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埋的主要是银元黄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2:21 东南快报

  24年前,闽清县塔庄镇村民池家山(根据当事人要求化名)从陈位铎的贴身卫兵处获悉:闽清和永泰交界的某个山头埋有宝藏。

  这个天大的秘密,耗费了今年60岁的池家山半辈子的心血。“为了挖宝,经常在深山中一住就是好几个月,头几年,还有儿子和大哥来帮忙。”池家山说,现在只剩他一个人挖,而他也快挖不动了。

  前天,记者跟随池家山进山探宝。藏宝的山头,离池家山家有100多公里山路。

  “20年前,卫兵曾带我进山,不然的话,我连山头在哪都找不到。”池家山说,那个卫兵没有儿女,和他的关系比较特殊。

  “那个卫兵是陈位铎的贴身警卫,陈位铎被诱杀后,他和其他匪众一样,逃窜到民间隐姓埋名。”

  池家山说,卫兵带他进山时,由于年老,没有爬到山顶,只到了半山腰当年土匪的宿营处,并大概说了藏宝密室的方位。

  临死时,卫兵给了他一张陈位铎留下的藏宝诗。据说,根据藏宝诗就可以找到藏宝的密室。

  采访过程中,池家山以及周边村民向记者讲述了宝藏四大秘密。

  陈位铎号称杀人魔

  据说曾去黄埔深造

  陈位铎到底是何许人?

  在闽清、尤溪、永泰三县,他有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名头:杀人魔。这些地方一些70多岁的老人对陈位铎的印象非常深刻。

  有老人回忆说,60多年前,闽清、尤溪、永泰三县有这样一种怪象,每逢小孩子哭闹,大人就会说“陈位铎来了”,小孩马上就不敢哭了。

  前日,记者在尤溪县汤川乡岳溪村采访时,村里一名80多岁的依伯告诉记者,民国初年,陈位铎带土匪进村,杀得村中富户池财雄家成了绝户,池财雄一家共11人,全部丧命,其中一个还是孕妇。

  “其实,陈位铎和一般的土匪不一样,听卫兵讲,他曾是黄埔军校的学员。“池家山告诉记者。

  记者查阅历史资料发现,确有陈位铎去黄埔军校深造的记录,但在黄埔军校闽籍学员名单中,却没有他的名字。

  觉得所投匪首失势

  陈位铎便另立山头

  史料记载,大革命失败后,陈位铎投奔了尤溪匪首卢兴邦。

  后来,卢被国民党收编,在国民党军队呆了一段时间后,陈发现卢失势,遂在闽清后佳(原属尤溪,1956年划归闽清管辖)拉起一帮人马,啸聚山林,成了土匪,为害闽清、永泰、尤溪三县。

  福州地方志记载,民国29年(1940年,昨日见报说陈位铎是1944年被枪决的时间有误。),陈位铎被当时的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处处长黄苏诱捕枪决。

  池家山向记者讲述了民间流传的一些关于陈位铎被诱杀时的细节。

  “我们刚才爬的这个山头,陈位铎曾设有十几个暗哨,易守难攻,而且,因为在三县交界处,所以三个县的保安队都不愿意出兵剿匪,后来,是黄苏从福州带兵过来清剿的。”

  池家山说,卫兵曾和他讲过,那是在农历十月左右,黄苏的保安队乘着夜色悄悄地摸到了山脚,并架起几门山炮,天刚亮时,黄苏下令打了两发炮弹,其中一发炮弹刚好落在土匪做饭的锅里炸了。可能是被炮弹吓怕了,陈位铎就下山来谈判,不料被黄苏扣押。

  而史料记载,黄苏攻山的时候,是通过陈的老师刘丽生以及闽清名人许元桢上山劝降的,以招安为名,让陈下山谈判,但陈一到山下,黄苏就将其扣押。

  宝藏用弹药箱装着

  以银元和黄金为主

  陈位铎到底有没有聚集过大量财富?有的话,他的财富是如何聚集起来的呢?

  据记者了解,民国初年,陈位铎开始当土匪,这样看来,他搜刮财富的时间还是有的。

  据池家山讲述,陈位铎还在国民党部队的时候,就已经疯狂敛财。“那时候,陈位铎的部队驻防在闽清境内的闽江边,也就是现在的水口水电站附近,陈位铎在闽江边的码头上设了个卡,向过往商人和船只收过路费,每天都能收到数百银元。”

  池家山说,当土匪后,陈位铎先是靠血腥抢掠积累财富,但后来,他改变了策略:把土匪分成几个小分队,分散到周边三个县去,寻找富户,假装说要出国去南洋,带着银元不方便,希望能用银元换金条、金元宝,但当富户拿出金条时,匪徒们就掏出枪来抢。

  “那陈位铎不怕匪徒带着银元和金条跑了吗?”

  “这点陈位铎早有防范,派出去的小队土匪都有领头,每次土匪出山时,陈位铎都会把领头土匪的家人请到匪巢中来做人质。”池家山说,陈位铎经常对手下人说的一句话是:有吃有穿,你们就不要太贪了。

  当年,那个卫兵18岁,被蒙着眼睛跟陈位铎一行进入藏宝的密室。卫兵告诉池家山,密室里银元用弹药箱装着,堆了半个房间,还有黄金、珠宝等。

  所有建造密室的人

  完工后被集中枪杀

  记者跟随池家山进山探宝的途中,他指着一处山坳说,前些年,有些人在那个山坳发现过很多人骨。

  “那些人骨都是当年帮陈位铎修建密室的工人的。”据池家山透露,那些工人都是从附近抓来的乡民,密室完工后,被集中在一个地方枪决。

  池家山还说,为了宝藏的安全,陈位铎在进入密室的通道中埋了大量炸药,把通道炸塌。之后,那个山头被陈位铎划为禁地,上去的人都会被枪毙。但是,藏宝密室完工后两个月,陈位铎就被黄苏诱捕。

  陈位铎死后,山上的匪众四处溃散,他的贴身警卫带着陈位铎的藏宝诗隐匿民间,除此之外,所有知道藏宝密室的人都成了枪下鬼。

  挖宝大行动

  每天凿洞、挖石头、安炸药,累啊!随时可能碰上毒蛇、野猪、熊,危险!可他不怕,这一挖就是13年……

  经过几年的上山勘探和准备,池家山开始挖宝大行动了。

  十三年来,每年的四五月,池家山带着炸药、钢钎和大铁锤进山,在半山腰用竹子、防雨的塑料薄膜搭个简易棚,住下了。然后不停地挖,一挖就是半年以上。

  最开始的几年,池家山的儿子和大哥同他一起进山挖,每个月他下山回家取一次食物。

  “带到山上去的都是黄豆、花生等干货,还有肉皮。”池家山说,每次进山都要挑一百斤的食物走十几里的山路,到了山下大声吆喝一声,告知山上的人下来接,等他爬到三分之一时,接的人也到了。

  虽然有挖到财宝的诱惑支撑,但在山上的生活依然很难忍受。

  每天凿洞、挖石头、安炸药,好辛苦。

  “山上多的是毒蛇、野猪、熊等,可危险了。这样过了几年,儿子和大哥都不愿意挖下去了。”池家山说,后来他只能请人上山和他挖宝,最多的时候请了6个人。

  在十三年中,池家山挖的探宝洞有十六个,最长的洞有200米,加起来有将近1000米。

  前日,记者在山顶走进了池家山挖的一个长40米的山洞,洞口高1.8米左右,宽1米,越往里会越大一点,带着火把进去,只见山洞全是在岩石中凿出来的,洞壁上不断有水渗出。

  

埋的主要是银元黄金

  挖宝大发现

  六旬的他终于找到了藏宝诗提到的“品宿门”,即藏宝密室的洞口,可到密室的通道被乱石堵了……

  最近挖的两个洞,池家山说是从密室后挖进去的,一个是山顶垂直挖下去的,另一个是水平挖的。

  去年,根据藏宝诗,池家山找到了埋宝的洞口。

  “藏宝诗提到,藏宝地不但是个陡峭得连神仙都要靠扶着才能上去的地方,而且还做了记号,关键就是‘品宿门’三个字中的‘品’字。去年我在两棵大树上发现用刺刀刻的‘品’字,而且在两棵树中间,发现有一个用三块巨大岩石堆成的‘品’字。”池说,根据这些提示他找到了藏宝洞的洞口。

  但他估计藏宝密室离洞口至少有三百米的距离,且进入密室的通道被炸后坍塌的石头埋住。

  “卫兵说过,在陈位铎枪杀建造密室的工人的前一天,他听到山顶响起过很大的爆炸声,那以后山顶被划为禁区,不允许任何人接近。由此可以断定密室的通道是被炸药炸塌的。”池说,他试挖过,发现非常危险,因为石头都是松动的,挖进去一点就会从上往下塌。

  虽然宝藏好像离池家山越来越近,但已经60岁的他已经挖不动了。

  “年轻时,还能靠做小生意赚点钱用于进山挖宝的经费,但现在老了赚不到钱了。而且由于长年在山上住,遇到阴雨天骨头就酸痛。”池说。

  如今,他儿子去江苏打工了,儿子临行前和他说好,等攒够了钱,就回来接他的班,一定要把宝藏挖出来。

  

埋的主要是银元黄金

  

  “我不知道我挖宝是不是违法了”

  记者(以下简称记):是什么让你确定这个山中一定有宝呢?

  池家山(以下简称池):那个卫兵不会骗我,我们关系很特殊,而且他不识字。那个藏宝诗卫兵说是陈位铎写的。

  记:卫兵和你是什么关系?

  池(顿了顿):只能讲到这了。藏宝诗是卫兵临死前给我的,那种时候他也没必要骗我吧。

  记:能不能让我看下藏宝诗原件?

  池:没了,但我可以写出来给你看。

  记:为什么要向我们报料呢?这样的话,这个秘密就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了。

  池:我们村上一个去北京上大学的人和我说,地下的文物都是国家的,我不知道我挖宝是不是违法。而且现在来山上挖宝的人越来越多,有附近村民,有从福州来的,也有从陕西过来的,我担心我守不住这些财宝,那样的话还不如让国家来开挖。

  记:那样的话,你挖了这么多年不就白忙活了吗?

  池(脸色黯然):我先挖,财宝都给国家,最后能不能给我点补偿,毕竟这么多年人力物力我也投进去十几万了……还有,《东南快报》不是经常报道一些穷孩子没钱上学吗?这些财宝不是正好可以资助他们吗?

  4人寻藏宝洞

  困深山7小时

  前日,当池家山说要去找的是70年前杀人魔王陈位铎匪巢的宝藏时,记者异常兴奋。

  13时25分,留下司机老张一人在山下等,剩下的四人全上山。

  往山上爬了半个小时后,走在前面的池家山发现,路断了。“下山涧吧,到山脚后,沿河谷走一段就到藏宝山的山脚了,只是,下去了,就没有回头路。”

  山涧中,到处是长满青苔的石头,枯死的树。大伙要是抓着枯树,一个脚没踏实,枯树断掉,人很可能会掉到悬崖下。险情突然出现。

  一阵轰隆隆的声音,记者本能地躲了一下,只感觉一块大石头擦着头皮落下,原来是摄影记者正好在记者上方三米处往下爬,不小心触动了很多碎石块,石块向下滚落。

  “下的时候不要挨得太紧,上面的人等下面的人走开了再下,下之前要把碎石头都先踢下去。”池家山提醒。

  下这个山涧,花了我们两个多小时。比较顺利地走过一公里河谷地带后,四人来到了藏宝山脚下。

  上山的路更险。爬到池家山开山打洞探宝的洞口,花了近一个小时,这时,有的人大腿已经开始抽筋了。

  找到池家山所说的藏宝密室洞口后,18时45分,四人找到返回的路,由于山上林密,眼前的路有些看不清了,大伙只能用手中的木棍探路,以防走偏,掉到山下。

  “老张!”20时35分,看到采访车,记者不禁大叫。

  司机老张说,由于打不通记者的电话,他急坏了,已向报社汇报,记者进山7个多小时还没出来,报社的同事已经准备往这边赶,打算进山找人了。

□ 本报记者 郭亮/文 实习生 李剑准/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