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都市报新闻摄影论坛举行在拉萨举行(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20:10 新浪文化 | |||||||||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陶震宇/摄 论坛由新华社高级编辑陈小波主持 陶震宇/摄 人民摄影报社长总编辑霍玮 陶震宇/摄 新快报视觉中心主任李洁军 陶震宇/摄 此次论坛由新浪网组织,并得到了好利来公司的大力协助 2006年8月26日,“全国都市报摄影论坛”在西藏拉萨举行。共有来自全国14家新闻媒体的新闻摄影专家参与讨论,论坛由新华社高级编辑陈小波主持。讨论期间各位专家肯定了这些年来各媒体新闻摄影的发展,也对近年来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讨论。问题主要集中在“80后”的新一代新闻摄影人是否信仰缺失、近年来都市报的大跨步发展对新闻
首先发言的新快报视觉总监李洁军肯定了近年来报业发展的大环境对于新闻摄影的进步的帮助,并回顾了该报从设立广州第一个图片编辑到视觉总监的历程; 竞报视觉总监崔波在发言时讲到了人才结构的短缺以及新一代新闻摄影人相对贺延光、王文澜、邓维等老一辈新闻摄影人对于新闻摄影的爱好和信仰的缺失; 在关于新一代新闻摄影人信仰问题上,北京青年报摄影部主任胡金喜与崔波有同感,他认为主要是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就职选择多了。但同时也存在去寻找和挖掘问题,并提到了该报年轻记者李锋每天都会去上街拍照片; 中国青年报编委何春龙发言时讲述了该报关于“小平你好”、“两党一小步 民族一大步”等经典图片上版的过程,同时也讲到了图片总监的定位以及权限划分的问题; 在图片总监的作用上,摄影评论家巩志明发表了不同看法。他认为现在图片总监时代早已过去了,应该从图片总监的人治过渡到利用完善的图片采用制度来管理;此外他还对都市报对新闻摄影到底有多大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思考。 人民摄影报社长总编霍玮对报纸的市场化及报纸的读图时代进行了肯定,同时也对都市报群体的图片肤浅化进行了剖析。另外他还提到了报纸应该有自己的品牌栏目和名记者、名编辑; 东方早报副总编辑常河是新闻专业出身的,他认为摄影应该用影像表达更多的这种内涵的东西,新闻摄影记者应该更多的思考如何利用用手中的相机承载时代的任务,而光圈快门等技巧则是早就应该解决的问题; 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傅拥军在发言时谈到了摄影的延伸性以及如何提高照片的新闻附加值。他举了去年杭州下大雪时的经历,在拍雪景时他了解到很多茶馆服务员春节不能回家,而她们的照片见报后就可以寄回家已接家人的思念之情。当时都市快报做了一个为你拍张照片寄回家的系列报道,反响非常好; 武汉晚报图片总监邱焰曾经是荷赛获奖者,他对之前几位对与新一代新闻摄影人的质疑发表了不同看法。首先邱焰对他们学习和接收能力进行了赞许,所谓信仰的缺失更多是由于竞争和生活压力所致,随着阅历和经历的增长,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随后新京报视觉部主编何龙盛也对新一代摄影人进行了肯定,称他们善于学习、精于学习甚至值得学习。在与李洁军探讨封面照片的选择的时候,他提出了照片应最直接的体现报纸本身的地位和气质以及促销营造魅力功能的观点; 沈阳日报图片中心副主任刘生生总结了新闻摄影的几个问题,一是实践在前理论在后、二是摄影在前新闻在后、三是形式在前内容在后。他还认为视觉总监应具备突出的协调能力; 南方都市报的视觉中心的团队有近80人,差不多是中国最庞大的。该报美术总监墨白也同样面对人员的问题,首先是精英级的记者和编辑还是不够多,并且精英级人才的流动性也很大。另外对视觉中心的远景发展也表示出了困惑; 主持人陈小波在做总结发言的时候提到首先提到巩志明所说的以视觉中心的制度化代替视觉总监的人治一定会到来,在肯定了研讨的同时也表示出对此类研讨的长期性和规律性进行了期待。对此新浪网以及好利来公司的代表纷纷表示出会将此类研讨办好、办久的承诺。 参加此次论坛的有:新华社高级编辑陈小波、中国青年报编委何春龙、人民摄影报社长总编辑霍玮、北京青年报摄影部主任胡金喜、新快报视觉部总监李洁军、东方早报副总编常河、武汉晚报视觉总监邱焰、沈阳日报图片中心副主任刘生生、南方都市报美术总监白勋、新京报视觉部主编何龙盛、竞报视觉总监崔波、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傅拥军、摄影评论家巩志明、现代快报视觉部主任杨超、新浪网媒拓经理刘超;列席此次论坛的还有西藏风光摄影家车钢、新华社西藏分社觉果。 相关专题:首届全国都市报摄影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