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相当一批劳动者超时劳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9:06 青年时报

  据新华社电 泰戈尔说:休息之于工作,就像眼睑之于眼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劳动者处于超时工作状态,节假日更成了一些企业让员工加班加点的“黄金机会”。不休年假、无法休年假,甚至没有年假……休假权,在一些用人单位有意无意地被束之高阁。

  伴随中国内地长假制度走过第八个年头,专家们呼吁用人单位重视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充分体现职工休假权,并让“休假权”这一法律意识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现状调查1

  相当一批劳动者超时劳动

  每日不超过8小时,每周平均不超过44小时,我国劳动法明确了这样的工作制度。此外还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休假。但是在目前,有相当一批劳动者处在超时劳动的状态,“加班加点”成为一些用人单位的潜规则,而担忧“薪水打折”则是阻碍一些人休假的理由。

  上海浦东新区总工会针对陆家嘴、张江、外高桥区域“白领”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个阶层虽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却也有着难以排遣的职业压力:一方面,多数企业把抢争市场的业务指标定为主要方向;另一方面,生活成本提高,使得他们不愿放弃可以晋升、加薪的机会,于是,一头扎进了加班的泥潭,不断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休假则被抛在了脑后。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单位都建立了符合国家规定的休假制度,只是许多职工“自觉”地不执行。这样一种怪现象相当普遍:一方面,职工因劳累过度而苦水满腹;另一方面,很多人又为自己加班加点而暗自欣喜。

  【原因分析】

  我国企事业单位偏重对加班工作的激励,而缺少对休假权的保障。多数用人单位制定了加班的奖励办法,比如加班费;而“加班加点”经常是评选先进的必备要素。一些领导喜欢卖力苦干的人,如果谁给领导留下了“拼命三郎”的印象,就意味着他在职业前途上有更多的机会。这实际上是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一种变相侵害。

   现状调查2

   农民工不知休假权为何物

  有的进城打工的农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权休假。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一家美发店,姓刘的年轻理发师几乎从没想过他这样的打工仔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每周休息两天。他来北京4年了,换过几家理发店,从没有休过“大礼拜”。

  当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带薪休假这一法定权利时,一些农民工却仍遭遇着休息权和劳动报酬权的双重侵害。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达11小时,76%的农民工在节假日未享受过加班工资,农民工超时、超强度劳动现象普遍,休息权利根本没有保证。

  【原因分析】

  很少有人听说过农民工休假。原因似乎很简单,国有单位职工休假,受影响的也许只是奖金;而农民工一旦休假,基本上就相当于辞职,没有哪位企业主会耐心地给他留着工作岗位。

  “农民工承揽了城市中最脏、最苦、最危险的工种,但由于缺乏权益保障,往往被迫加班加点,根本不敢休息。像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和出租车司机,休息不好很容易出事故。”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说,企业强迫或变相强迫他们加班,受损的不仅仅是拖着疲惫身躯在岗位上坚持工作的劳动者,还有公民休息权及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专家看法

   推行带薪休假制度时机成熟

  

  已经在北京IT行业打拼10年的魏女士对休假之难深有体会,因此,利用多次游历欧美的机会,她特别留意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休假制度。“早在上世纪30年代,法国人就开始享受带薪假期。而在大部分德国人看来,休假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中国推行带薪休假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对休假权呼声越来越强烈本身就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一种标志。

  劳动专家认为,完整意义上的休息不仅包括体力休息,还包括精神休息。一些用人单位领导所谓“顺便干活、随时候命”的要求,既限制劳动者的休息,又使雇用方逃避了支付法定报酬的责任,是一种隐蔽的违法行为。


来源:青年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