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披露中国和乍得复交内幕(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18:14 世界新闻报 | |||||||||
8月6日,中乍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复交联合公报 本报记者 李静 深夜签署复交文件 中国特使急赴乍得 2006年8月6日晚,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与乍得外交和非洲一体化部长艾哈迈德·阿拉米分别代表各自政府,在北京签署复交公报,中国与乍得正式恢复外交关系。
近日,外交部非洲司主管人员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披露了中乍两国复交内幕。 代表团成员说,在国内听到中非友谊可能没感觉,这次有机会实地看看,才体会到中非友谊的确不是一句空话。 当年“断交”激起千层浪 乍得属于非洲内陆国家,人口不多,只有850万人,但面积却有128万余平方公里。乍得曾是与台湾当局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中,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中乍两国曾于1972年11月28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97年8月12日,乍得政府违背中乍建交公报原则,与台湾当局“建交”,中国政府宣布自同年8月15日起中止同乍得的外交关系。 中乍中止外交关系的消息一传出,立刻在乍得国内激起千层浪,反对的声音从各个领域发出,包括政府内部、反对党、老百姓、留学生……很多议员甚至在议会上对政府公开进行指责。当时,乍得正面临比较严重的经济困难,经常发不出工资来,连公务员的工资都拖欠好几个月。乍得一些人无奈地说:“我们不是对中国不友好,但是现在为了政权的稳定,为了能发出工资,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 尽管在政治上断交,但中乍的经贸往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双边贸易额从断交时的两三百万美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2.06亿美元。 近些年,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和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发展得轰轰烈烈。不少到过中国的非洲国家代表都惊异地发现,20年前的“老朋友”已经彻底变了模样,于是,自觉自愿地成为我们的宣传员。在这种趋势下,被排斥在中非友好大潮之外的乍得,越来越感到孤独。 中国代表团星夜赶赴乍得 这时,很多友好的非洲国家主动提出,愿意帮助中国做乍得政府的工作。一些乍得的官员也主动表示出重建友好关系的愿望。当双方都有这样的意愿并能满足对方的基本要求时,自然而然就坐到了一起。 8月6日,乍得外交部长带着总统的亲笔信到达北京。23点03分,两国外长签署了复交文件。 两国复交后,中国政府决定,派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作为特使,带领代表团应邀参加8月8日的乍得总统就职仪式。8月7日一大早,翟隽一行离开北京,当天夜里到达巴黎,马上转机,在当地时间8月8日凌晨2点,中国政府代表团踏上乍得这片神秘的土地。 代表团一下飞机,就收到了一份意外的惊喜——一支由几十位中国侨民、中资公司代表自发组织的欢迎队伍已经早早等在了那里。 侨民们从当地朋友那里一得知中乍复交和代表团要来乍得的消息,立刻奔走相告,组织起来,连夜赶制写有“欢迎祖国亲人”的横幅和五星红旗,国旗上的五颗星都是侨民们自己画上去的。凌晨2点,他们准时在机场等候。乍得方面将平时不随便开放的贵宾室借给这些侨民,当时场面的热烈程度是代表团团员们始料未及的。 到了酒店,代表团只休整了几个小时,上午11点30分就职仪式准时开始。当地民众、乍得官员,以及来参加总统就职仪式的其他国家的代表,一看到中国代表团团员,就纷纷上前询问,并对中乍复交表示祝贺。 乍得礼宾官兴奋得出错 就职典礼上,乍得的礼宾官也许是被热烈的场面所感染,兴奋得频频出错,介绍各国代表团时,把某总统的名字念错,或把这个国家说成那个国家。他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说成了“人民中国代表团”。虽然他把名字念错了,但并没影响人们对我们的欢迎,现场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给中国代表团的掌声,比给某些国家元首的掌声还要长,还要热烈。 代表团成员都说,仅仅在国内听到中非友谊可能还没有什么感觉,这次有机会到当地实实在在地看看,才体会到中非的传统友谊的确不是一句空话。 当天夜里,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下起了瓢泼大雨,但欢迎宴会上代表们却感受到和天气截然相反的热情。中国代表团更成了关注的焦点,许多客人主动来到中国代表们面前攀谈,祝贺中乍复交。 第二天,代表团离开乍得回到了中国。乍得之行虽然行程很紧凑,但乍得人民的深情厚意给中国代表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新闻延伸 中乍复交意义重大 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是非洲国家和非洲人民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乍得与中国复交对其他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造成极大冲击。 除了外交领域的意义,两国复交也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乍得资源丰富,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互补性很强。许多部门和企业都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的强烈愿望。中乍复交为两国经贸合作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