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42本笔记刻录感人一生-记为民谋利的好干部张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0:03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时针停在了2006年6月17日晚9时,南京夫子庙北侧的解放军八一医院重症监护室里,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张璟在与病魔搏斗了27个月后,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从2004年4月被查出患有胆囊癌到最后离去,张璟共动了7次大手术,其间放疗、化疗更是从未间断,因为术后失语,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甚至没能来得及对家人、同事们留下只言片语便匆匆而去,52年的人生旅程,就在那一刻戛然而止。然而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张璟穷其一生的付出与奉献,在家人、朋友和同事们心中,
烙下了自己动人的印记。

  “吃不饱”的学者型干部

  在张璟的遗物中,两种东西最引人注目:金灿灿的荣誉证书和厚厚的笔记本。

  1998年6月,她撰写的《关于住房公积金立法的思考》被国际金融信息报社、省房改办、建行江苏分行、财保江苏分公司联合授予论文三等奖;此外,她还参与编写《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基金管理手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等八本专业书籍;不仅如此,作为国内住房公积金管理的专家,1998年,张璟应国家建设部邀请,曾赴京参与起草中国第一部住房公积金法规——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承担了重要章节的起草工作,并受到领导好评;此后,她又一次次应国务院有关部门邀请,去北京、去西北、去华南,讲授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学者型干部,其正规学历,只是初中毕业;而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名普通的油漆工。

  丈夫季广新清楚地记得,1971年,初中毕业的张璟被分配到南京市房产局当一名油漆工,由于工作勤快,加上写得一手好字,很快被提拔为文书,从那个时候起,张璟就开始注意给自己“充电”,并养成了记笔记这一陪伴终身的良好习惯。在她一本早期的笔记本上,还工工整整地记录着电脑键盘上ENTER、DELETE、HOME这些基本功能键的用途,当时的张璟,在计算机方面是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可她硬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边学边干。到1998年,规划南京市第二代公积金信息系统时,她已是房产局公认的技术业务型领导,在她当时的笔记本上,很多计算机专业术语已经被熟练运用到系统规划中。

  2003年,张璟调任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任副主任。即便在痛苦的治疗过程中,张璟都没有放弃过学习。在她的病房里,床头柜上是书和笔记本,枕头底下是报纸,报纸上关于公积金的报道被她圈了又画、画了又写。翻看这些厚实的笔记本上面用钢笔密密麻麻地的记满了各种数据、图表、资料。42本笔记本里,一行行、一页页的笔记,字迹工整、一丝不苟,或许正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张璟从一个行业门外汉到资深管理专家的成长历程。

  “不讲情”的严管家

  截至2006年5月,南京市住房公积金规模已经达到200亿元,归集余额超过105亿元,通过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帮助112078户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截至止2006年6月,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累计为南京市廉租房建设提供资金2亿多元,帮助近千户“双特困家庭”住上了廉租房,帮助4万多户中低收入家庭住上了经济适用房。与其他一些城市中数以亿计的公积金资金因使用、监管不当而屡出风险相比较,10多年来,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系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基金管理和房改金融业务网络系统,200亿的庞大资金,没有流失过一分钱,这在全国都是了不起的。

  200亿,在很多人眼中,那是块货真价实的“唐僧肉”,原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张学义深知管好这笔钱的难度:“管理者不仅要在管理上内行,自身也需要廉洁自律。”张璟还在房产局房房改办任职期间,就有人善意地问她:“你只不过是个副处级干部,这么多人找你,你都顶着,不怕得罪人吗?”张璟的答复是:“公积金是老百姓的钱,没办法,我只好得罪人。”

  “管好老百姓的钱”,这就是张璟对自己工作的定位,为了这样一个定位,张璟近乎苛刻地要求着周围地人,也要求着自己。

  张璟一个亲侄儿买房要办理公积金贷款,由于他本人在江宁工作,单位效益不好,每月公积金按28元缴存,因此测算只能贷1万余元,侄子找到她想多贷点,她一边向他说明中心的各种规定,一边让他想方设法向亲戚借一点。因为确实困难,侄子缠着她磨了好一阵,最后还是按规定只贷到了1万余元。一位老领导的司机不符合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找到张璟,想要“通融”一下。面对有十几年交情的老熟人,她不好直接拒绝,就坦言相告:“按规定,这钱不能给你。你要是急需用钱,我个人可以借给你。”那位司机见话说到这个地步,只得打消原来的念头。

  张家兄弟姐妹多,有五六个没找到工作或者下岗在家,她一个都没帮安排。亲戚们直嘀咕:张璟怎么这样啊!对这些怨言,张璟的理由总是同一个:“我找别人走后门帮忙,别人也会来找我。我是管公积金的,全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能用它来做自己的人情吗?做一点人情,就会出大事情。”

  从最初的几百万,到如今的200亿,张璟这么形容公积金:“我是看着公积金从小到大,一步步成长的,它就像我的孩子,我一天都离不开。”

  “没得挑”的贤妻慈母

  南京绣花巷的一幢普通居民楼,楼前楼后的矮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葛,与周围的高楼大厦相比,虽然不起眼,却有着别样的宁静,这里是张璟人生的另一个舞台——家。

  推门进屋,一切还和她在世时一样:电视机柜、多功能架摆放得井然有序;桌面、地板清扫得一尘不染;在她小小的书房里,各种专业书籍还是按着原来的次序排放在书柜里;写字台上,一家三口的照片、女儿和母亲的照片依然被搁在最显眼的地方;张璟生前工作用的笔记本电脑,也还没有合上。季广新瘦了,这个已经迈入“知天命”之年的男人至今尚未从中年丧妻的巨大打击中恢复过来:“我的牙不好,张璟怕我吃不好,每天早上都是早早爬起来,做我最爱吃的葱花饼。我有个毛病,晚上十一点后难入睡,张璟怕影响我休息,晚上不敢在家多‘加班’,常常是早早睡下,等到凌晨两三点我熟睡后再悄悄爬起来看书。有一次半夜醒来见她不在,找到书房才发现她正埋头抄录文件。我责怪她不注意身体,可她却说当天的事非要做完才踏实。”

  今年的5月1日是张璟和老季结婚28周年纪念日,两人当时都没想到,过完这个纪念日后,张璟就再也没能开口说话。因为马上就要动第七次手术,老季28年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能有时间陪着妻子坐在一起,慢慢回忆过去。张璟提出,结婚这么多年,两人还没买过结婚戒指,老季当时承诺,手术过后,就立刻买来互相戴上。张璟笑了:“那好啊!我们再去补拍个结婚照。”万万想不到的是,这竟是张璟留给老季最后的话。回想起母亲,女儿季洁也有太多温暖的记忆。在做第七次手术的前一天,妈妈送给季洁满满一玻璃瓶的幸运星——这是她在养病过程中学折的,总共724颗,因为季洁的生日是7月24日。季洁的手机中,至今保存着母亲生命中发给她的最后一条短信:“谢谢!在你的精心安排下,才那么丰富多彩。我祝愿你的一生健康平安、丰富多彩!”(发于2006年4月25日早晨。)这条短信发出的前一天,是张璟52岁的生日,不少同事约定当天要去张璟家里庆祝一下。女儿心细,于是特意提前在23日约张璟出去散心。经过一个茶吧时,女儿选了一束鲜花,请妈妈去茶吧坐坐,母女两人相对无言。当季洁说出“妈妈,祝你生日快乐!”的时候,张璟抱着女儿失声痛哭。

  6月21日,天气酷热,400多人从四面八方赶到殡仪馆来为张璟送行。张璟在自己的一本笔记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话:“时间应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财产,可能并不完全平等,但丰收与否,取决于自己的毅力、取决于所付出的精力和心血。”而这,也是张璟这位爱岗敬业、,为民谋利的好干部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