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庐山1.2万居民分批下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15:26 新民晚报

  8月23日,江西省九江市房管局发布了一份房屋拆迁公告,该公告显示,位于庐山脚下的威家镇芳兰村一片2平方公里的土地将于9月底完成拆迁工作。到2008年10月份,一座新城——“庐山文明新城”将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引人注目的是,这座新城建成后,1.2万名庐山居民将从山上搬迁到这里。

  居民下山,对庐山究竟意味着什么?减轻环境压力与保存人文气息的矛盾真的不能
调和吗?针对上述疑问,记者日前前往庐山,进行了为期4天的实地调查和采访。

  方圆两平方公里的牯岭是一座海拔1164米的山城,这里是庐山的中心,也是庐山的标志,1.2万名面临搬迁的庐山居民都生活在这里。

  山城最繁华的地方叫牯岭街——一条自东向西略成弧形的街道,各种商店、旅馆、餐厅、书店、歌舞厅、网吧等服务设施均掩映在绿阴丛中。

  两个多月前,72岁的刘孜男带着老伴从江苏南通来这里避暑。每年夏天,像刘孜男夫妇那样来庐山租房避暑的游客不在少数。一位庐山当地居民说,近20年来,牯岭变得热闹了,当地人也渐渐地习惯了这种“拥挤”,习惯了与那些抑或熟悉的,抑或陌生的游客一起在餐馆吃饭,一起在街边散步。

  牯岭承受力到了极限

  但对于庐山景区来说,游客与居民“抢地盘”,却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丰厚旅游收入外,却给景区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牯岭镇纪委书记陈励全说,人口的增多,造成的最直接的压力就是生活垃圾增多了,景区防火压力增大了;另外,人口增多,车辆也多了,这也直接导致牯岭空气质量下降。

  一位当地居民说,现在山上的环境和他们小时候比起来,差太多了。小时候当地小孩都喜欢在卢琴湖里游泳,如今湖里的水早已被污染,“现在别说游泳了,就是洗手也不敢啊。”

  “牯岭的自然承受力早就到了极限。就人口而言,现在的庐山是只能出,不能进。”陈励全说。

  干部职工及家属下山

  两年前,庐山景区管理者们就大胆地提出了缓减庐山人口压力和环境压力的规划和设想。

  《庐山风景名胜区2004~2020年总体规划大纲》中透露,庐山风景区从2004年开始,便逐步要将山上与旅游无关的人员全部迁移至山下居住,力求做到“山上上班、山下食宿”。该《大纲》还提出,“到2020年,力争使庐山完全恢复其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

  种种迹象表明,庐山居民给游客“让路”成为了必然。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究竟让谁退出这块宝地呢?

  在游客、干部职工、庐山原居民三者的权衡中,九江市政府以及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最终选择了干部职工及其家属下山。

  7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政府通过《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发布消息,称“庐山将在山下建一座庐山文明新城,山上现在居住的1.2万居民3年内将分批迁下山”。这预示着庐山居民下山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腾出来的房子改为宾馆

  记者在庐山采访时了解到,庐山人实际上还担心另外一个问题:自己下山了,腾出的房子怎么办?

  牯岭镇纪委书记陈励全告诉记者,尽管下迁的具体方案还没出台,但基本原则是清楚的,那就是腾出的房子只能给游客!另据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干部职工退出的别墅房,将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逐步改造为旅游接待用的宾馆。

  “一山六制”局面将结束

  在此次规划山民下山的同时,庐山还在着力根治另外一个痼疾,那就是“一山六制”的混乱管理体制。

  此前,庐山有6个“婆婆”管着:庐山区、九江县、星子县、庐山垦殖场、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最有代表性的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但有意思的是,这条瀑布的上端归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管,下端却归星子县管。

  根据远期规划,2015年至2020年,庐山风景名胜区将完全归口国家风景名胜区及世界遗产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全面结束“一山六制”局面。

  广州日报(柯学东曾向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