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康定情歌声更亮———四川书写生态建设“天人合一”新篇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9:09 人民政协报

  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四川省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正在长江上游形成。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均居全国前列。但从上世纪中叶开始,由于国家建设需要,加之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无序开发等人为破坏,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1998年8月20日,四川省政府按照中央要求发出通告,要求
自9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关闭木材市场,严禁违法运输原木。禁伐令刚出,退耕还林还草举措跟进,四川宣布计划用每年100多万亩的速度消灭25度坡以上的壁挂田,用7年时间退牧还草3000多万亩。

  “山青、水秀、草绿、空气好”,这是记者在川西林区采访时经常听到的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长江上游,水网密布,树茂草深,素有“中华水塔”

  之美誉。但1999年以前,由于过度开采、放牧,这里水土流失严重。经过多年的努力,甘孜州退耕还林76万多亩,还草2万亩,荒山造林30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30%。当地藏族同胞形象地说:“跑马山草更绿了,木格措水更深了,香格里拉天更蓝了,《康定情歌》就唱得更亮了。”

  记者采访时有一个疑问:由于历史原因,四川许多地区特别是甘孜、阿坝和凉山等以森林资源开发为支柱产业的民族自治州已形成了“木头财政”,禁伐后当地的经济状况怎样呢?“生产发展了,生活提高了。”这是松潘、泸定等地的负责人对记者疑问的回答,他们还说:“要感谢政协同志的支持和帮助。”记者了解到,禁伐令一实施,这些地方经济总量大大萎缩、财政收入骤然下降。各级政协组织和委员十分关注,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和信息等提出数千条对策建议,如培育旅游、水力发电和采矿业为新的经济成长点,组成市场、龙头企业和农牧户的有机产业链,建成生态林与经济林协调的森林资源体系,扩大绿色食品药材生产等等。

  万众一心,力可断金。记者看到,四川省林区、牧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较好地实现了向多元化生态经济的转变,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泸定县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青稞商品粮、蔬菜、蚕茧、花椒、林果,建成规模基地,农牧民年均纯收入增加到1300多元。长宁县依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努力发掘竹海旅游文化,大力开发竹类资源,提升竹产品档次,去年底实现产值5亿多元。

  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得四川全省自然灾害少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逐步改善。一个突出的事例就是在已退耕还林1300多万亩的情况下,2005年四川省的粮食总产量增加到680亿斤。省林业厅的负责人分析说:退耕还林还草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控制、减缓了水土流失、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截至2005年底,四川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任务,总计植树造林2549万多亩,占全国总量的15.7%,全省完全兑现中央财政拨付给农民的种苗款、粮食和生活补助费130多亿元。据定位监测,四川退耕还林每年滞留泥沙0.53亿吨,年增蓄水6.84亿吨;据水文监测,长江一级支流岷江、嘉陵江、涪江年输沙量2004年与1998年相比,均下降40%以上。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正在四川变成现实。面对取得的成就,我们可以这样说: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现人与自然、开发与环保的和谐统一,是造福现实的民心工程,也是泽被后代的德政工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