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7:19 扬子晚报

  农民素质提高事关我省“两个率先”进程。省委书记李源潮在强调实施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时提出,转移农民首先要培训农民,把提升农民素质作为江苏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省要求“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五年内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0万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50万人。

  “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对江苏新农村建设有哪些影响?实施这项工程的思路
和重点是什么?且听省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农民朋友的阐释与理解。

  培训是致富农民、改变农民命运的治本之策

  新农村建设,不但要重视新农村的环境建设,而且要重视新人的培养,重视农村新风的形成。在新农村建设起步时,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要政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培育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采访中,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表达了共同的看法。

  据统计,目前我省农业从业劳动力1100万人,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了86%,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只占到20%左右。

  “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偏低,无疑严重制约了农民转移的进程和就业质量。通过参加培训强化就业创业技能固然重要,而走出家门接受培训本身可能就是收获,迈出这重要一步,就有可能使一个农民走上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传授专业技能,培训一批具备技术技能、符合企业需求的农村劳动者,既是新一轮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的增长点,也是这项工作的前景和后劲所在。”省劳动保障厅厅长陈震宁如是说。

  省农林厅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我省农民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培养一大批具备现代科技素质、倡导文明新风、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新型农民,造就一支农民企业家队伍,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让每位农民至少接受一次培训

  在全国,我省的农民培训工程开展得较早,2002年我省就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对农民培训的补助。省劳动保障、农林、财政、扶贫等部门制定具体的细化目标,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培训,力争达到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和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前普遍接受一次技能培训,农业从业人员基本轮训一遍,使全省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创业能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明显提升。

  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新增劳动力和有转移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重点是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全省1011个经济薄弱村的贫困农民和复员退伍军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重点面向长期从事生产,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对新技术接受能力一般的广大农业从业人员;创业培训以种养专业户、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及返乡创业人员为主要对象,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已有一定生产规模、科技意识比较强、能起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民。

  关键要让农民知道自己可以学什么

  目前,在农业技术方面,我省已经建立了以农业职业院校为龙头,农广校、农干校为主体,技术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为补充的培训网络。在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形成了以市、县劳动、农业、教育部门培训机构合理分工、资源共享、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但总的看,农民培训还存在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培训质量不高、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科技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

  李兆松,宿迁市曙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2001年起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先后有5000多农民通过培训实现就业。李兆松说,现在很多农民也知道有一技之长容易就业,特别是免费发放培训券以后,农民主动要求培训的热情大涨,但许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可以学什么,也不知道外面的企业需要什么人,这就需要主管培训的部门、机构进行疏导,只有让农民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才更有效果。

  南京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彭薇主任认为,要让农民主动参加培训,关键要让农民学到有就业竞争力、能提高农业产量的本领。这需要培训机构及时把握市场信息,按照市场需求开设培训课程,而不能有什么老师就开什么课。引导农民培训方面,相关部门的工作也可以做得更细,比如在劳动力市场网站上定期发布各大城市的就业信息,同一工种在不同的地方供求状况差异很大,如果把这些信息及时用到农民培训和转移上,也会起到很好效果。曹介森 黄红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