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战高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13:16 新闻晚报
□夏允贻

  最近某报头版,刊登了一张以《老城厢居民苦度炎夏》为题的照片。我看了之后,很感慨。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出生在上海的一幢二上二下”的石库门内。所谓“二上二下”,就是二层的楼房,一边为厢房,厢房又分为前、中、后三间,一边为南向的客堂。客堂前有一个小天井,客堂后也有一个更小的天井,安装一个水笼头,再后,即是厨房,上海人称
为“灶间”。二楼也是类似的布局,厢房、客堂。二楼多了个晒台,晒台边上的一个小间,称为亭子间。亭子间朝向是西北或东北,夏天特别热,冬天特别冷,所以房租比较便宜,没钱的人往往租这类房间住。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的“且”是“租”的右半、“介”是“界”的下半,“且介亭”即是居住在租界中亭子间的意思。当时父母住在楼下客堂,我和弟妹,住在楼上的后厢房和亭子间。石库门房子由于是联体的,加上围墙都很高,夏天的风很难吹进室内,比较闷热。要度过热天最困难的是两件事:一是洗澡,另一个是睡觉。

  洗澡的困难还容易克服,“睡觉”成了大问题,气温一过30度,室内就闷热难当,连木质家具摸上去也是热乎乎的。楼上的后厢房、亭子间到了夏天根本没有风,白天太阳晒,二楼比楼下更热。亭子间靠晒台的墙壁热得烫手。家中唯一的一架华生牌台式电扇成了宝贝,为了省电,轻易是不开的。家中配备十多把扇子,大人用蒲扇,小孩用团扇,人工降温。黄昏时用冷水擦一下席子,睡时可以凉爽些。有时房内热得实在无法睡觉,只得睡在天井或晒台上。大人苦熬,小孩就更苦了。我儿子出生在八月,适逢盛暑,月子中的他痱子满头满身。

  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南市区教书。南市居住条件之差是全国有名的。只要骄阳稍西斜,人们就迫不及特地寻找自己安身的地盘。晚上,我上完课回家,骑自行车也无法穿过纳凉的人群。

  八十年代,我告别了石库门,住进了公房,有了独用的卫生间,装了热水器。后来又装上空调,虽然上海越来越热,但我可以在恒温条件下,凉爽地睡觉了,小孙子也没有像他爸爸那样头上长满痱子,马路上再也没发生纳凉人占路挡道的情况了。但在老城厢内,有的地块确实还是“人口稠密”区,正像照片中显示的那样还在“苦度炎夏”。我真切地盼望他们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也能改善居住环境,安然度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