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冬虫夏草是真是假可准确鉴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3:20 深圳特区报

  中国科学家分离280余株菌种并建起DNA数据库

  冬虫夏草是真是假可准确鉴定

  【综合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记者李斌)中国科学家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名目繁多的冬虫夏草菌种中确认中国被毛孢是无性型阶段的冬虫夏草,从而为冬虫夏草“正身”

  和人参、鹿茸一样,冬虫夏草被誉为“中药三大宝”之一。作为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冬虫夏草究竟分布在哪些地区?有多少菌种?名目繁多的学名里,究竟哪些是真正的冬虫夏草?

  2000年起,从英国皇家植物园回国工作的姚一建率领课题组成员多次前往青藏高原进行野外考察,走遍了高原上冬虫夏草各主要产区,采集到大量标本,收集了有关的生态学信息,分离到冬虫夏草菌种280余株,建立了国内菌种资源最丰富的冬虫夏草实验室。

  冬虫夏草是一种子囊菌,分为分生孢子(无性型)和子囊孢子(有性型)两个阶段,人工培养的菌种都是无性阶段。在收集2000余篇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科研人员确认与冬虫夏草有关的无性型菌种已报道有22个学名,涉及13个属。

  经过验证和核对,姚一建等人确认中国被毛孢确是无性型,也就是货真价实的“冬虫夏草”;蝙蝠蛾被毛孢、冬虫夏草头孢、中华束丝孢等在科学上属于不合格发表的名称,不应再使用;而中国拟青霉、蝙蝠蛾被孢霉、虫生簇孢等3个菌种绝非冬虫夏草。这初步澄清了不同名称与冬虫夏草的关系,解决了冬虫夏草无性型研究中多年来存在的混乱现象,为冬虫夏草“正名”。

  经过多年野外标本采集和室内研究工作,我国科学家对冬虫夏草进行DNA测序后得到100多条相关的“分子序列”,并建立起冬虫夏草DNA数据库和分子鉴定体系,为社会提供服务,保证有关生物材料的准确鉴定。

  “也就是说,冬虫夏草是真是假,我们一鉴定就能知道。”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姚一建说。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和国际基因银行进行比对,中国科学家完成的60多条ITS序列,属于世界上第一次大批量测定的新的冬虫夏草分子序列。

  相关新闻

  多年致力于冬夏虫草研究的科学家坦言

  诸多虫草秘密有待破解新华社记者李斌

  姚一建的个人命运,在2000年发生转折:那一年,在英国留学并工作多年的他,选择了回国。

  回国,不是为了高官,也不是为了厚禄,而是为了一棵“小草”———冬虫夏草。

  6年后,同样是为了这棵“小草”,这位不善言辞的前英国皇家植物园工作人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不得不“登高”一呼:野生资源萎缩、资源家底不清、发生发展规律不明、国外加快研究……冬虫夏草是宝贵的中药资源,从战略高度重视其保护和开发,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寻求通过人为干预促进其生存繁衍的新途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保健与药用需求,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和人参、鹿茸一样,冬虫夏草是“中药三大宝”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冬虫夏草及其附属产品成为一个发展迅速的产业。

  在多次考察和深入研究中,姚一建等人发现了冬虫夏草开发和保护中的两大问题:野生资源逐年萎缩,生态破坏愈演愈烈;人工培育尚有许多课题亟待解决。

  “虽然早在1694年就有了‘冬虫夏草’的说法,但我们对这种生物仍然十分缺乏了解。”姚一建坦言,围绕冬虫夏草,有许多神秘的“面纱”亟待揭开:

  ———我们对冬虫夏草资源分布的确切地理位置、蕴藏量等都不十分明确。

  ———对冬虫夏草生存环境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以及其他相关生物等生态因子目前也缺乏较全面的了解。

  ———虽然对冬虫夏草及相关物种已做过一定调查,但其物种与遗传的多样性依然是个谜。

  ———冬虫夏草菌与昆虫的相互关系,及其浸染过程、子实体发生发展的详细情况和影响的因素目前也尚未明确,冬虫夏草菌及其寄主昆虫的发生发展规律有待进一步澄清。

  ———在自然生态条件下,如何通过人为措施促进蝙蝠蛾昆虫和冬虫夏草的生长和发展,实现可持续利用,更是缺乏明确的资料。

  “这些问题不予以证实和明确,冬虫夏草的大规模人工培植就难以实现。”姚一建恳切地说,冬虫夏草的许多秘密有待科学家去破解。

  而冬虫夏草已经引起国外相关企业、科学家的关注。

  “青藏高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希望能在这块土地上继续我的冬虫夏草之旅。终有一天,我们将彻底破解冬虫夏草的所有秘密。”现年51岁的姚一建说。(据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