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亲子鉴定所生意相当火 白领和外出务工者成鉴定主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2日15:46 东方今报

  丈夫怀疑妻子不忠,带着未成年的孩子悄悄去做亲子鉴定,这些以前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片段,开始在我们身边频繁上演。据河南省人口和计生科学技术研究院统计,去年到该院的鉴定数量近800例,而今年上半年的鉴定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一年的总和(如图)。当越来越多的人走向“亲子鉴定”,这柄“双刃剑”给大家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9月4日,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法治时段》“特别调查”将播出《当“亲子”遭遇
“鉴定”》,节目播出时间:9月4日21:30,次日7:00,12:00。

  ●一次鉴定让他知道女儿是别人的

  “这么长时间的煎熬,等到这18个字的结论,18个字,像18把刀子,刀刀扎在我心上!”李强(化名)说,拿到鉴定结果时死的念头都有了。

  到现在他都在怀疑,当初是不是该做那个亲子鉴定。

  李强是信阳市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2001年他与小莉(化名)结婚。

  婚后,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奔波于各地,小莉则在信阳做装饰材料批发生意。

  2002年春天,小莉怀孕。2002年4月,朋友聚会时,一个同学告诉李强,有好几次看到小莉与一个陌生男子一起出入。

  女儿出生以后,李强尝到了为人父的快乐。直到女儿3岁那年,李强夫妻抱着孩子回老家,李强姑姑的一句话彻底打破了这个家的平静:“咦,这孩子长得到底像谁啊?不像你们两口呀。”

  当年6月,李强带着女儿来到北京,在医院门口转了好几圈,最终还是做了亲子鉴定。两周后,鉴定结果出来了,两人没有亲身血缘关系。

  深爱的女儿是别人的!在鉴定结果面前,小莉没有抵赖。

  7月,离婚时,李强提出,即使一点财产都不要,也要抚养可爱的女儿,但因为他和女儿没有血缘关系,李强的愿望没有实现。

  ●一次鉴定让父亲对女儿好起来

  去年,一对父女走进了河南事缘法医司法鉴定所(前身是河南省人口和计生科学技术研究院优生遗传室),他们的经历至今让医生们记忆犹新。

  一位医生说:“女孩儿叫小菲(化名),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一年,尽管是家里的独生女,但是童年在她的记忆中并不快乐。”小菲告诉鉴定所的医生,小时候都是她和妈妈在一起,爸爸很少和她在一起。

  小菲说,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得到过父亲的任何关爱,直到有一天小菲终于从亲戚们的议论中知道了答案。“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时间很有限。而我恰恰就是在这段时间出生的。”

  当她大学毕业后,再次面对父母以及冰冷的家庭时,小菲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相信母亲,要得到一个真相。

  就这样,小菲带着父亲走进了亲子鉴定的大门。

  经过几天的焦急等待,小菲一家终于得到了鉴定结果,父女之间存在着亲身血缘关系,父亲终于改变了以往冰冷的态度。

  ●都市白领和外出务工者成鉴定主体

  “2002年以前,委托亲子鉴定的都是公检法,或者寻亲。到2002年以后,委托亲子鉴定的个人占75%到80%,公检法单位仅占20%至25%。”中国婚姻家庭法学会常务理事吴洪教授介绍,在申请鉴定的个体中,农民工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多,占个体委托鉴定的40%。

  从学历上看,委托鉴定的主体一部分是收入高、学历高的都市白领,另一部分是收入低、学历低的外出务工人员。

  ●专家称应防止亲子鉴定滥用

  “除了案件、认亲,很多亲子鉴定都是因为长期外出务工、外遇、试婚、一夜情等情况引起的。”吴洪说,亲子鉴定热的背后隐藏着家庭关系的危机,造成夫妻间忠诚、信任度降低。同时,鉴定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上的问题。“比如亲子鉴定会给子女造成伤害。有些鉴定者是怀着侥幸的心理,一旦得出否定结论,一方就会借此推卸抚养义务。”

  从去年10月13日开始,国内“对公不对私”的亲子鉴定大门向私人放开。一时间,各鉴定机构承接的私人鉴定业务量以惊人的比例往上飙升。

  “那些被确定没有亲生关系的家庭,结局基本上都是夫妻分手;而那些确定了血缘关系的家庭,往往也因为怀疑变得伤痕累累。”吴洪教授认为,确认子女是否亲生,是知情权的重要内容,从法律上是不应该限制的,但也应该防止滥用,防止扩大亲子鉴定带来的消极作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