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称西部大开发六年来东西部差距在扩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06:44 东方网 | |||||||||
编者按 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战略性调整的西部大开发,自2000年开始实施以来至今已经六年多了。这期间成效如何,面临怎样的问题,未来之路在哪里,在全国政协5日召开的“推进西部大开发”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和政府官员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西部大开发满六年全国政协专场“打分” GDP翻一番 约1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1220多亿元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310多亿元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方面投资……西部大开发实施6年来,西部地区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统计显示,西部地区 GDP2005 年比2000 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0.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和6.8%,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提前完成。局部地区林草植被明显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开始下降,实现沙化治理面积大于扩展面积的转变。 “6年初见成效,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和良好发展环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金祥这样评价说。 与东部差距:没有缩小,而在扩大 王金祥也同时指出,西部地区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在扩大。” 以今年一季度为例,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同比增长14%,而西部地区增长12.7%,东部与西部之间经济增长率的差距由上年同期的0.6个百分点扩大到1.3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1978 年至2005年,东部GDP占全国比重已提高了11.8个百分点,而包括西部在内的其他区域所占比重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和自己比,西部地区的发展在加快;和全国其他地区比,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西部仍然是我国经济最落后的地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段应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达了他的担忧。 实现全面小康最困难 面对差距依然扩大的严峻局面,“加快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日渐高涨的呼声。 “从内蒙古、陕西、新疆、广西、四川调研回来,我感觉西部地区依然是全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最困难的地区。”段应碧说,发展经济是基础,经济不发展,其他发展不起来。 而对西部地区有可能加快发展的五类重点区域,“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采取不同方式推进加快发展。 “跨区域的重点经济区要率先发展。”王金祥指出,这包括成渝经济区、关中经济区、环北部湾经济区。此外,中心城市及城市圈、重要资源富集地区、重点边境口岸城镇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加快发展的重点地区。 先富的东部应补偿西部生态 “西部为东部先富起来、上游为下游的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建立西部生态补偿机制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成为委员们热议的一个话题。 黄河上游湿地牧区,例如甘肃省玛曲县湿地草原干旱、退化、沙化严重,涵养水源功能及对黄河水量的调节补充作用正逐年减弱。曾前往这一地区进行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陈雅棠对此忧心忡忡。 他建议:国务院应在黄河上游湿地牧区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严格的牧畜限养制度,国家每年给牧民补贴一定的费用,并限养牦牛数量,对超牧者应酌情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 除了委员们的建议,一些西部地区政府官员更是急切表达了加快建立当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愿望。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唐世礼说:“西部生态的总体仍在继续恶化。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生活在7万平方公里石漠化严重的喀斯特地区,这对在石缝中求生存的1亿多少数民族人口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因为按现在的石漠化侵蚀速度,50年后他们将无地可耕。” 他建议,生态补偿的方式之一是建立西部生态补偿基金,用于西部生态建设项目的信贷担保和贴息。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