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警惕制度缺陷对公众精神的挫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3:03 舜网-济南时报

  □郭之纯

  8月31日《西部商报》上几幅照片令人伤感:兰州闹市街头,一名斯文中年男人眉头紧蹙地拉着小提琴,面前的铁桶里有别人施舍的几张零星钞票。据报道,这位卖艺乞讨者是首钢胜利机械厂技校的数学教师。这位49岁的教师由于去年患心肌梗塞导致负债5万余元,而工资却只够维持每月的生活,无力还债、也无力供养正在读大学的儿子,无奈之下只好到
街头拉琴卖艺。

  在一个经济飞升的年代,一个大学毕业20余年、有着一份稳定教师职业的人,尚不足以抵挡一场疾病,工资亦不足以供养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这显然是不正常的。试想,如果看病能够再便宜一些,或医疗保障制度能够再完善一些;如果大学学费能够低一些,或收入分配制度能够再公平一些,这位多才多艺而且正当年的教师断不会陷于如此困境——可以说,是医疗、教育、分配等制度的诸多缺陷,将这位教师及其家庭送入了精神的炼狱。

  这种由于制度缺陷而导致的对公众精神的挫伤,其负面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譬如报道中记述了围观者中有人的担忧:作为一名老师在马路上卖艺乞讨,怎么能有好的精神状态传道授业?应该说,这位围观者提出的问题确实非常现实。无法想象:当这位刚从街头乞讨了些零币的教师站在讲台上时,教书之外将如何育人,将如何与学生交流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而当学生们知道正在为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刚刚才从街头卖艺乞讨归来,他们将如何理解知识的价值,理解社会公平、权利救济等概念?

  这种粗砺制度的真正值得警惕之处在于:如果伤害来自于制度本身的缺陷,人们便会陷于求告无门的绝境。

  然而,人们的精神被制度的粗砺挫伤,在目前却仍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可以说,在医疗、教育、分配等制度之外,尚有许多制度,都有着其设计或执行方面的明显缺陷。这些有缺陷的制度,在一再挫伤公众精神的同时,也形成了对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阻碍因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