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内涵的几点探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17:42 民族魂网站

  金怡顺

  [摘要]本文从新民主主义文化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阶级属性,革命的对象、领导力量、动力和发展前途,主要内容 和形式以及如何建设好这一新文化等方面,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内涵进行了探析。

  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反映在文化形态上,就是建立新民主主义文化。这种新民主主义 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毛 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中,对这一文化从理论上作了系统而深刻的阐 述,使之成为一个完整而科学的形态。本文试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内涵作以下几方面探析,以就教于方家。

  毛泽东从研究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变化的背景上,揭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毛 泽东认为,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由独立的完整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 变化,必然引起文化和文化结构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文化是单一的封建文化;鸦片战争以后,除了封建文化以外,还有 帝国主义的奴化文化和新出现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文化。这就是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文化性质已由一元向多元 嬗变。这时,一方面是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继续根深蒂固地控制着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封建主义文化与奴化文化、 民主主义文化共同存在又相互斗争。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与思想文化新陈代谢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性质 的多重性,属于一种多元同轨的文化。在中国近代多元同轨文化的矛盾性演进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战线 上的生力军,它们对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革命,直接服务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代表着中国社会演进的方向。在戊戌变 法、辛亥革命时期,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学习和宣传西方的民主主义文化,试图模仿西方民主主义文化建立起中国的民主主义文 化。他们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为武器,向封建主义文化开战,力图唤醒人民变革图存、富强兴国。由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文化并不是从本国封建主义文化土壤中产生的,而是从西方文化中移植过来的,因而它的阶级基础十分弱小;而中国的封 建主义文化历史悠久,并通过历代封建制度形成了牢固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帝国主义扶植的奴化文化又与它相勾结,结成文 化同盟来对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因此,在敌对双方的斗争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只能上阵打几个回合,就被这个反 动同盟打退了,败下阵来。毛泽东指出:“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在帝国主义时代,已经腐化,已经无力了,它的失败 是必然的。”[1]新民主主义文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就是说,旧民主主义文化在帝国主义时代的破产和新 民主主义文化的产生都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无产阶级以其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 建的气魄登上中国历史舞台,表现出新的强有力的政治力量,这就为中国近代社会增添了崭新的内容。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迅速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这样,在中国近代多元同轨的文化中,注入了一种崭新的文化内容,使近代文化的走向 出现历史性转折。这就是,一方面,中国旧民主主义文化在与帝国主义奴化文化、封建文化的搏斗中已千疮百孔,屡战屡败, 但它仍不失其进步性;另一方面,中国旧民主主义文化的确无力打倒封建主义文化与奴化文化。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 进的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文化才能打倒封建主义文化与奴化文化。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文化逐渐成长为中国近代文化革命的主 力军。

  毛泽东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上,科学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阶级属性。他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 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 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2]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有阶级性的。文化作为观念形态,总是属于一定的阶级,为 一定阶级的政治和经济服务,并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文化,总是反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 、经济的特征并为之服务的。五四运动以后,由于产生了新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因此出现了反映这一新的政治力量和经济 力量并为之服务的新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为破坏旧的政治和经济,必须在文化领域里肃清为旧 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旧文化,建立为新政治和新经济服务的新文化。同时,由于当时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主义因素的存在,因此 ,应当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提高中国民众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自觉性。这是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反映。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属性上,阐明了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对象、

领导力量、动力和发展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 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其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这一基本性质出发,毛泽东指出,在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中,无产阶级所要革除的对象是为殖民地、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政治、旧经济服务的旧文化,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新民主主义的文化”[3]。由于现时中国 革命须臾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因而在这场决定民族文化发展前途的文化革命中,也决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文化思 想的领导,亦即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中国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领导作用是通过文化结构中的统一战线方式实现的,“在现阶 段是领导人民大众去作反帝反封建的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4]。推动文化革命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不是别的,正是中国千 百万人民大众。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前途,是在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以后,发展为社会主义的文化。新民主主 义文化,是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过渡的文化形态,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整个文化事业发展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所以,现阶段既要强调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和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又“应把对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宣传,同对 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区别开来;又应把作为观察问题、研究学问、处理工作、训练干部的共产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同作为整个国民文化的新民主主义的方针区别开来”[5]。

  从中国新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上,科学地规范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毛泽东说:“现阶段上中国新的 国民文化的内容,既不是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主义,又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 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6]那么,以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来表现这崭新的文化内涵呢?毛泽东指 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 们民族的特性。新民主主义文化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引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 文化,但决不与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其次,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 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科学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相一致的。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而且应该和中国还有进步性 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决不能同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再次,这种新民主 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步成为他们的文化。新民主 主义的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因此文化工作者要接近民众。民众是革命的先进文化的丰富的源 泉。

  毛泽东非常注重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并对如何建设好这一新文化提出了科学而精辟的见解。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 义文化对于中国革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 线。那么,如何建设好这一文化呢?首先,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是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指出 ,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即“在观念形态上作为这种新的经济力量和新的政治力量之反映并为他们服务的东西”。“这种文化 ,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7]其次,必须遵循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是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根本态度。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正确地看待

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要 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必须敢于和善于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 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8]。但 是,传统文化既具有其“精华”的一面,也有其“糟粕”的一面。因而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 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善于继承,即通常所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此,毛泽东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 了灿烂的古化文化。清理古化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 心的必要条件。”[9]可见,只有敢于且善于继承传统文化之精华并将其发扬光大,才能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奠定坚实 的基础。坚持实事求是,同时还必须正确对待外国文化。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 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10]毛泽东极为重视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和吸收,认为“应该 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11]但同时又强 调对待外国文化必须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的原则,决不能搞所谓的“全盘西化”。总之,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科 学精神,才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继承、吸收、发展的关系问题,也才能够建设好新民主主义文化。再次,必须坚持为广大人民群 众服务,这是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根本方向。毛泽东说,一切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12]。既然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人民群众便是文化的主人,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是革命文化 的无限丰富的源泉。因此,就必须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这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本质特征。而要坚 持这种正确的文化方向,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而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深入群众,深入 生活,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文化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必须明了“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 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13]。提高必须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普及只能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力 求达到“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14]。

  毛泽东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要建设好新民主主义文化,需要一大批革命 的或倾向革命的知识分子。没有一大批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他说,知识 分子在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 。1939年12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写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强调,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 的条件之一;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并制定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一系列具体政策。此后,中共中央 和毛泽东多次重申吸收知识分子的政策,强调对知识分子应该放手地吸收、放手地任用和放手地提拔他们。中国绝大多数知识 分子在党的领导下,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金怡顺(1956-),男,南京经济学院人文社科部教授。)

  注释:

  [1][2][3][4][5][6][7][8][9][1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1.697,663-664,665,705,706,706,698,534,707-708,706- 707.

  [10]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8.

  [12][13][1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7,859,869- 870.

  摘自:《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第2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