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位邯郸网民"网络女侠"有颗真实的爱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09:12 石家庄日报

  核心提示

  “杨呆呆”是一位邯郸市民的网名。近年来,这位女性网友频频出现在邯郸市政府主办的公众信息网上,多次组织当地网友举办公益性活动,

  用爱心在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杨呆呆这个名字也不胫而走,
被众多网友称为“网络女侠”。

  □文/图本报记者杨伟广网络世界的爱心平台

  8月27日上午,十多名网友聚集在邯郸市北环路与前进大街交叉口东北角的荒地上,向大片黄顶菊发起攻击。他们的组织者是一位30出头、身材单薄的女士。她就是在邯郸网友中颇负盛名的“杨呆呆”。

  杨呆呆相貌平凡,穿着朴素,走在人群中很容易被忽略。然而,就是这么普普通通的一位女性,居然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一次次点燃了邯郸人的爱心,一次次唤起了大家对公德和公益的认知。关于杨呆呆的侠义之举,邯郸人耳熟能详的有下面几件事。

  2004年6月,一位叫“麦子”的网友途经承德丰宁县五道营乡千秋梁村敬老院时,被老人们的贫困状况深深震撼,于是拍下一组照片,发到了邯郸市政府公众信息网《邯郸论坛》上。杨呆呆看到照片立即发帖,动员网友们为敬老院捐衣物。这次活动共收到服装220多件。

  2005年“六一”前夕,杨呆呆发帖号召大家为邯郸市福利院的残疾儿童捐赠过节礼物。“把对自己孩子的爱心拿出一小部分,把为自己孩子准备的礼物分出一点点,也让失去父母关爱的孩子体会一下爱的温暖,感觉一下家的幸福。”这次活动共筹得捐款4600元,各种衣服、玩具、文具一万余件。

  今年元宵节,杨呆呆在QQ群里发了个帖子:元宵节的晚上到福利院为孩子们放焰火啊。当天晚上,20多名网友带着烟花爆竹赶到福利院。五颜六色的焰火,划破了沉寂的夜空,燃放了将近一个小时,孩子们也狂欢了一个小时。

  “六一”前后,在杨呆呆的倡议下,网友们为山西省左权县芹泉镇土棚小学和邯郸市魏县双庙乡董村小学的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用品,价值上万元。

  8月份,在杨呆呆的号召下,网友们多次利用休息时间,义务到郊外铲除黄顶菊……网络女侠的内心世界

  杨呆呆今年32岁,邯郸本地人,正式职业为邯郸某保险公司业务员。

  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为何如此热衷于社会公益活动,又为何会在网友中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这位网络女侠。

  记者:您是如何迷上网络的?

  杨:2003年,由于非典的原因,我很少出门,便通过网络与一些客户交流。后来又渐渐结识了很多情趣相投的网友,上网的时间也逐渐增多。但我在工作时间很少上网。可以说是迷而不恋吧,上网只是多彩生活的一小部分。

  记者:您通过网络组织了很多在邯郸引起轰动的公益活动,还获得了“网络女侠”的美誉。有没有人说您这样做只是为了出名?面对这种不理解,您又是如何看待的?

  杨:也许有人会说我沽名钓誉或想捞取什么。其实这些事情并不能给我的工作带来什么帮助,我不可能跟客户说我做过多少好事。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目的,那就是看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生了恻隐之心,想帮他们但自己帮不了,所以希望更多的人一起来帮助他们。我认为公道自在人心,想做就做了。好在还是理解的人多,否则也不会每次活动都有这么多人积极参与,也不会有人叫我“女侠”了。

  记者:在不少人看来,网络只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每个人都穿着马甲上网,不能表露出真实的自己。您如何看待此问题?

  杨: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可每个ID后面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我个人把网络看作一个平台,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无拘无束,畅所欲言,通过网络可以给自己的思想一个发挥的空间。如果不是有了网络,可能我现在的很多朋友一生都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可以说,网络打开了我生活中另外的180度视野。

  不是每个人都穿着马甲上网,很多人是实名上网的。网络跟现实社会一样,肯定会有不开心的事情,关键是你要把握住自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去做。如果一个人上网的目的不纯净,时间久了就不会有人理睬他了。

  记者:听说您的身体不太好,可为什么还不辞劳苦地去做那么多事情?

  杨: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不是我所能选择的。但我仍然非常感激我的父母,他们对我不离不弃。记得8岁那年,母亲带我去石家庄看病,早晨喝豆浆时,妈妈给我买5分钱一碗的,加糖,她喝2分钱一碗的,不加糖。母亲给我买油条吃,她自己却吃从家里带来的干馒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可生活中很多人却不幸福,我希望自己能给他们增加一点点幸福和快乐。令人深思的“杨呆呆现象”

  “请不要只写我,很多事情是大家一起做的。”采访中,杨呆呆多次叮嘱记者,仅靠她一个人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功劳应该属于每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网民。

  杨呆呆认为,很多人都有宝贵的爱心,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被尘封在内心深处。一旦有机会,大家的爱心就会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她说:“如果把爱心活动比喻成项链,每个参与者都是闪光的珍珠。我只是一条连接珍珠的线绳。能办成这些事不是我能力有多大,而是邯郸人伟大……”

  杨呆呆如数家珍般地提到一个个名字:未饮先醉、湖水、轮回、小豆婉婉、邯郸学步、梧桐满院……她感激地说,好多人她根本不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和身份,但每当举办活动时,他们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参与进来。

  杨呆呆向记者讲述了20多岁的小伙子“轮回”的故事。2004年6、7月份,她号召网友为承德五道营乡捐赠衣物的帖子发出后,网友“轮回”的跟帖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说,我没有工作,缺少积蓄,也没有合适的衣物捐出去,但我很想奉献一份爱心。他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并承诺,如果谁想捐赠却没时间把衣物送到指定地点,他愿意骑车上门去取。时值酷暑,胖胖的“轮回”骑着自行车一家家去接收衣物,连水都不肯喝,签下收条就走。衣服拉回来后,“轮回”又帮着杨呆呆一起清洗,俩人不歇脚地忙活了几天,用了足足三大袋洗衣粉,才把七大麻袋衣服洗干净。干活儿的间隙,“轮回”偷偷告诉杨呆呆,自己从小没洗过衣服,辍学后只要有空闲就泡在网吧里,抽烟、喝酒、打架,身边没有人瞧得起他。“通过这次活动,我赢得了网友的信任和尊敬,我真的很高兴,我不是一个没有用的小混混了。”

  记者了解到,在杨呆呆所倡议的活动中,参与者既有普通市民,也有政府官员和商界老板。在去年“六一”为社会福利院举办的捐助活动中,邯郸市一位主要领导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参加了捐赠。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也多次参加了她组织的捐赠活动。有几位家境比较富有的女性,不仅多次慷慨解囊,还到福利院带着孩子们一起打扫卫生。

  针对“杨呆呆现象”,河北工程大学信息学院的刘教授发表看法说,在社会上一些人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一样防范之时,杨呆呆和她的网友们却通过网络搭建起了爱心平台,做了很多有益于社会的事。这一方面表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是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只要善于发掘和引导,社会就能向着“和、善、美”前进;另外,网络正不可避免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和谐的网络环境也是建立与发展和谐社会的一部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