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把提名权交给群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04:15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核心提示

  推荐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候选人,是乡镇换届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在这一环节中扩大民主,改变过去“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营山、安县、广元元坝区等地进行的探索有一定代表性。

  元坝区:分层分类推优选贤

  如何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今年8月,广元市元坝区选择了分层分类推优这条路。

  分层分类推优分为正科级领导干部、副科级领导干部、一般干部3个层次,以及乡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区级部门“一把手”、副科级领导干部、一般干部6个类别。优秀乡镇和区级部门“一把手”在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推荐;乡镇副职及一般干部由乡镇机关干部、村社干部及辖区内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代表及其他社会人士代表进行推荐。全区共有5000余名干部、群众参加推优投票,推荐了67名优秀科级领导干部、74名优秀一般干部。

  “有的干部,我们认为工作很不错,但得票很低,这说明我们在全面了解干部上还存在不足。”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分层分类推优这种大范围的民意考察,可以弥补组织考察和综合评价的不足。而推优情况按得票多少进行排序,作为组织提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候选人的重要依据。

  在推优的基础上,元坝区委逐乡逐镇召开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优秀一般干部集中公开述职会,并对全区200余名乡镇领导干部、31名乡镇机关优秀一般干部逐一“面试”,产生拟任人选。在推优大会上,90%以上的干部群众对原柳桥乡人武部长张发华投了赞成票,他被组织“破格”提名为张家乡乡长候选人。

  安县:三推两陈述党群相结合

  公开推荐、首次民主推荐、二轮民主推荐、首次个人陈述、竞职陈述答辩,安县在界牌镇试点,采取“三推两陈述”方式,落实群众提名权,推荐产生乡镇党政班子候选人。

  公开推荐环节,包括个人自荐、群众10人联名推荐和组织推荐3种方式。全县乡镇、县级部门54名各级干部踊跃报名,有50人符合资格条件。

  8月11日,界牌镇召开首次民主推荐会。辖区内镇以上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代表以及普通群众代表300余人参加推荐。竞职者作3分钟个人陈述后,参会人员投票推荐,再依得票多少确定预备人选17名。

  8月15日,在首次民主推荐基础上,进行第二轮民主推荐,预备人选分职位依次进行竞职陈述、竞职答辩,参会人员再进行民主推荐,并按得票多少现场确定考察人选11名。

  虽然正式候选人还要在考察基础上经县委常委会差额票决产生,但“三推两陈述”已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民主。仅是推选产生群众代表,就有6900多户参加,群众的积极性由此可见一斑。

  营山:机会均等民主推荐

  听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实行公推公选,符合条件的公务员可以自荐,营山县悦中乡财政所长李元兵“麻起胆子”报了名。8月1日,在乡政府礼堂举行的竞职演讲和群众投票中,李元兵以绝对多数票成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而由组织提名推荐的1名副乡长,由于群众推荐票数未过半,没能进入候选人行列。

  “我一个平头百姓,组织又没有提名,没想到还有可能当上乡镇领导干部。”李元兵说,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从不敢想象到成为现实,得益于营山县干部选拔任用理念的变化。为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营山一改过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全部由组织提名的做法,实行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相结合,从而“落实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搭建起组织、干部、群众都满意的乡镇领导班子”。

  每个乡镇设立了固定的公开报名点,一些乡镇还在逢场天设立群众推荐站。“那段时间,大家说的都是这件事,符合条件的人跃跃欲试,还有好多群众来询问咋个推荐。”东升镇一名负责报名工作的干部说。

  通过三种推荐方式,全县共有369名党员干部参加乡镇领导干部“竞选”。对审查合格的对象,营山县进行了为期3天的公示。随后,各乡镇召开民主推荐会,乡(镇)机关干部、所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县级部门派出机构主要负责人、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主要负责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党员群众代表等参加。经过竞职演讲、回答提问后,参会人员通过投票产生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

  “当场投票,当场宣布,不得假。”参加投票的小桥镇白岩村村民许阳占说,“过去乡镇干部是怎样选出来的,我们群众知道得不多。现在确实有了发言权,不仅可以推荐自己满意的干部,还要投票决定哪些人有资格当乡镇领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