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方泽:论毛泽东邓小平实践思维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17:42 民族魂网站
李方泽
[内容提要]实践思维是一种与理论思维相对应的思维方式,是立足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指向性非常明确的思维 活动。它具有与实践的直接相关性、具体性、中介性等特点。毛泽东邓小平的思维特点,主要在于实践思维。在领导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的实践思维表现出了鲜明的与实践对象直接对应的具体性,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现实 性和与发展目标相依的效用性。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 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开拓了马 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超越旧理论,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除了各种各样 的其他客观条件以外,思维方式的创新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毛泽东关于“实践论”、“矛盾论”的思想,邓小平关于“一国两 制”、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等等,显然不可能在纯粹的理论思维和既有思维定式中产生,而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 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分析与解决中国社会实践中的问题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实践思维的科学结晶。 理论思维是以揭示和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为根本任务,是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遵循特有的逻辑程序而进 行的思维活动。[1]理论思维同实践的联系是间接的,理论思维必须通过一些中间环节才能实现对事物规律的把握。第二, 理论思维具有抽象性,理论思维的细胞是概念,而概念是一系列抽象过程的产物;理论思维的判断、推理则进一步揭示了概念 之间的联系,这些都是一系列抽象的范畴和关系。第三,理论思维又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它是围绕着一定的问题和目的进行的 有步骤、有程序的系统思维活动。理论思维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既能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 的规律和本质,又能够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事物,揭示或预见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其趋向。[1] 实践思维则是一种与理论思维相对应的思维方式,它立足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依据一定的背景知识进行面向实践 的思维。实践思维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社会实践和现实问题的解决。与理论思维相比较,实践思维首先具有与实践相关联 的直接性,实践思维无需通过其他环节,而是直接实现对具体事物或事件的把握。第二,实践思维具有具体性,实践思维对现 实问题采取具体分析和具体解决的态度,与理论思维相比,实践思维显得具体、特殊。第三,实践思维具有中介性,实践思维 在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之间、在理论思维与感性认识之间居中间层次,起中介性作用,一般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思维才能与具体 实践相结合,才能产生实践理念进而指导实践。同时,实践思维在实践理念与具体实践活动之间起中介作用。实践理念只有通 过实践思维才能现实地成为具体实践的目的要素,并和具体实践的其他要素相联系。第四,实效性,实现思维对理论与理念的 应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无不着眼于实际效果,理论思维则不具有实效性,它只有通过实践思维与具体实践产生间接效果。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现实问题的科学分析和有效解决为出发 点与归宿,对于创立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起着奠基性的作用。综合以上关于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特征的分析,结合毛泽东 邓小平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认为,毛泽东邓小平的实践思维有以下特点。 (一)与实践对象直接对应的具体性。毛泽东邓小平的实践思维具有现实的具体性,他们很少关注脱离具体实践的抽 象的理论问题,而是充分注重具体的实践和现实的问题。毛泽东在1939年就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 务、中国革命的动力,这些都是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而发生的现阶段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另 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2](pp.646、6 33)还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着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3](p.13 08)在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毛泽东总是运用实践思维,具体分析中国国情,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进行 创造性的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等一系列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革命与实践走向成功 。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创造,是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获得的。 他关注具体的社会实践和不断变化的实际,善于从实际中发现与总结新经验,经实践思维提炼概括为言简意赅的实践理念,以 推动社会实践的健康发展。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 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俄国的十月革命和我们中国的革命 ,不就是这样成功了吗?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 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4](p.147)在这里,邓小平提出的要结合新的实际,这个实 际,就是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所谓“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也就是用来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在 思维方法上,理论思维以概念阐释、判断证明、推理论证的方法为主,实践思维则以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主。邓小 平的实践思维,用以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具体的,他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对于新的实践,他主张走一步看 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同时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调整思路。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强调一切真理的有 条件性,坚持认为真理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统一的理性具体认识。在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 法,总是表现于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流动着的具体社会生活和实践之中,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性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邓小 平正是从实践真理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之中理解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它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另一方面强调要说老祖宗 没说过的话,要不断从新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邓小平的实践思维从出发点到归宿都显示出 具体性的特色。 (二)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现实性。毛泽东邓小平的实践思维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针对“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 主义的”错误观点,毛泽东用革命的实践予以回应,毛泽东坚信“书斋中不能发展理论”,[5](pp.421-422) 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现实化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土壤之中的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十分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 髓是实事求是的观点。他总是十分关注现实世界中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情况,注重和善于总结来自新的实践中的新经验、新 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思路、新的理念。邓小平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 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 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6](p.114 )又说:“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 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4](p.94)“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 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 。”[4](p.118)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撷取改造了“实事求是”这一命题,把它作为抵制教条主义 的思想武器,使之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灵魂。邓小平多次称自己是实事求是派,在复出之后,继承并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针对当时的社会发展现实,提出了“解放思想”的重要观点,强调以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对客观实际进行动态的认识 。邓小平总是用创新的观念、实践的观念对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用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指导社会实践 。邓小平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 ,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三)与发展目标唇齿相依的效用性。毛泽东的实践思维效用性特征十分显著,他强调理论的目的是指导与服务于社 会实践。邓小平实践思维的实效性特征更加突出。邓小平一贯注重认识与实践的实际效果,从“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 是好猫”的观念,到“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的提出,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确立,无不体现了注重实效的 特征。邓小平认为,对社会实践进行评价的宏观标准、根本标准有三个:“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认为,“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 人民收入是否增加。”[6](p.244)“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 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到,邓小平实践思维着重实效、强调实效、追求实效。对待马 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认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所谓“精”,就是要牢牢地把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华-- 实事求是。所谓管用,即不是漫无边际地读书,而是有的放矢地学习,要解决实际问题,要注重实效。邓小平一再强调理论要 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要产生好的效果。对于实践的手段,他认为要根据达到目的的最佳效果来选择,对于实践结果,他用“三 个有利于”的实效标准来评判。邓小平的实践思维里贯彻了实效性的思想。 综上所述,毛泽东邓小平的思维具有实践思维的基本特征,但我们须注意不能因此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实践思维优于 理论思维。我们认为,这两种思维适用范围不同,解决问题的指向性有异,各有千秋,并无高下之分;而且,在实践中,毛泽 东邓小平的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的运用是紧密结合的,实践思维中有理论思想的因素,理论思维中有实践思维的成果,两者相 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注释: [1]参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理论思维”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5]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 摘自:《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