烂陀寺是佛教的最高学府,当时建寺已有七百多年,可以说那烂陀寺代表印度佛学权威,也是世界其他地区佛教徒向往的地方。可这里距玄奘所在的长安,长达万里,途中还要经过荒无人烟的沙漠、大雪山,还有原始森林,更可怕的是官府还将通缉这个偷渡犯。正是 “历经九九八十一道难关” 。

  631年玄奘终于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进入那烂陀寺学习。在这里,他苦学5年遍览佛教经典。之后他又用了6年时间,到印度各地游学,先后向十多位佛学大师求教学问,学识十分精深。在一次全印度的佛理辩论大会上,玄奘作为论主,回答了所有佛教徒的诘难,戒日王派人举起玄奘的袈裟,宣布其讲学成功。

  玄奘在印度佛教界名声显赫。可玄奘在643年春天启程回国,随身携带他多年搜集的佛经、佛像,又一次爬雪山、过沙漠,重返故里。当时的皇帝唐太宗亲自派人迎接。玄奘谢绝了唐太宗要他还俗做官的要求, 进住长安弘福寺。并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征召各地高僧、学者,组成规模宏大的 佛经译场,开始了长达19年的译经工作。

  玄奘专心致志地献身译经,十九年共译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不仅系统地翻译介绍了反映五世纪时印佛教全貌的基本著作,而且在晚年译出了佛教经籍中最大的一部经《大般若经》600卷。由于玄奘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 又精通梵文,所以他的译文流畅优美,而且忠于原意。

  此外玄奘一面译经,一面创教。中国佛教史上的法相宗就是由他创建的。他的日本弟子道昭返国后开创了日本的法相宗,流传至今。朝鲜弟子圆测回国后传教, 形成了朝鲜的法相宗。

  除了佛学著作,玄奘还根据自己的经历,由他口述,弟子辩机记录,用一年多时间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这部书将他在10多年的旅游生活中所游历的100多个国家加以分类记叙,一一陈述了各国的历史沿革、地理区划、民族源流、物产气候、文化政治等,内容广泛,至今仍是研究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以及整个中亚细亚古代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19世纪以来,《大唐西域记》已先后被译成法、英、日、德等国文字。现代考古学者,依据该书进行对古代印度和中亚历史文化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玄奘的事迹轰动一时,也引发了历代文人的情思和灵感,从唐代开始,文人们就以艺术手法把它神化,宋代出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后来发展到明代的 神化小说《西游记》。1000多年来,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为人们所喜闻乐道。

  而且玄奘将佛法更加精深细化,带给中国文人士大夫新的思维立世视角。从宋以后,整个士大夫阶层,进入理性与内敛状态,精神面貌与唐之前的中国又很大改观,这不可不谓是佛法深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结晶。 在印度,印度历史学家曾说,“如果没有玄奘、法显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有一定程度的美誉,可玄奘在中西方文化保存与交融上的文化意义实在是难以估量。

  从长安到瓜州、高昌、楼兰、啐叶、那烂陀,一座座历史古城,千年悠久的文化,气候的变化、地理的变迁,有些被淹没了,有些被遗忘了。今天重走玄奘千年前,为着文化与信仰而艰辛跋涉的古道,探索前人走过的足迹,不仅是对那种先人勇于探索执著信念的精神的重温,更是在温习与重新学习东亚南亚悠久而交融的文化,再把华人丰厚的精神美德传扬于外。

  一条古道,承载历史、承载民族、还承载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与骨子里的浪漫情怀。

  中国绿色时报编辑记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艺学在读硕士

  李汶璟编写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