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近来极端天气为何频频发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1:30 杭州日报

  截至8月21日,今年已有6个热带风暴或台风登陆我国,接近常年登陆数(6—7个),明显多于常年同期的登陆数。登陆台风造成的灾害偏重。目前,造成的死亡及失踪人数已经超过1500人,远远超过1988年—2004年平均每年死亡440人。“桑美”登陆时的强度,比去年登陆美国的强飓风“卡特里娜”还要略强。

  渝、川出现57年最严重干旱。全国15个省(区、市)遭受伏旱,1803万人临时饮水困
难。

  不少人在纳闷:“最近的天气到底怎么了?一边是台风大雨,一边是高温干旱。两者有没有联系?今后我国是否会经常遇到类似今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我们请气象专家来仔细分析一下。

  今年4月新疆进京列车遭沙尘暴侵袭的累累伤痕还未从记忆中褪去,“碧利斯”、“桑美”等台风带来的伤亡又使人心痛不已。与此同时,四川、重庆的人们却在经受着连续50余天严重高温和干旱的煎熬。今年我国自然灾害偏多偏重,台风、暴雨、洪水、高温、干旱,种种极端气候现象使工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群众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极端气象事件为何频繁发生,今后会越来越多吗?我们应该怎样有效防范气象等自然灾害,减轻灾害的影响?

  近日,记者走访专家、学者,对极端天气进行深入解析,以帮助大家理性地认识复杂的自然现象,科学地防灾减灾。

  台风

  登陆偏早、数量偏多、灾害偏重,已造成超过1500人死亡或失踪;“桑美”强度百年一遇;“碧利斯”破坏最严重

  今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但它却给几百个家庭造成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8月10日,“桑美”登陆浙江省苍南县,它强度强、风速大、移速快、雨势急、降雨量大,给浙江、福建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死亡人数已经达到411人,另有85人失踪。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端义宏告诉记者,最新统计分析表明,“桑美”不仅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而且“桑美”登陆时为超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力17级(风速60米/秒),中心气压920百帕。

  “桑美”登陆时的强度,比去年登陆美国的强飓风“卡特里娜”还要略强。2005年8月29日晨,“卡特里娜”登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重创美国南部地区,造成1833人死亡、财产损失约810多亿美元。“卡特里娜”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为57米/秒,而“桑美”登陆时的强度是60米/秒,比它强3米/秒。它们的中心气压均为920百帕。

  “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呈现偏早、偏多、灾害偏重的特点。”端义宏说。5月18日,2006年第1号台风“珍珠”在广东省登陆,登陆时间比往年台风初次平均登陆时间提早了40多天。截至8月21日,今年已有6个热带风暴或台风登陆我国,接近常年登陆数(6—7个),明显多于常年同期的登陆数。

  登陆台风造成的灾害偏重。目前,造成的死亡及失踪人数已经超过1500人,远远超过1988年—2004年平均每年死亡440人。其中尤其以“碧利斯”最严重,“碧利斯”造成800多人死亡或失踪,经济损失近350亿元,是近10年来影响我国最为严重的台风。

  干旱

  渝、川出现57年最严重干旱;全国15个省(区、市)遭受伏旱,1803万人临时饮水困难

  在台风和洪水肆虐的同时,最近,重庆市大部和四川省东部持续高温少雨,局部地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干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说,监测数据显示,6月1日至8月14日,四川、重庆的平均降水量仅有287.1毫米,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较常年同期偏少139.4毫米。特别是7月10日以来,重庆、川东等地遭受罕见的持续高温热浪袭击,高温强度及持续时间,创许多地方有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极值。重庆、四川今年干旱具有露头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危害重的特点,两地干旱严重程度为1949年以来之最,旱期最长的地区已达50余天。8月16日,重庆市的最高气温达到44.5摄氏度,创53年来的新高。

  重庆和四川共有1100多万人饮水困难。

  据水利部统计,截至8月17日,全国有15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伏旱,作物受旱面积1.3亿亩,有1803万人、1741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诊断:与全球变暖关系密切

  台风与四川、重庆大旱直接成因不同,但在特定的环流背景下两者又有一定联系;四川、重庆干旱与三峡工程无关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有一大批专家在反复计算、诊断分析气候异常的原因。”董文杰说。在国家气候中心,设有专门的“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

  董文杰认为,近期影响我国的台风和四川、重庆大旱的出现,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关系密切。这两者的直接成因不同,但在特定的环流背景下两者之间又有一定联系。

  从今年大的环流背景来看,北半球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控制范围大;8月以来,南亚高压也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强、位置偏东,南亚高压和副热带高压之间具有“相向而行”的联系特征,由于南亚高压的偏强偏东,有利于副热带高压向我国大陆内部西伸;由于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其西端控制了川东、重庆等地,受台风登陆后减弱的低气压影响,伸入我国大陆的副热带高压在我国东部被切断,但在川东、重庆等地仍为副热带高压单体控制。在以上几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川东、重庆较长时间连续为高压控制,造成了上述地区持续高温和干旱的发生。

  此外,每年七八月份为西北太平洋台风多发季节,今年热带气旋中生成台风的比例高,登陆台风偏多,而且登陆台风强度较大。同时,由于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较强,不利于登陆台风北上,今年登陆台风路径多为西行,所以给东南沿海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

  董文杰强调说,“导致四川、重庆干旱的原因,全球变暖是长时间积累的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是直接因素,与三峡工程没有关系。”

  趋势:极端天气频发可能性增大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目前全球正处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期。今后我国可能会遭遇更为极端、频繁的气象异常事件

  今后我国是否会经常遇到类似今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象专家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董文杰说,“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的可能性变大。”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导致的严重灾害出现增加的趋势。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50年代多5倍。科学家们利用大型计算机分析及模拟的情景表明,气候变暖会导致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在几乎所有的陆地,非常可能出现酷热日数和热浪增多;极端的降水量值和频率在许多地区非常可能上升;另外,台风虽然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但强台风出现的频率增加。

  近20年来,我国气候变暖趋势也日益明显,近些年来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历史少见的气候异常事件。除了最近华西罕见的高温干旱和超强台风“桑美”外,华北地区自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就发生过持续长达5年(1999年—2003年)的干旱少雨。华南地区2003年春季到2004年冬季也持续了两年的干旱少雨。2004年的“云娜”、2005年的“达维”,都曾是当时创纪录的登陆强台风,近3年来强台风的记录每年都刷新一次。“全球变暖的情况下,目前全球正处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期。”董文杰说,“今后我国可能会遭遇更为极端、频繁的气象异常事件。”

  怎么做才能减灾?

  如果城市规划建设无序,土地利用发生变化、植被减少,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增加高温的酷热程度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增多趋势,怎样加强防灾减灾,避免灾害成为灾难?

  董文杰认为,要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技水平。“此外,如果人类对自然界更友好,自然灾害对人的伤害也许会更小。”董文杰说。例如,如果城市规划建设无序,使得土地利用发生变化、植被减少等,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增加高温的酷热程度。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端义宏表示,“应该根据极端气象事件频繁发生的新特点,尽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提高沿海地区房屋结构设计标准;做好防台风的科普工作;在沿海地区规划并建设防台风的设施等。

  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主任、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昂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几十年间,我国防灾减灾的进步相当大,但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国家层面的统一协调机制,这方面与先进国家还存在差距。”王昂生强调,我国已有《气象法》、《水利法》等十几项单项法律法规,但缺少综合防灾减灾的法律,急需制定。

  (刘毅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