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哥德堡”穿越261年驶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8:05 东方网-文汇报

  昨天上午10点20分,伴随着8响清脆的礼炮声,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在数艘巡航船的引领下,缓缓驶入上海港吴淞客运中心码头。承载着261年历史记忆的“哥德堡”号,终于抵达了她本次环球航行的终点站——上海!

  你好,“哥德堡”号

  码头上,载歌载舞的上海市民们,用最热情的方式欢迎着这位远方的来客。而在“哥德堡”号上,水手们早早就挤满了临岸的甲板,他们的欢歌笑语和欢呼声,早在他们下船前,就传上了码头。

  一名水手从“哥德堡”号船尾处抛出了一根细细的缆绳,在码头工作人员的牵引和协助下,这艘仿古帆船终于在10余分钟后稳稳地停泊在码头。

  随后,甲板上的水手们开始了忙碌:安装用于登岸的阶梯,拉上安全网……一个古朴而精致的出入通道最终完成,为“哥德堡”号的登陆画上完美句号。

  登上“哥德堡”号先睹为快

  经过一番漫长的等待和安检,中午11点30分,记者终于登上了“哥德堡”号,先睹为快。

  巨大的桅杆,勾勒着帆船的轮廓。在甲板上,支起巨帆的三个直桅和一根斜桅清晰可见。这些桅杆和帆桅均为木质,桅杆和帆柱主要由松树制成,而一些没有其他支撑的帆桁则由坚硬的云杉制成。记者了解到,最大的桅杆和帆桅并不是由单根树干制成,而是依靠销钉和槽口把18截长长的木段固定成一体。但是乍看起来,这些桅杆依旧如一整根树干做成,非常坚固。

  甲板上,绳索随处可见。“哥德堡”号上的绳索非常特别,是制作方为了仿古,特意从匈牙利购买大麻纱线,然后经过加工而成的。一些粗壮的缆绳非常结实,但制作起来也颇费功夫,都是先由纱线编成细绳,然后进行合成的。

  亚麻帆布,也是“哥德堡”号的一大特色。船上的帆布都是手工制作,方形帆上的缝合线也像船帆的骨架一样,在接合处有双层的边,就连帆线缝合的针脚也很整齐美观。据悉,船上一套近2000平方米的帆,仅布料就花费约4万美元!外加帆线、垂直帆缘和人工费,船上的帆布实在是价值不菲。

  甲板上的舵轮,也值得一看。船舵的结构与18世纪的原始方式相同,且没有液压传动装置,只用简单机械来控制操舵。在恶劣的天气航行,往往需要四名船员一起操舵。

  水手:志愿者都有拥抱大海的梦想

  水手,是“哥德堡”号上一处流动的风景。船上的水手分两种:一种是专业水手,他们长期服务于“哥德堡”号;一种是志愿者船员,每到一个港口,都会换一批新成员加入。

  一位名叫Per的瑞典水手,今年只有19岁。他告诉记者,虽然是志愿者,但是他对于船上的一切都非常精通。“我从小热爱航海,在来之前就看书,了解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上‘哥德堡’前还接受过系统培训呢。”

  船上的生活,是水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航海对很多水手来说,不仅是长见识,还是一种考验。一位年轻的瑞典水手告诉记者,他的工作是每天凌晨12点至4点的时候站在船上观察海面。“这样,我每天睡觉的时间就被分成了两段,晚上先睡个把小时,天亮以后再睡一会儿。”他告诉记者,“哥德堡”号上没有电视,他也极少看DVD,大多数时间都用来欣赏海上的自然风光。“我们看到了浅蓝色的小鱼,非常美丽,还有海豚!”

  在一群老外水手中,个把中国面孔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中,有一位来自北京的志愿者水手,名叫张伟。今年46岁的他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帆船,在众多的志愿者中,他是位职业水手。“尽管我也经常驾驶帆船出游,但是这次出航经历让人难忘”。张伟告诉记者,由于是仿古船,“哥德堡”在操作上也非常“原始”,像升帆这样的简单动作,都要由很多水手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下午4时许,“哥德堡”号抵达北外滩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码头。记者了解到,当“哥德堡”号正式对市民开放时,依然有不少水手在船上进行日常工作。届时,广大市民也有机会与水手们“亲密接触”。

  本报记者樊丽萍邵珍

  上海市民载歌载舞迎接“哥德堡”号的到来。本报记者刘定传摄

  

“哥德堡”穿越261年驶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