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义务教育法能否缓解择校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11:33 汉网

  据新华社电 年复一年,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禁止中小学择校;各地也陆续采取种种措施限制择校。但是,择校热潮仍然一浪高过一浪。新学年开始恰逢新的义务教育法实施,择校困局能否纾解?

  “禁择”:政府之手艰难发力

  ;新学期一开学,沈阳市城区254所中小学1977名教师将完成沈阳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流动”: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优质学校教师向改制学校流动;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

  “教师轮岗、名校连锁、电脑派位等一系列措施,在一定区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风。但从根本上来讲,教育资源均衡的‘制度瓶颈’不解除,择校风就不能从根本上刹住。”教育问题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小微分析,1998年,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河南相差近10倍,7年后这个差距扩大到50倍,这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为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近年来,政府允许部分公立优质学校改制,实行民办公助。即政府投入硬件、师资以及学校声誉等有形和无形资产,允许学校提高收费水平。许多家长抱怨: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改制政策实际上是弱化了教育的公益性,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公平。

  教育不公:谁在享用名校资源?

  多年来,这已是个公开的秘密:每到招生时节,家长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路,拿着条子、票子敲重点学校的门。

  温州一所名校的老师在择校生的资料中无意发现一个滑稽的事实:班里竟有15位学生家的门牌号码是学校附近的同一个厕所。原因很简单:“就近入学”。

  某省一位主管教育工作的省领导秘书坦言,自己的公文包里几乎没有断过通过各种关系送来要求择校的条子;而一所著名中学的校长在开学前收到的要求入学的条子竟然重达1公斤。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初中校长表示:在择校生中,大多是权力择校,有的名校招生名额甚至成了一种潜在的“公关工具”。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学生的家庭背景已经强烈地影响到了受教育的机会。当前家庭社会地位高、经济背景好的学生,靠权力、金钱择校的比例较高,示范学校中社会中上层人士的子女占了相当比重。

  熊丙奇说,教育应该是一种社会调节器,使各种人都有公平晋升的台阶。教育的不公平实际上加大了社会的不公平,如果农民永远只能是农民,农民工永远只能是农民工,就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困局求解:给政府出张“试卷”

  9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学校内不得分设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其主旨在强调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在这里,凸显的是“公平”二字。

  但这并非一日之功。熊丙奇教授说,这“意味着给政府出了张试卷”。

  熊丙奇表示,要根治择校,关键在于均衡学校之间经费、师资等资源配置,保证公办学校收费透明;建立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的教育财务制度,明确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财政权限和责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