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礼儿”治丧扰了新邻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15:20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王琼)昨天下午至晚上10时许,朝阳区定福庄北街天泰定福苑小区,不时传出震耳欲聋的“吹拉弹唱”声,这里的一家农民回迁户正在按照“老礼儿”办丧事,虽然这里多数居民以前都是同一个村的,对“老礼儿”表示认可,但还是有不认“老礼儿”的邻居以扰民为由,拨打了110。面对“老礼儿”,赶到的民警也只是给事主开了“当晚早点结束就行”的“绿灯”。

  现场:吹拉弹唱不消停

  昨天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小区1号楼门前,用防雨布支起了一个约一人半高的“灵堂”,横批的条幅上写着“西方正路”四个大字。“灵堂”正中间的桌子上供着一名老大爷的黑白照片和“灵位”,桌下不远处是个正在烧纸的火盆,两边站着老人的亲属,一律披麻戴孝。

  与“灵堂”相对的4号楼门前,几个古香古色的红木箱子搭成了平台,上面放着四五个现代音箱。音箱之间,端坐着六七个正在忙着吹吹打打的“中国传统民乐手”。唢呐声、管笙声、锣鼓声、板胡声交相呼应,震耳欲聋,百米之外,也能听得一清二楚。约一个小时后,这些“乐手”又拿出电子琴和爵士鼓组合,进行下一轮“现代派的演出”。

  只见一名“女主持”,手拿话筒开始了声泪俱下的开场白:“老人虽然走了,但是他的家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演出……”此后,3名“女歌手”开始轮流“登台献歌”,扯着嗓子高喊,让记者丝毫感觉不到半点哀悼的沉痛。数十名小区居民围拢在四周,目不转睛地观看,小区的阳台上,有不少居民伸长脖子向这里张望。

  家属:邻居不会不理解

  一名自称是死者弟媳的人告诉记者,住在这个小区的左邻右舍几乎都是以前一个村回迁的农民。谁家办丧事,都是这样按着老礼儿来的。“今天派出所接到报警后也来人了,可人家一看我们是在办丧事,交待一句让我们晚上早点结束,别影响别人睡觉后就走了。”

  记者询问这位女士,治丧如此大的声音是否会影响居民日常生活时,她特地强调说:“不就一天嘛,你说老百姓,怎么可能不理解呢?谁家还没有遇到过这种事儿?”

  物业:这事管不了

  记者前往小区天泰物业询问是否有居民投诉如此治丧扰民,一名工作人员回答说:“好像没人来我们这儿反映这事儿。”另一名工作人员则说:“是有人打了110说扰民,警察也来处理了,但是这个小区基本上是农民回迁户,大家就都认这个风俗,不存在什么扰民问题,派出所的都说只要早点结束就行。”

  记者表明身份,询问物业是否会考虑部分居民有关噪音扰民的抱怨,对这种传统风俗进行劝阻。两名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说,“根本就不会管,也管不了”。她们还奉劝记者离开,也不要管这件事了。其中一名工作人员还声称:“这不牵涉到当地的民俗嘛,为什么不能尊重和理解一下呢?”

  居民:对此做法褒贬不一

  记者随后发现,物业管理人员的话,得到了该小区过半居民的认可。一对带孩子在楼下玩的年轻夫妇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在我们这里,家里有人去了,就是这么办的,不管现在外面城里人什么样,我们原本都是农民,农民办丧事就是这样。”

  以居民蒋女士为代表的“反对派”,对此却是一肚子苦水:“前半年,有别的人家办丧事,吹拉弹唱一整宿,可把我们害苦了!这不,今天一早,我们几个街坊出去买菜,看到这正往下搬东西,当时就说‘今天别想消停了’。”

  记者发现,与那些伸长脖子看演出的居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少居民将自家阳台的门窗紧闭。

  表演团:生意主要在郊区

  记者了解到,当天在该小区“吹拉弹唱”的是三间房褡裢坡,一个名为“云中月”的歌舞乐团。记者从该歌舞乐团刘团长的名片上看到,他们承接的项目中清楚地写着“婚丧嫁娶”这一项。据刘团长介绍,一场像这种“全包式”的治丧,收费为3000元,其中包括传统民乐演奏和歌舞表演。记者假借应聘为由,询问目前这项治丧业务开展的情况时,刘团长只是简单地说:“生意还行,但是城里没有,主要是在朝阳区的郊区。”

  派出所:不便过多干预

  记者查阅了今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其中第58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人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音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生活噪声(如使用各种音响器材声音过大、在深夜等休息时间装修房屋、娱乐庆典而噪音过大等),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将被警告,若警告后仍不改的,将被处以200至500元的罚款。

  记者致电三间房派出所,接电话的一名民警证实,昨天下午该派出所的民警接到报警后去了现场,按照法律规定,对这户人家予以“口头警告”,让对方声音小点。记者强调当天这户人家一直“吹拉弹唱”到晚上10时才结束,根本就没有“声音小点”,是否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报警,民警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名民警为难地说:“当地治丧的民俗习惯一向这样,我们不便过多地干预,但是只要你打电话,我们还会去,该说的我们还会说。”

  观点:提高素质才能除陋习

  市社科院历史所的王岗认为,多年以来,我国形成了婚丧的民俗,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在中国人心中,婚丧是一生的大事。由于个体的个性和文化素质不同,表现的方式也不同。其中难免有些并不值得提倡的陋习,但是不应该对此予以强行压制。

  王岗说,正如昨天发生的事,事实上,当民俗与法规发生了冲突时,法规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让步。目前,北京市区已经很少有人按照这种陋习治丧,这充分证明民俗也会不断变迁,当人的文化素质提高后,对陋习的重视程度和模仿将会自然消失,而这需要一段时间。J010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