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村庄沿袭“人民公社”模式(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02:16 重庆晚报 | |||||||||||||||
敲钟齐出工
集体出工生产
每天按工记分 提起“人民公社”,人们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敲钟齐出工、干活记工分、村头树上一只大喇叭就是村民的八音盒”的那种大集体年代。如今,“人民公社”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名词,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但是,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官园街道花园坪村的200多名村民,至今依旧沿袭着当年“人民公社”时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村里的资源和农作物收成都归集体所有,村民们只要“吃饱了饭,就去地里干活,其他的都不用操心”。 见闻 听钟声集体出工 穿过宜春繁华热闹的市区,经过320国道再向前1公里,折入道旁的一条小路前行约3公里,就到了花园坪村。 已退休的老支书刘全远介绍,花园坪村现有水田90余亩、旱地20余亩、果园100余亩、森林(包括油茶)100余亩,还有养猪场、鱼塘、饲料加工厂、榨油坊、碾米厂等,这些资源的所有权都归集体所有。村里的作物是集体收摘、按人分配,有剩余的拿到市场去卖,收入归集体所有。 村子西头一座古老的泥瓦房外横梁上有一个长形铁块,就是催促村民出工的“钟”。据称,村里至今还是沿袭“人民公社”时敲钟出工的老习惯,一敲钟全村的人都能听到。50多年了,这里的“社员”们一听到钟声,就欣然荷犁扛耙地集体出工干活。 按工分年底分红 据了解,村民的收入是根据出工多少记工分,到年底予以分红。记分员是村民公推、公选出来的,根据干活的内容、时间,拨拉着算盘,给村民记上工分。 由于收成越来越好,一个工分能算一元多钱,一个中等劳动力年底可分到一万多元。现在,每户村民家都有存款,虽然不多,但贫富较为均匀,没有困难户和五保户。 在这里,让村民最开心的事,要数每年的腊月二十左右。清脆的钟声一响,男女老少都知道“生产队”要分红了、发钱了。于是,全村人喜气洋洋地来到会议室,听“生产队长”公布个人全年出工记分情况,然后开包发钱。由于钱分得公平合理,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因分红而闹意见的事。 娶妻嫁人不远走 花园坪村还有件让人惊奇的事:姑娘不远嫁,村民不远游。村民称,村里的姑娘们都是嫁在方圆不出10公里的地方,从没有人远嫁到外地,而村里的青年男子娶妻也是附近村庄的,“资源”一般不外流。 同样,过着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也让村民们不太愿意远游,尤其是40岁以上的妇女,基本上都没有出过远门,最远也没有出过宜春市。去年“三八”妇女节,村里组织过一次旅游,是该村妇女唯一一次走出村庄。 缘由 九成社员坚持集体生产 据现年69岁的上一任生产队长刘全和介绍,该村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几乎是“十年九旱”,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生产队向上级争取了一部分钱,加上社员自筹,终于将水引进了村里。之后,粮食增了产,还发展了种养业,相继修路、建了电站,成为了全公社第一个用上电的村。 当时,全国农村“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得如火如荼,花园坪村也受到了体制变革的强烈冲击。村里召开了多次社员大会投票,但90%以上的社员坚决不同意分田,担心分了田地后,独户单门去生产就搞不了水利建设。为此,有关部门也就顺应了村民的心愿,没有强求分田到户。 据了解,花园坪村还是一个“无税村”,村里的收入除了分红外,剩余的都用来作为福利,村民不缴任何税费。除了通讯费、有线电视费、水费三项日常开支由村民自己缴纳外,其它由村里集体承担。如果村民需要批地、建房,村集体会拿钱出来;另外,村民的子女考上大学,一拿到通知书,就可以从“生产队”领到3000元奖学金。 现在,90%的村民都告别了破旧的瓦房,住上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传统的犁耙、锄头、风车等农具,和现代的摩托车、有线电视、空调,在村中共存。 未来 年轻人在改变 虽然集体生产、生活的方式令人感叹,但村里考上大学、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接触了外面的生活后,开始对村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有所“反叛”,对祖辈们悠闲恬淡的封闭生活感到不适,有的出去后不愿再回来种田。 如今,花园坪村的集体化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慢慢改变。据透露,今年初,村里搞了试点,将部分菜地以租赁的方式划给村民个人栽种。另外,村民们现在用电也是一户一表了,不再是村里买单付电费,而是各家自行缴纳。 据信息日报今日消息 网络编辑:李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