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86万善款助171人圆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05:54 华商网-华商报

  

86万善款助171人圆梦(图)

  40名贫困学生每人领到3000元助学金

  本报记者王智摄昨日,省慈善协会和本报“2006大型慈善助学活动”第四批助学金发放,此次助学活动至此圆满结束。本次活动开展的28天内,读者共捐善款860831.99元,资
助贫困生171名。如果加上其中17名接受大学四年全程资助的贫困生其余三年可能得到的51万元资助,此次爱心捐助总额将达到1370831.99元。

  8月6日,省慈善协会和本报“2006大型慈善助学活动”启动后,众多热心读者便对本报报道的贫困学子进行了资助。在记者的协调下,有读者将助学款直接送到贫困生手中;有读者将钱送到报社,委托记者转给指定的贫困生;还有一部分读者称“捐给最需要帮助的贫困生”。来捐款的读者既有九旬老人,也有年幼的孩子,既有企业老总,也有下岗职工等各界爱心人士。

  截至9月1日晚,本次活动共募集善款860831.99元,资助贫困生171人。这171人中,经本报报道而受到资助的有75人;8月19日助学款首批集中发放16人;8月25日助学款第二批集中发放,除了曾被报道并受一定资助的15人外,还有35人;8月31日,助学款第三批集中发放30人;9月2日助学款第四批集中发放,除了曾被报道受一定资助的27人外,还有13人。此外还有读者直接从本报“贫困生热线记录”中选定并资助的2人。

  目前,还有个别因开学报到等原因,未来报社领取指定捐款的贫困生,本报将联系学生或其家人,于近日全部发放下去。

  链接:28天里的一幕幕感动

  8月7日,一位刘女士看着脸上挂着泪的常乐,微笑着说:“孩子,别担心,好好读书,你上大学四年的费用我来帮你……”

  8月8日,家住西安市八佳花园,92岁高龄的刘希廉老人,为贫困生捐出自己半个月的退休金500元……

  8月10日是谢泽邦9岁生日,他和爸爸妈妈来本报捐款3000元,过了一个最有意义的生日……

  8月14日,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黄先生,捐出13000元资助王伟、高敏两位贫困生,并亲自驱车进山,把8000元送到高敏手中……

  “我小时候家里穷,经历过农村人因为十几块钱而遇到的艰难”。8月15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老总李先生,为王永国、第五婷、赵娜、方王洋4名贫困生捐资2万元……

  8月22日,93岁的杨聚德老人行动不便,难以亲至报社,但坚持捐款4000元;一个9岁的小女孩第二次来捐款,来之前,她和爸爸妈妈数零钱一直到深夜……

  8月30日,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一处100位民警,捐款9000元资助蓝田三位贫困生;一位准妈妈朱女士替腹中宝宝捐款1000元……

  9月1日,陕西省军区政治部代“重走长征路”开国元勋子女捐来爱心助学款4万元……

  现场·感激

  12万元善款发给40名受助者,受助者代表发言说———

  我们要做的唯有感激

  昨日上午,“2006大型慈善助学活动”第四批助学金集中发放仪式在本报举行,40名贫困生每人领到3000元助学金。

  8月25日,本报第二批助学金发放后,读者捐款的热情依旧高涨。9月1日,陕西省军区政治部送来了“重走长征路”开国元勋子女的爱心善款4万元,陕西省邮政局机关也将8100元捐款送到本报。从8月25日至9月1日下午,读者捐款累计超过12万元。

  发放仪式上,受助者代表王薇发言说:“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和我一样,但我们不应该抱怨为什么贫穷,我们要做的唯有感激,感谢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的好心人,让我们不再为大学的高额学费流泪,让我圆了大学梦。”

  5名捐助者代表受邀参加了助学金发放仪式。“这么多自强自立的孩子因经济原因上不了大学,我们只能尽力而为,能捐多少就捐多少吧。”捐助者张智利女士说。

  细节·感动

  拄着双拐的父亲哭了

  昨日,助学金发放现场,贫困生张静的父亲坐在后排,满脸皱纹,因为下肢瘫痪而拄着双拐的他很显眼。面对采访,张静的父亲嘴唇颤抖,眼睛努力看向别处,但大滴的泪水还是夺眶而出,“我不知道该咋说……没法用语言形容……”一旁的张静和姐姐也是满脸泪水。

  渭南市临渭区的张静家境困难。父亲已瘫痪5年,家里借了不少债。为供张静和上大学的姐姐读书,坐着轮椅的父亲每天在一家饭店宰鸡,一个月只挣300元。张静考上大学后,家里卖了粮食才凑了700元,“一想到学费,张静她妈精神都快崩溃了。”

  9月1日下午,得知能得到3000元助学金,张静的父亲喜极而泣,“接完电话,我坐在轮椅上,哭了。娃的学费终于有着落了!”张静也同样欣喜若狂:“当时,刚下过雨,路上全是泥水,我马上跨过泥水坑一路跑到车站,坐车去找我爸。”抹去脸上的泪水,张静真诚地说,“我觉得自己真的太幸运了!谢谢所有好心人!”本组稿件由实习记者卢红曼翟春霞段晓宁张波王小博记者王国强实习生孟刚采写

  落实好政策才是最有力的助困

  记者说话

  本报今年助学活动成功了!但我们知道,28天内,所有好心人只是合力打制了一支优质的润滑剂,起核心作用的还应是国家的政策。

  在本报的帮助下,此次有近200名贫困生得到资助。但仅陕西,每年就有三四万考上大学的贫困生,200人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肯定有许多比这200名受助者更困难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没得到我们的帮助。捐助有随机性,真正的保障只能来自制度。来自社会的爱心捐助对助困是很好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必须借助,但不能依赖。

  从2000年起,教育部要求高校开通“绿色通道”,对无力交学费的贫困生要先办理入学手续。2004年起,国家开始实施新机制下的国家助学贷款,理论上20%的高校在校生可以享受这一政策,人数比例大约相当于我国各地高校中贫困生人数的平均比例。除此之外,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有明确的“奖、贷、助,减、免、缓”等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如果这些政策能完全落实,贫困生上大学并不需要额外的资助。

  但事实上,这些政策不可能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完全落实。政策落实可以逐步加强,但贫困生上大学等不了。这就是矛盾,来自社会的捐款正好起到了缓解矛盾的“润滑”作用。而媒体发起这样大规模的助学活动,除了为政策“润滑”,还反映出矛盾的真实存在和存在的程度,以此来“催化”政府部门,让相关制度再完善些,落实得再有力些。

  “润滑”和“催化”体现出的是一种互助、和谐、缓解。但不再需要润滑剂和催化剂,不再需要这样的助学活动,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王国强

  近日捐助爱心榜

  姓名\捐助金额\捐助日期

  张金凤\500元\已捐给杨森\8月30日

  何先生夫妇\500元\已捐给邢翠萍\8月30日

  郭建蔚\1200元\已捐给徐晶\8月30日

  张梦依\103.3元\西工大附小五年级(6)班\8月30日

  王女士\3100元\代表全家人捐助,在澳洲工作,回西安探亲\8月30日

  刘馨遥\1145元\9月1日

  情系长征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组委会\40000元\9月1日

  陕西省邮政局机关\8100元\9月1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