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洪灾引来网络慈善热(关注网络慈善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01:5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洪灾引来网络慈善热(关注网络慈善①)
网友举行募捐晚会。
洪灾引来网络慈善热(关注网络慈善①)
网友捐赠了大量物资。新闻背景

  今年7月,受4号台风“碧利斯”影响,广东韶关、清远等地遭遇罕见洪涝灾害。位于粤北山区的小城乐昌,一夜之间被洪水淹没,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各方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其中一个引人注目之处便是,网络成为民间赈灾的一个新平台。

  记者从广东省慈善总会获悉,据不完全统计,7月底以来,通过网络途径,热心人士向乐昌市捐赠的各种物资达13吨之多,包括衣物、被褥、食品、瓶装水、药品等灾区人民用得上的物品。洪灾无情,网络有情。网络慈善热,成为此次捐赠乐昌热潮中的一个亮点。

  爱心走出网络

  网友聚会捐助灾区

  7月19日,乐昌洪灾第三天,一封名为“援助乐昌洪灾灾民爱心捐赠”的倡议书就迅速在很多QQ群里传递。“爱心帖”写得很感人:“网络是虚拟的,援助是真诚的。网名是个性的,爱心却是无私的。洪水无情人有情,献出您的点滴之爱,让爱在大水冲刷后的废墟上重新建起温暖的家园……”

  与此同时,通过在各大门户网站论坛上的发帖与跟帖,另外一批乐昌籍网友建立了专门的“捐赠乐昌”网站,网站分为“慈善捐赠活动策划中心”、“捐赠救助中心”和“灾情报道”三个板块,随灾情变化不定时进行志愿者招募,并将捐助情况及时公布。

  随着网上募捐的影响越来越大,7月23日晚上,素未谋面的100多名网友在位于广州大道北、网友Sam经营的“七号营地”酒吧聚会,他们代表了10多个QQ群、上千名网友结成“赈灾募捐网络大联盟”,并与慈善机构“乐昌互助会”取得联系,在酒吧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网友募捐晚会。

  捐赠晚会上,主持人现场播放了网友自发收集的韶关乐昌灾区的幻灯图片,乐昌互助会的工作人员向网友介绍了灾情,最后网友一起点燃蜡烛,为灾区人民祈祷……直到深夜,仍有不知名的网友赶来“七号营地”。仅仅一个晚上,网友捐赠的物资就堆满了酒吧。

  捐赠物资怎样处理?网友们犯难了。经过商议决定,他们一方面通过乐昌互助会将首批物资运抵乐昌灾区,另一方面与广东省慈善总会取得联系,将部分物资分配到乐昌以外的灾区。

  据统计,截至目前,“七号营地”酒吧募捐点已接受网友捐赠物资13吨,包括大量衣物、被褥、食品、瓶装水、药品等。而这还不包括部分热心网友已经自发送到灾区的物资。

  “没有想到通过网络,能够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捐赠,短短数天时间便能聚集1000多人次、十几吨的捐赠物品,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广东省慈善总会负责接受此次部分捐赠物资的工作人员李飞燕说,她真切感受到网络对慈善事业的作用。

  爱心需要呵护

  网络慈善谁来监管?

  对此次网络慈善活动,网友Sam认为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组织比较有序,不少QQ群的网友根据自身特长和社会资源,还组建了秘书组、宣传组、外联组、后勤组、运输组、财务组等工作小组。二是以自我规范为主,一些网友设立了捐助账户,并将捐助金额通过“捐赠乐昌”等网站及时公布出来。三是反应比较迅速,乐昌刚刚遇灾,网友就迅速反应,并建立了“捐赠乐昌”网站和系列主题QQ群。四是以捐赠物资为主,无分文现金。

  千名广州网友,13吨物资捐赠,却没有一分钱现金。这是为什么?

  “如果涉及现金捐助,问题将变得复杂”,组织者之一、身为某广告公司策划的网友Angle这样解释,一是临时组成的募捐组委会缺乏有效监管,谁来监督他们;二是接受现金捐赠后,无法去监管下一个委托方。

  Sam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网络能将天各一方的捐助人与受助人联系在一起,这是网络的优势;但应该由谁来监督和如何监督确保网友的善意能恰当运用,是他们当前面临的难题。互联网上的爱心是实实在在的,但同样是非常脆弱的。

  除了监管问题,如何与相关部门合作的问题,让网友们也很苦恼。“发挥网络的特点,最好不与政府及主管部门联系,直接与受灾的人们接触,定点帮助乐昌灾区重建家园”,网友提出的这个极端建议,曾引起极大争议。

  Angle认为此举实不可行,无论是网上捐赠还是其它性质的民间捐赠,都只是政府主导救助之外的一种补充,抛开基层政府,抛开专门的慈善机构,松散的网上捐赠也许想找一个接受捐赠点都困难;更何况如果让他们挑选捐助对象,一定会选择受灾最严重的灾区,当所有的物资同时集中抵达时,这可能造成一批物资相对过剩,而其他需要救助的灾区却无法得到应有帮助。所以他们此次捐赠依托慈善机构乐昌互助会和广东省慈善总会,就是希望能将网友的爱心在灾区得到合理分配。

  这些讨论现在还在继续,“网络慈善怎么才能走得更好?”Sam和Angle这样问记者。

  (文中图片转自广州日报 海 国摄)

  您对网络慈善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讨论。

  电子邮箱:rmrb10b@163.com

本报记者 李 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