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闯出一条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5:06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口述实录———老红军贺文玳的长征纪事

  ■本报记者钟岚郝勇1935年11月19日,我随两个军团2万多人,从我的家乡湖南桑植出发。装备嘛,主要是步枪、手榴弹,子弹不多,轻重机关枪一个营只有一两挺。

  我当时任司令部作战科参谋。那时对战略大转移的理解是反围剿,哪个地方敌人势
力薄弱我们就打哪里,没想到会走那么远。

  为避免敌人飞机轰炸,我们多半白天睡觉,晚上行军。有时为抢占一个重要地方,连续急行军,很疲乏。有时前面的队伍停下来,我们站起就睡着了,还做梦呢!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个晚上走了3个县100多里路。那不叫走,是跑啊!敌人还以为我们在第一个县到第二个县的路上行军,飞机往返侦察了好几趟都没发现。

  1936年,快到云南丽江时,部队下通知要每个人准备一件过冬的棉衣。我们年轻人都纳闷:现在是四五月份,越走天越热,怎么会准备那些东西?

  后来才知道要翻越大雪山了。我们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玉龙雪山。

  我在打土豪的时候缴获了一件短皮袄子,里面是羊皮。后来爬雪山的时候我穿在身上,过草地的时

  候当毯子睡,一直用了好几个月。

  我们一共翻了4座雪山。山顶上,千万不能休息,一坐下去就可能起不来了,因为缺氧。我们走一步停一步,越往上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胸口就像有块石头压住一样。

  毕竟在雪山闯出了一条路。

  茫茫草地似乎没有路。

  草地早晚冷得很,到了中午太阳大大的,猛然来一片乌云,冰雹大雪就下来了。冰雹有指头那么大,我在贵州准备的一把纸伞,一下就打烂了。

  我亲眼见过两匹马被草地活活吞噬。那叫淤坑。我们后来总结出经验,有淤坑的地方,周围的草要长得高些。那个地方千万别走,人一踏进去就不容易出来了。万一踏进去了,就马上躺倒打滚,慢慢抽出脚,否则越动越往下陷。

  最可怕的是饥饿。

  多背粮食?那根本不可能,也没那么多粮食。一个人有个三五斤青稞、麦粉、炒面什么的就不错了。开始还可以多吃点,到后来一次只能吃一把。到了最后,连可以吃的野草也很少了。

  什么野草呀,就是草地上长的那些叶子稍微大一点、杆杆稍微粗一点的,尝一尝,如果不苦或没有怪味,在茶水缸里用水煮一煮就吃。

  印象最深的是吃草鞋。我们说的草鞋不是现在用稻草打的鞋,而是割一块牛皮、羊皮或骡马皮,皮上面垫些干草,前后各套两根绳捆在脚上,就当草鞋穿了。我们把草鞋皮上的毛一刮,在火上烤一烤,洗干净,烧着吃,那比野草好吃,毕竟有点肉的味道。

  贺龙会钓鱼。宿营时,贺龙就到附近小河沟,钓上几尾鱼煮一锅鱼汤,当兵的也跟着享福了。那个鱼汤其实什么都没有,没有盐,没有辣椒,但这已经不错了。

  出了草地,过了腊子口,到达甘肃岷县哈达铺。军政治部一个管伙食的司务长去买锅盔吃。甘肃的锅盔大得很,他一人吃了大半个,喝了一大碗羊肉汤,结果胃撑破了,胀死了。

  他实在太饿了,十几天没吃粮食呀!

  那以后,部队就通告大家饿得太厉害的时候,一下不能吃那么多。

  三个方面军会师的时候,那个高兴呀,大家举起枪,拥抱,问好,高呼万岁。激动得直掉眼泪,像见到亲兄弟一样。

  人物档案

  贺文玳1917年出生,1929年参军,当时叫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29年8月至1937年9月历任红三军(红二军团)警卫员、班长、排长、副连长、作战参谋;1937年9月至1945年9月任八路军120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师首长随从参谋,团作战股长、旅作战科长;1945年9月至1950年1月任西北野战军一纵一旅一团参谋长,西北军区干校特科队队长、副大队长。1983年1月任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采访札记

  长征精神不朽

  采访贺老时,头脑中常闪动李爱德和马普安的影子。这两个来自英国的年轻人,在北京生活多年,收入丰厚。有一天,两个年轻人突然作出一个“疯狂”的决定:重走红军长征路。

  面对央视主持人崔永元的疑惑,他们说,我们关心的是:这个国家以前发生过什么?前人都做了些什么?与现在的生活又有什么联系?

  类似的话,也出自年近九旬的贺老之口。他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应该让年轻人知道这段历史,知道前人所受的苦难。”

  参加红军时,贺文玳不到13岁,他家乡很多穷苦人都参加了红军。

  “职业”使然,如今贺老已养成绘制地图的习惯。他凭记忆绘制了从长征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的行军作战路线图,每一场战斗,每一次会师的时间、地点都作了详细注释。

  在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上,贺老记下两个数字:30万,3万。前者是三大主力红军长征前夕的人数,后者是三大主力会师时的全部人数。

  支撑贺老走完这场“艰辛”的长征,“没有别的,就是一个信念: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出路。”

  “他们穿越了地球上最险峻的峰峦沟壑和荒无人烟的广阔地区。”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说得好:“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长征不朽,长征精神不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