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温州寻煤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11:12 温州都市报

  从煤到油,从油到电,能源危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的话题。对于各种资源短缺的温州来说,在能源面前尤其捉襟见肘。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巧合,早在30多年前,温州人为了能源,就曾经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寻煤运动,最多的时候,曾有12万多人参加当时的夺煤大会战。

  本报记者 王宏 实习生 金明月

  

温州寻煤记

  钟家昌在废弃的坑道口,述说当年挖煤的情形

  

温州寻煤记

  

温州寻煤记

  被废弃的坑洞

  全民挖煤的年代

  秋后的太阳似老虎,一到中午时分,泰顺县百丈镇上林村(现建民村)采石场的工人们三三两两的,总要走到采石场旁边的一个废弃的山洞内,抽几口烟,歇息一会儿。

  在采石场帮忙的71岁的钟家昌也不例外,对这个废弃的坑洞,他是最熟悉的,这里曾经是温州惟一的煤矿——金坑五七煤矿的煤场。现在,只有在坑洞里乘凉时,他才偶尔会与工友们说起30多年前在这坑洞挖煤的往事,“那是个全民找煤、挖煤的年代”。

  1970年,新年刚过,山区天气仍然寒冷,上林村村前的山上,来了几名穿蓝色咔叽布工作服的年轻人,带着榔头、罗盘在山上转悠,并不时敲下几块石头,放进随身的背包中。据说他们是温州地区地质队的队员,在找煤炭。

  时年20岁的陈荣贵是这支地质队中的一员。“那个时候,我们在山里一呆就是好几个月,跑过泰顺、文成、永嘉的许多山脉。”今年56岁的陈荣贵回忆起这段往事,记忆还很清晰。

  参加地质队之前,他是温州化工厂的一名工人,由于温州地区地质队需要人手,他被抽调到了地质队,成为一名勘探员。“省地质大队派了3名技术人员下来,我的地质知识都是跟他们学的。”陈荣贵现在自己经营着一家服装辅料公司。

  不久,山上热闹起来,因为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传开,上林村村前的这座山上发现了煤炭,国家准备在这里建煤矿。

  “最初是国营煤矿,两三年后,就由县里接手了。”现建民村支部副书记钟圣洪介绍。“我在小时候,经常把牛牵到这附近,跟大人一起进矿洞玩。”矿上的工人大多是附近村里抽调来的劳力,钟家昌就是在这时当上矿工的。“这矿洞原来有2米来高,现在只有原来的一半高了。”钟家昌比画着说,当年这些矿洞都是用炸药炸了后,再用推车推出来的。

  “一直挖了10来年,到1979年底才停掉。”钟圣洪站在坑洞口,探头往里瞧了瞧说,“这里面已经挖得像迷宫一样,最深的有一百来米,最大的洞有100多平方米。”

  在这坑洞前,就是一个黑色的小土坡,上面稀稀落落地长着几棵马尾松。“这些都是从山里挖出来的,煤块已经被筛选出来运走了,留下的都是黑色的石头。”钟圣洪指着坑洞前的黑色小土坡说道。“原来都是一块块的石头,风吹雨淋,风化成细沙一样的土壤了。”土坡前就是珊溪水库,这个堆放煤的地方,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据说,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人在挑煤,挖出来的煤,都被运到了泰顺县化工厂。

  淹没在水库中的煤矿办公楼,让钟圣洪记忆深刻的就是那屋顶上,用瓦片组成的“扭转北煤南运”六个大字。

  “这是当时毛主席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号召,各省、市要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这场人人找煤,有煤就报,有煤就挖的‘夺煤大会战’。”温州地质大队原队长张秀峰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方城市提出了“扭转北煤南运”的口号,“当时除了见煤就挖,还有就是能烧就用,有多少挖多少。”

  十二万人接受培训

  张秀峰回忆,温州有两次大规模的找煤过程,第一次是在1958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那个时候大炼钢铁,需要大量的煤炭,当时国家的煤炭供应很紧张,各地兴起了‘找煤找铁’运动。”而那时,浙江省内只有一个在湖州的长兴煤矿,其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量,煤炭需要从北方省市调入。

  1959年省政府在杭州老火车站的一所房子里,召开了全省地矿会议,因那所房子外墙为红色,这次会议也被称为“红楼会议”。会议号召“全党全民办地质”,要求各市、县都成立地质队。当时的指导思想是“找到小矿,满足地方生产。”那一年温州的永嘉、乐清、平阳都成立了地质队。“当时全市发现煤的线索21处,可以开采利用的没有一处。”后来,随着全民炼钢运动的结束和“文革”开始,这次“找煤找铁”运动也结束了,各县建立的地质队也都撤了。

  1970年1月,省政府发动了“夺煤大会战”,“当时我们发展报矿员4449人,全市12万多人接受过矿产知识的专业培训。”张秀峰报出了一串数字,来说明这是一次规模更大的找煤运动。“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夺煤指挥部’,温州地区也成立了地质大队,并恢复各县原来撤掉的地质队。”现在,在我市许多地方还有当时地质队活动的影子,现在的永嘉县瓯北镇就还有一条地质巷,是当时地质队的所在。

  《浙江省地质矿产志》记载:“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提出‘扭转北煤南运’的局面,力争3年实现煤炭自给的口号,发动浙江省大规模的声势浩大的‘夺煤大会战’。掀起了煤田地质勘察的又一个高潮。”

  1970年3月份,根据浙江温州地质改革[7061]号文件,温州地区地质队在现飞霞南路温州市委党校筹备成立。地质队分为政工组、生产组、后勤组这三个小组。另外设立了生产1线,下设钻探1分队、钻探2分队、山地分队,前两个分队分别有一台钻机。而山地分队则是负责槽探、坑探等工作。

  “当时村民真的是很善良很淳朴,他们非常热情,始终关心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我这辈子都难以忘怀。”原地质大队副队长侯传初一个劲地向记者念叨着。今年63岁的侯传初3年前才从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退休。当年他也是浩浩荡荡的寻煤队伍里的一员,经常带领地质队的队员爬山涉水地找矿。1971年夏天,侯传初随队来到了包篛公社(现包乡)的一个村。当时,为他们提供住宿的房东是一个20岁刚出头的年轻小伙子,他结婚没有多久。由于小伙子家二楼的“新房”光线比较好,他就主动把该房间腾出来给地质队的人员住,自己则住在楼下昏暗潮湿的小房间里。

  青石板当矿石

  为了找煤矿,除了专业技术人员的随队指导,勘察小组还配备了2台300型的钻机和1台发电机。这在当时的温州地区是最先进的勘探设备了。

  地质队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有目标地去寻找煤点。地质队对一座可能存有煤矿的大山进行全面普查,把样品拿回来化验,然后测算出储量,最后确定是否在该地钻洞采煤。“除普查外还要详查,比如坑探、槽探,最好的手段就是钻探了,不过这个成本最高。”侯传初耐心地向记者介绍。

  由于各村都有报矿员,他们又积极发动村民找矿,“我们在一个地方住下来后,周围村子的村民,就会挑着一些黑色的石头过来,说在他们村山上有煤矿,请我们去考察。”陈荣贵笑着说,有一次,一村民抱来一块大青石板,说他们村山上这样的石头很多,“他以为青石就是煤炭矿石。”

  一段时间后,他们地质队住宿的地方,门前、院子里堆起了黑色小石山,上面贴满纸条,记录着每一块石头是在哪座山哪个地方发现的。“换一个地方住宿,不久就会在那个地方出现黑色的小石山,这也成为村民找我们地质队的标志了。”

  这些黑色石头可让陈荣贵他们忙活了一阵,他们根据纸条上的记录,一个地方一个地方依次去察看,挖沟勘探。“一般是挖一条长10米左右,宽1米,深1米的沟壑。”陈荣贵用手比画着说,“最长的沟,我们曾挖了20多米长,一直挖到石头我们才罢手。”

  谈起这段寻煤的日子,陈荣贵感慨万千。

  记得一天晚上8点多了,他带着采集到的矿物标本,从泰顺一个村庄徒步出发,赶回80多里外的住宿地。“要翻越两座山,一路上连个人影都没有。”陈荣贵说那时年轻,虽然胆子大,但在那树影婆娑的山林中行走,特别是不知名的鸟突然的叫声,还是让他有些心惊。“我紧紧握住手中的榔头,给自己壮胆。”

  “工作环境差,生活环境苦,经济状况穷,当地百姓善。”侯传初则是这么评价的。他说,地质队和当地村民逐渐熟悉的时候,村民也喜欢开他们的玩笑,还编了句顺口溜:“远看是讨饭,近看是找矿。”

  “虽然地质队的生活很单调、枯燥,只能整天在深山老林和各种石头打交道,但是我们没有退缩。那时候政治觉悟很高。”侯传初感慨道。

  温州并不产煤

  从1970年开始一直持续了2年多的“寻煤大会战”终于进入尾声。在这2年期间,地质队共发现了50多处煤点,其中分别包括平阳和泰顺的20多处,文成的10多处。“真正算有煤矿的地方要数上林村了。”陈荣贵说。但那些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煤矿,只能说是黑色页岩,页岩的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煤片。

  “最厚的煤层也就1米左右,挖到后面就只有几厘米了,开采成本很高。”钟家昌在煤场一直挖了5年的煤,他摇头说,挖到后面就几乎是在采石头了。

  “不顾客观地质条件,群众盲目打洞挖矿,人力、物力、财力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是地质队辛辛苦苦工作2年后得出的结论。

  张秀峰找出了当年地质大队的一份材料,在地质概况中,对温州地区为何没有具开采价值的煤矿的原因作了分析,温州的山脉大多是火山岩构成,煤矿应该存在于沉积岩地区。他们当初挖到的并非原煤矿,只是含有少量煤炭的黑色页岩,那些从黑色页岩中筛选出来的煤炭,也被称为石煤。“能烧,只是发红而已,并没有多大热量。”

  “温州在白垩纪时,火山活跃,有煤的话也被火山岩浆引燃烧完了,根本就没有可开采的煤矿。”张秀峰认为当时主要是能源太缺乏,加上山区人们希望自己村里能有煤矿,“有煤就能通公路,就能让村子不再隔绝在大山中。”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影响,人们才会大规模近乎疯狂地去找煤。

  “30多年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回忆那场夺煤运动,是一次教训也是一个经验。当时大家头脑发热,深受‘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的错误观念的影响,疯狂地寻找煤矿。但是,这场运动对后人也非常有启发,最起码现在大家不会再做重复的无用功——在温州地区寻找煤矿了。”侯传初一分为二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采访中,许多曾经参加当年夺煤大战的同志对记者说,煤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希望通过媒体告诉大家温州那段找煤的历史,也提醒大家要节约能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