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降价令"难解药价虚高 打破利益链是关键所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8:34 新华网

  编者按:

  1996年,国家计委(发改委的前身)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药品价格秩序,到近日药品“降价令”的再度下发,10年弹指一挥间,药品价格已经历了近20次不同方位、不同品种、不同形式的降价再降价,然而,“看病贵”、“药价高”的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药价虚高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症结何在?

  

降价令

  

降价令
道道药品“降价令”缘何“雨过地皮湿”?

  厂家停供药店弃用 第19道药品“降价令”又遭尴尬

  8月28日是国家发改委近年来第十九道药品“降价令”生效的日子,当天,青霉素、头孢拉定等99种抗微生物药品大幅降价。在大连,记者28日随大连市物价检查人员走访了几家药店和医院,发现虽然很多单位都按规定降低了药价,但有的药品生产厂家因降价而停止了供货,已经造成个别药品暂缺。

  大连物价检查所一位负责人表示,每次药品降价后,都会有一些药品从患者的视野里“消失”,用不了多长时间,一种新名称的药品便会“面世”,成分与此前“消失”的药品大同小异,但药价却可以冠冕堂皇地步入“新贵”行列。在南京,记者在探访中发现,部分降价药品在医院和药店很难买到,甚至有部分药店表示弃用降价药,这也导致了患者对“降价令”几乎没有感觉。

  

降价令

  (资料图片)

  换汤不换药 “消失”的降价药“巧妆改扮”再度现身

  罗氏芬、丽珠芬、菌必治、菌得治、抗菌治、康力舒都是什么药?相信没有几个患者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它们就是一种药:头孢曲松钠。又比如百服宁、泰诺、必理通、感冒清、白加黑等,这些在电视广告上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药名,其实通用名都只有一个:“对乙酰氨基酚”。

  这些云山雾罩的药品名称在遇到药品降价的政策时就成了力挽狂澜的对策。据业内人士透露,每次降价都会有降价药品停止生产、换个名称和包装再次登场的案例。

  

降价令
药价虚高是多方“合力共推”的结果

  医药代表"实话实说":药价是多方合力"推"高的

  广西桂林一家药企的医药代表张锋举治疗妇科疾病的藏药二十五味鬼臼丸为例,“画”出一张药价上涨“流程图”:

  

降价令

  对于医药代表是医药腐败的源头这种说法,许多医药代表感到“冤枉”。他们认为,生产企业、医药代表、代理商、医院、医生,环环相扣,很难说清谁是医药腐败之源。药价虚高,是各方合力“推”上去的。

  新华视点:一份令人震惊的药品回扣清单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医院原外科医生肖启伟,实名举报当地医疗腐败现象后的遭遇,引起卫生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强烈反响。他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开江县医院2004年部分回扣药品目录清单。医院零售价与市场药价差距之大,回扣额度之高,令人震惊。记者在这份长长的清单中随机选择了8种药品列表如下:

  一、品名二、市场零售价三、医院零售价四、药贩子给回扣1、头孢哌酮舒马坦钠针7.00元/支32.10元/支6.00元/支2、加替沙星针15.00元/瓶75.00元/瓶20.00元/瓶3、头孢他啶针8.00元/支38.00元/支4.00元/支4、那琦针0.70元/支65.00元/支10.00元/支5、西米替丁针0.30元/支16.00元/支3.00元/支6、罗红霉素分散片7.00元/盒11.30元/盒5.00元/盒7、头孢呋辛针7.00元/支23.00元/支4.00元/支8、凯兰欣针6.80元/支33.00元/支6.00元/支

  

降价令
“医药不分”“以药养医”是症结所在

  新华时评:药品降价关键是打破利益链

  

降价令

  药价虚高背后,是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不打破这个利益链条,就很难从根本上降低药价。

  药价虚高的原因之一,是药品定价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政府定价药品采用企业报价、主管部门审核批复的老路,一些药品的最高指导价格,往往比生产成本高出若干倍。

  药价虚高的原因之二,是药品流通过程中生成的巨额费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本意是规范药品采购行为,但在实际操作中,好事却被做歪了。在招标过程中,不少药厂不惜血本把成百万元、上千万元的巨额资金用在“打点”上,多个环节层层剥皮,使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价格翻了几倍甚至上百倍——

  专家:“医药分家”才是药价虚高的“克星”

  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的话说:“如果医院一直垄断着药品的销售权,这就决定了单纯的药品降价和招标采购等等做法都解决不了药价高的问题。”

  专家们一致认为,药品降价并没有缓解“医患矛盾”,门诊费用、住院费用还在一路飙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在于彻底改变“医药不分业”、“以药养医”、“以药补医”的现状,从医疗体制改革着手,对其中的财政投入和比例进行整体调整。

  来源:综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