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起诉记者背后的劳工权益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15:26 新民晚报

  因被媒体报道非法用工,台资企业富士康旗下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名誉侵权为由,起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索赔3000万元。被推上被告席的两名记者透露,其资产已从7月13日被冻结。

  这个官司的荒谬之处几乎是一眼可见的。首先,两名被告是《第一财经日报》的工作人员,即便他们撰写和发表的文章存在侵权嫌疑,富士康也应该起诉报社而不是他们;其
次,高达3000万元的索赔请求不仅缺乏充分的依据,也远远超出被告的支付能力,再迟钝的人也能闻出它的“恫吓”意味。当然,最匪夷所思的还是资产冻结,在名誉权诉讼中采取财产保全的做法本来就罕见,对记者和报社编委进行资产冻结,就更像是一种法律幌子下的“骚扰”,其目的无非是要从精神上打压新闻工作者,让他们丧失舆论监督的意志。

  富士康起诉记者并受到当地法院的变相“支持”,凸现劳工保护这个大题目下的激烈博弈。富士康“虐工现象”被媒体披露之后,苹果公司对它的代工厂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做出了一个含糊其词的结论,但更令人不解的是,当地劳动部门始终没有对富士康采取调查行动,并向社会公布真相。

  在保护劳工权益这个课题上,我们整个社会已经有了太多的欠账。最近几年来,媒体不断披露沿海地区“血汗工厂”的可怕现象,企业员工被打耳光、罚跪、脱衣搜查的事情屡见报道,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现象在“血汗工厂”里更是家常便饭。劳工权益受到肆意侵害,不仅降低了广大人群的生活幸福感,实际上也抹平了改革开放给劳动者带来的福祉,更严重的是,它还导致了社会公平的失衡。

  劳工权益到底应该由谁来保护呢?不外乎法律、政府、劳动者自身以及各种社会监督力量。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劳动者自我维权的成本还太高昂,途径也很有限;受错误政绩观的引导,一些地方政府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缺乏积极性,在保护企业利益方面却显得热情有余;《劳动法》的立法本意虽然是保护劳动者,但在落实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问题;至于舆论监督,从富士康起诉记者这个案例中,就不难看出一些端倪。看起来,要想还清欠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富士康起诉记者案的进程都将是意味深长的。北京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