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撤县建市20年日喀则农牧业生产上新台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5:13 中国西藏新闻网

  经过20年来的不懈努力,日喀则市的农牧业正在经历着由靠天生产、依靠经验向科技兴农、科技兴牧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牧民的生活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农牧区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农牧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20年来,日喀则市的农牧业生产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稳定政策、深化改革,依靠科技、加快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畜产品总量短缺的情况得到完全改观,粮、油、肉3个基本自给的目标已得到实现。到2005年,全市粮油总产量达到6912.73万公斤,比1986年增产3562.57万公斤,翻了一番多;肉类产量达294万公斤,奶类产量达600.5万公斤,蔬菜产量达3551.73万公斤。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1亿元,而1986年城乡总收入仅有3810万元。

  20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除支持农牧业生产外,主要用于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内地各兄弟省市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日喀则市以无私的援助,进一步完善了农牧业基础设施,增强了发展后劲。日喀则市的农牧业已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的发展格局。

  大力推广农牧科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由于大力推广农牧业科技,粮、经、饲草料作物单产提高很快,且结构更趋合理,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到2005年,全市种子工程完成1.5万亩左右,良种推广率达96%以上;全年农业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14.2万亩、12.4万亩、11万亩,分别占实播面积的77.4%、67.6%、60.0%。在畜牧科技推广方面,黄牛改良、绵羊改良、短期育肥、畜病防治、秸秆微贮等取得了可喜成果。农技推广站和兽防站的建立,上与区、地相联系,下与农牧民家庭相连接,形成了一个科技推广网络,基本承担起了农牧先进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日喀则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改变传统农牧业经营模式,有效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撤县建市以来的20年,该市以调整品种、提高品质为重点,围绕优质青稞、优质油菜、饲草饲料、蔬菜、瓜果五大品种,优化粮、经、饲三元结构。今年全市播种面积达到18.3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8.99万亩,经济作物面积为4.77万亩,饲草饲料4.58万亩。牧业方面,牲畜年底存栏数从1986年的27万头(只、匹)发展到2005年的31万头(只、匹);畜种改良,1986年仅有个别点,2005年发展到各乡(办)1至5个点;畜病防治,1986年也仅有个别点,2005年发展为各村都有防治点。

  走产业化发展模式搞特色农牧业生产

  日喀则市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切实加强对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扶持和引导工作,积极发展以青稞加工、荞麦加工、奶类加工、肉类生产等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有力加快了该市产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进程。

  日喀则市在发展“一乡一品、一乡一业”方面,大力发展优质青稞高产稳产基地、绵羊短期育肥基地、养鸭基地等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经过统筹协调发展,日喀则市的农牧业特色产业已初步呈现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态势。

  2005年,日喀则市的农牧民人均收入达3380元,而1986年人均实际收入仅有391元。日喀则撤县建市以来的20年,是全市农牧民得到实惠最多的20年,是全市农牧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的20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