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选秀节目还有多少娱乐色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3:21 杭州日报

  前些天,《中国青年报》披露了一则消息,有超女家里为支持女儿参赛花了十几万元,负债9万,而这些钱大半花在买手机卡投票上。这位“超妈”由此感叹:家有超女是灾难。”

  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本来就带有商业性,为此,主办单位势必要千方百计,从各个环节挖掘商业机会。包括短信投票、电视广告、出唱片以及各种衍生产品,甚至包括超女在
内,无非都是其整个商业运作的一部分。而参选超女,自然也会有一个投入产出的利益计算。因此,这位“超妈”的感慨,与其说是一种血泪“控诉”,不如说也是投资失败后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

  不过,如果说去年的超级女声在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多少带有点平民娱乐色彩,让许多女孩能够实现“想唱就唱”理想,今年就显得不那么容易了。你瞧这位“超妈”,让女儿玩一把大型卡拉OK,台上台下奔波不算,还得花这么多钱。可见现在的超级女声,已经不是随便想唱就唱的了。

  超级女声还一直有意无意地在灌输一种理念,即通过这个节目可以让超女一夜成名。被称为平民英雄的李宇春们,则是这种宣传理念的代言人。一夜成名,表明成功的代价相对低廉。但现在,所要付出的代价显然已是水涨船高。

  这还意味着,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完全蜕变成为高度商业化的星工厂。其原本被赋予的平民化色彩以及娱乐民主萌?,也逐渐被抛弃或者剥离。

  与此相关的例证还有不少。比如前几天《都市快报》披露,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好男儿等选秀节目催生出一个“职业粉丝”群体,这一群体从组织后援团、代办旅游团等超女经济中分利,成为明星制造业的下游商贩。

  “粉丝”这一神圣的名词,也涂抹上了浓厚的商业粉底。报道披露,在比赛现场出现了专门为指定选手呐喊助威的“炒粉”(这是我杜撰的新词,指那些专事炒作的假粉丝),“喉咙嘶哑50元,泪流满面100元,如果选手晋级,再加奖金”。这些“炒粉”在选手落败后,很快地会改变服务对象,加入为其他选手哭天喊地的阵列中。

  博出位不仅要靠唱功,更得砸钱;站在PK台上的选手,与其说是拼短信票数,更像比着撕人民币———这种种迹象,提醒超女、超男后备队员们:明星制造业在大陆已进入“后PK时代”,入行千万请当心。当然,商业化也没什么错,只不过我有点怀疑:

  当钞票漫天纷飞,留给我们的娱乐到底还有多少?当“炒粉”满街游走,你的激情却又是为了谁?(本报评论员魏英杰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