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别奖候选—辽宁省公安厅扶贫事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12:13 中国扶贫基金会

  2000年以来,辽宁省公安厅一直负责义县瓦子峪镇的定点扶贫工作。6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公安 厅始终坚持真帮真扶动真情,真心实意办实事,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帮民脱贫困之忧,扶民 上致富之路,铺路、打井、办电、植树造林、兴办工厂、扶助教育……为瓦子峪人民加快脱贫的步伐,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做出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一、高度重视,形成合力抓扶贫

  辽宁省公安厅党委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 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成立了由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长和政治部主任为副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扶贫 总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机关党委,负责日常具体工作;二是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副处级干部担任联络员 ,长驻瓦子峪,专门负责扶贫工作,并指派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负责定点扶贫的组织协调工作;三是实行处(室)、总队包村 、包户对口扶贫,厅机关29个单位共与185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四是设立扶贫专用热线电话,用于扶贫工作专用,便 于及时沟通情况,保证对扶贫工作迅速做出决策;五是厅党委经常过问扶贫工作,及时解决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保证了扶 贫工作的顺利推进、健康发展。6年来,公安厅党委成员先后二十多次到瓦子峪调研和现场办公,研究制定扶贫计划、落实扶 贫项目。每年的元旦、春节期间,厅党委班子成员都要带领处(室)、总队领导走访瓦子峪贫困户,送去慰问物资。厅机关也 多次组织民警捐款、捐物,6年来累计达150多万元,给全镇200多个贫困户和敬老院送去了物质帮助,也送去全厅民警 的殷殷爱心,更送去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

  2002年以来,辽宁省公安厅扶贫帮困的事迹已经先后被《辽宁日报》、《共产党员》杂志、《平安》杂志、辽宁 电视台等省内多家新闻媒体及时进行了宣传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03年,辽宁日报、东北新闻网等多家媒 体以《警徽辉映瓦子峪》为题,全面报道了辽宁省公安厅帮扶辽西贫困乡镇瓦子峪镇的事迹。扶贫联络员吴作胜被省直机关工 委授予“心系贫困群众的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其感人事迹已经形成长篇通讯发表。

  二、多措并举,全方位开展扶贫工作

  (一)要扶就扶最贫困的户,要帮就帮最困难的人,决不能让那些贫困群众寒心。瓦子峪有极少部分严重困难的家庭 ,连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物资都严重短缺。省公安厅派出扶贫联络员走村串户,挨家挨户,逐一统计这些贫困户、严困户、老党 员、老军人、老五保户的情况,并一一登记造册。然后公安厅党委动员所有厅机关党员、干部、职工进行全力捐助,然后,把 这些分装的包裹一一写上贫困户的名字,装上卡车,由公安厅领导亲自带领一部分公安厅机关民警一一亲手送到贫困户的家中 。瓦子峪的这些贫困群众感动了,逢人就讲:这是公安厅给的!这是共产党给的!由于贫困,瓦子峪很多农民看不起病,无钱 求医问药,结果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绝症,形成了因贫致病,因病致贫或因贫返病这个怪圈。为此,公安厅党委多次通过 拨款、捐款,帮助解决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6年,公安厅又争取投资30万元,为瓦子峪镇 修建一所卫生院,这样就极大方便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为农民的健康开辟了绿色通道。房子是农民的命根子,可是瓦子峪还 有很多农民住在危房中,厅党委了解情况后,态度非常坚决,投资翻建、修缮了20户危房。望着矗立在眼前的属于自己的房 子,许多农民抹起了眼泪,他们感激是朴素的、简单的,只知道不断念叨:“感谢共产党!感谢公安厅!”为了让瓦子峪的孤 寡老人晚年无忧,公安厅与有关部门共同投资80余万元,修建了瓦子峪敬老院,今年,又准备投入一部分资金,对敬老院进 行搬迁,彻底解决孤寡老人的晚年安置问题。

  (二)富民先修路,改善交通状况,扭住关键抓扶贫,为瓦子峪脱贫致富修建起希望之路。瓦子峪交通设施落后,出 行不便一直是影响其脱贫致富的关键性问题。瓦子峪全镇19个行政村,有14个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有的村甚至走不了汽 车,孩子上学、群众出行都很不方便,农产品和山货也运不出去,没有销路,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公安厅党委一致认为,道路不通是瓦子峪贫困的致命问题,帮助他们脱贫就必须从帮助群众修路这个关键问题入手。瓦子峪有 一条方圆百里出名的“跳脚石路”,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走跳脚石,人人都发愁,上坡累死牛,下坡打出溜。就是 这样一条路竟是通往瓦子峪西部8个村近万人口的唯一一条路,当地百姓祖祖辈辈受尽了这条路的苦。2001年,公安厅主 要领导先后三次到跳脚石路进行实地勘察,研究制订修路计划,经与省交通厅沟通,争取到160万元修路资金,建成了一条 5公里长的“警民路”。竣工剪彩那天,人们像过年一样欢天喜地,奔走相告,群众自发制作了一面“人民警察万岁”的锦旗 ,有位七旬老人竟以磕头这种朴实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

  瓦子峪孤家子村四面环山,素有“小四川”之称,这里与外界联系的只有一条杂草丛生的狭窄小路。这个村盛产花生 ,到了卖花生的季节,由于汽车进不来,农民们只能用小毛驴车将花生一袋一袋往村外运,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的销售,影响了 农民的收入,经常是丰产不丰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3年5月,省公安厅多方筹措资金159.3万元,为孤家子村 修了一条3.5公里长的“亲情路”,彻底结束了这个村没有公路的历史,打通了农民的“致富之路”,人均收入由过去80 0多元,上升到现在的2600多元,一下子成为全镇首富村。2006年省公安厅又多方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正在修 建6条公路,彻底解决瓦子峪的交通落后状况。

  (三)兴修水利,突出重点抓扶贫,为瓦子峪畅通加速致富的血脉。瓦子峪属半丘陵、半山区地貌,土地沙化非常严 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干旱缺水是影响瓦子峪脱贫致富的瓶颈问题。因此,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省公安厅逐年加大对瓦子峪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把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帮助瓦 子峪人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点,以此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实现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年来,省公安厅自筹资金 20万元给瓦子峪镇购买了100台水泵和柴油机;争取扶贫资金200多万元,新打灌溉水井100眼,新打蓄水方塘5座 ,恢复和扩大了水浇地面积1000多亩,使全镇上万亩农田能够得到有效灌溉,大大提高了全镇农业抗灾能力。新井出水那 天,一位村民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之情,创作了一副对联贴在了井壁上。上联与下联题道:“昔日泉中水贫难解黎民口中渴; 今朝引来甘泉滋润百姓心”,横批是“感谢公安厅”。对仗虽欠工整,却道出了乡亲们心中的喜悦与感激。随后,省公安厅又 着重对河道进行了集中治理。瓦子峪的商家屯村到瓦子峪村有一条长5公里的河道,由于年久失修,每年一到雨季,洪水泛滥 ,河道两岸的4000多亩耕地庄稼都受淹减产,而且威胁到居住在河道两边的300多个农户的生命财产安全。2004年 ,省公安厅争取资金230万元,对这条百年害河进行了根本治理,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们的一致赞誉。群众特别制作了一面 “人民公安爱人民,百年水害一日除”的锦旗送给公安厅。

  (四)发展经济,立足根本抓扶贫,使瓦子峪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小康之路。由于人口增多加上乱砍滥伐、过度开垦, 导致瓦子峪镇植被日渐稀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局部小气候非涝既旱,土地面临沙化流失,绿化是瓦子峪面临的迫在眉睫的 问题。公安厅刚刚开始对这里扶贫的时候,厅党委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2001年春秋两季,公安厅先后两次分别购买 25000株速生杨树苗,并派出厅机关民警和当地群众一起,在商家屯村的河套上种植了大片速生林。但是如果单靠买树造 林成本太高,还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一时难以达到绿化全镇的目的。为此,厅党委决定投资7万元为瓦子峪建立一个苗圃。 这样一来,一是可以少花钱多办事;二是可以自己解决树苗;三是苗圃还可以滚动发展,一生十,十生百,100亩就能生成 1000亩,效益非常可观。2002年4月,100亩苗圃正式建立。2003年春天,公安厅与瓦子峪镇政府共同将树苗 移栽,建成了万亩速生林,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样,不但能够绿化山乡,而且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通过这样的滚 动发展,不久的将来全镇的苗圃总数可以扩繁到万亩规模,从而在细河沿岸形成一条绿色林网,保护耕地面积可达到6000 亩,结合林下种植、材积量推算等,预期可收入2000余万元。这样一来,瓦子峪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将会得到 明显的改善。为了引导瓦子峪镇百姓走上致富之路,公安厅除了进行“输血式”扶贫外,又积极想方设法进行“造血式扶贫” ,于是按照“兴工办厂、工农并举”的思路又进行了实践。公安厅争取财政厅拨款20万元,在瓦子峪镇政府投资办理项目养 殖小尾寒羊500只、建设蔬菜大棚1500亩;经多方努力给瓦子峪镇立项大枣林4000亩;立项棚菜生产330亩;立 项养羊150只。2006年争取资金150万元,发展10万只养鹅项目,引导瓦子峪百姓走上了多种经营的致富之路。同 时,还准备以当地的农副产品为资源,以与城市里的企业联系为途径,力争在当地开办几所小规模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并 积极与沈阳、大连的外贸公司联系,争取把当地出产的羊肉、猪肉和鹅率先推进外贸市场,让瓦子峪的绿色土特产品都注册上 自己的

商标,走出辽西,直至走向世界。

  (五)扶持教育,立足长远抓扶贫,为瓦子峪描绘更加美好的未来。治穷先治愚,扶贫扶教育,如果不改变瓦子峪教 育上的落后,就难以从根本上脱贫致富。为了瓦子峪更加美好的未来,省公安厅把教育扶贫放在了重要位置。瓦子峪原有20 所中小学校,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由于年久失修,已有10所小学校的教室成为危房、险房,个别学校由于教室得不 到及时修缮,只能靠租房或放长假来勉强维持上课,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正常上学。6年间,公安厅通过捐款、自筹和协调争 取等方式,筹措资金100多万元,翻盖了一所中学和四所小学,翻修了40间教室,消除了危险校舍对孩子们的潜在威胁, 为广大师生创建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2005年公安厅又筹集20万元,为中心小学和初中建起了微机教室 ,更换了上千套新桌椅,进一步改善了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公安厅每年都拿出一定资金,帮助80多名贫困学生 上学,使全镇没有出现一例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升学率达到95%,每年都有20多 名考生被各大专院校录取,瓦子峪也由过去的教育工作后进乡变成了先进乡镇。

  三、扶贫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通过省公安厅6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积极地争取,对瓦子峪镇的扶贫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到2005年末,瓦 子峪镇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不足700元上升到1600元以上,先后有200多个贫困户脱贫,全镇农民的生产生活得 到了明显改善。同时,通过省公安厅的影响和带动,义县县委、县政府、锦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等部门,多次派出由领导 带队的考察学习组到瓦子峪学习省公安厅扶贫帮困的经验和事迹。如今,瓦子峪镇的干部、群众的关系也日趋融洽,人们的精 神面貌焕然一新。镇党委书记常春阳对此体会最深,他说,正是在公安厅和吴作胜的影响和带动之下,干部们的精神风貌发生 了喜人的转变。义县县委、县政府已经向全县44万人民发出了“宁愿苦干,绝不苦熬”的战斗号召,下定决心带领全县干部 群众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力争在五至七年的时间里赶上全省的平均发展水平,彻底甩掉压在头上多年的落后帽子。

  由于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公安厅连续5年被评为“辽宁省定点扶贫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 设先进单位”;2006年又被评为“辽宁省定点扶贫标兵单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