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解剖世界首例SARS尸体专家:与死神擦肩而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9:41 南方新闻网

  南方医科大学博导丁彦青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其SARS研究最新成果下月发表

  走路风风火火,说话掷地有声,56岁的丁彦青如此神采奕奕,很难想象,他的身上几种常见病几乎占全了——糖尿病、胆结石、腰椎肩盘突出、肾癌一侧肾被切除,林林总总。

  即便如此,身为南方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主任的丁彦青,仍埋首于高强度的日常工作
。他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勤奋,“我走到哪里,哪里的灯就会亮起来。”

  丁彦青曾解剖全世界首例SARS尸体、有关SARS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将在世界最著名的英国《病理学》杂志上发表。9月9日,他将赴北京接受第二届“国家级教学名师”的颁奖。今年,广东省仅有两人获此殊荣。

  解剖SARS尸体累得没力回家

  籍贯河南的丁彦青在同事眼里,有着中原人的古朴与刚毅。提到丁彦青,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提起世界首具SARS尸体的解剖。

  2003年,SARS暴发后,南方医院被确定为死亡病例的定点尸检医院。2月11日,世界首例SARS尸解便由丁彦青主刀完成。

  “当时只知道出现了一种不明原因的肺炎,有多大的传染性不知道,连这病叫什么名字都没还没定。”丁彦青回忆当初的情景觉得挺不可思议。那时候做首例尸解时,基本上无防护,只戴了普通口罩,病人胸腔切开后,病变的肺已经胀得很大,一碰血就冒了出来。

  正是因为那次尸解拿出的有力证据,排除了社会上有关炭疽、鼠疫的传言。此后有消息宣传SARS病原为衣原体,但广东专家则在关键时刻“沉默”了一下,指出有病毒性肺炎的可能。

  功不可没的丁彦青当时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与死神擦肩而过。多数人想想会觉得后怕,但他知道SARS传播的杀伤力后却忙得没有时间反应了。不少同事都记得,在经历完那一场生死考验的尸解后,丁彦青累得没有力气走回家睡觉,爬到5楼办公室就睡下不肯走了。

  “走到哪里,哪里的灯就会亮”

  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现为南方医科大学)的丁彦青1979年来到母校病理学教研室工作,1993年出任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主任后,凭着果敢、豪爽,甚至有些霸气的做事风格,将科室打造成了全校最勤奋、成果最出众的科室。

  他把病理教研室的工作看得很重,“如果没有病理科,医院就不能叫医院,病理诊断让内、外科医生看到他们看不到的东西,它是医生的医生。”对专业精益求精的钻研,使求学时期的丁彦青即开始展露自己的“悟性”。

  20年前,丁彦青在南京一家医院进修,当时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被医生三级会诊后,认定为纤维肉肿,前臂即将要被切除。身为进修医生的丁彦青却觉得不像,仔细研究后觉得更像是假肉瘤性结膜炎。他找到我国软组织瘤专家,把自己的判断告诉他,最后证实,他的判断是对的。

  小伙子的手臂被丁彦青“救”下后,丁彦青便成了医院宣传教育的典型,反复拿出来说,为部队医院的医生争了不少光。

  “如今我们病理教研室已经连续四年每年获得3项国家基金项目,连续三年每年获得4项国家基金项目,这在国内的高校恐怕也是极少见的。”教研室副主任李学农说。

  “跟着他干,不敢不勤奋,有种无形的力量在引导你。”丁彦青的一位同事李建明感叹。他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勤奋,“我走到哪里,哪里的灯就会亮起来。”

  据说学校里的同事都知道,找丁彦青,只要打电话到办公室就行,晚上12时之前他都在,有时候要发病理报告,他经常等到更晚。

  “太太对此确实很有意见,但也比较放心,她知道我只会在办公室,不乱跑。”丁彦青笑称。

  为申请经费敢和校长叫板

  “他不像大多数知识分子那样谨小慎微,他一点都不文弱,很刚强。”共事20多年,谈起是老师、上司、也是同事的丁彦青,李学农说他颇为欣赏丁的个人风格。

  上世纪90年代,科室率先搞多媒体教学,走在省内高校先列,但在经费申请上却遇到了困难。“当时科室申请了1万块钱,虽然不多,但在那个年代好象也不少了。”李学农回忆,但没想到校长在开会时说经济有些困难,商量着问丁彦青,5000行不行?

  “多数科室负责人见校长这么说,肯定点头说行了,但丁彦青不干。他当着众人的面,对校长说,‘我就要一万’!”旁边的技术部主任见校长要下不了台了,立刻打圆场,“那我们再出5000吧。”

  “没有私心,无私者无畏。”李学农评价道。

  丁彦青也有自己的考虑,“领导不可能事无巨细,什么都清楚,你要坚持自己的立场,把道理跟他们说清楚”。

  他又举了个例子:病理诊断科成立之初,学校给了4个病理医生的编制,工作量太大,根本不够,就再去要。一小时内把所有领导的电话都打了一遍,说明理由和利害关系。

  “最后成功了,学校把编制定为了20人。”丁彦青笑笑,有点霸气地得意着。

  一身是病自嘲只剩精神健康

  丁彦青的办公桌上,除了各种文件资料,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数十个整齐排列的药瓶子。

  丁彦青自嘲,整个人现已只剩下精神是健康的。周围同事小心翼翼地告诉记者,看起来精力十足的丁彦青却把医学上多数常见病集于一身了:

  10年的糖尿病史,2001年诊断出肾癌,切除一侧肾脏,腰椎肩盘突出做过手术,同时还有胆结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2001年确诊肾癌之前,B超检查原以为是错构瘤,但后来痛得一夜睡不着觉,早上自己去了医院,B超、CT等一查便证实患上了肾癌。

  一侧肾脏除后,出于职业习惯,丁彦青要求医院拿一半去做诊断,留一半给自己。一辈子为别人做病理解剖,丁彦青这次拿自己的肾开刀。手术后第10天,还没出院,就跑到病理教研室,切开了手术割下的那半边肾。“典型的肾透明细胞癌,癌细胞已经突破了包膜”。丁彦青将它做成了教学蜡块,放到了教研室给学生作学习模型,“现在还在那里”。

  健康出了问题,丁彦青索性拿来笑,把自己比喻成“多个零件出了问题”。不像其他病人那样整日忧心忡忡,他掰着指头算着,“3、5、7、9、11,等过了11年,就安全了,肾癌基本上就不会复发了”。当然,他跟周围人一样清楚,肾癌只要一复发,基本就是无药可救了。

  虽然让身体存在如此多问题的人忙碌有些残忍,但看着丁彦青炯炯有神的目光,记者宁可希望他一直这样忙下去,忘记一切忧心之事。

  SARS最新研究成果下月发表

  除了长期从事大肠癌及肿瘤转移的研究工作,丁彦青在SARS研究领域一直保持领先步伐。下个月,有关SARS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将在世界最著名的病理学杂志,英国《病理学》杂志上发表。

  在这一研究成果中,丁彦青提出了SARS发病机制的假设:在人体中存在一种名叫血管紧张素的特异受体,体内有它,细胞就容易受到SARS病毒的侵害,若无此受体,病毒就不能进入细胞。

  据悉,目前论文已经被著名的《病理学》杂志接受,并获得了评审专家的好评,有专家甚至认为这一研究论证完美,已无需修改。

  尽管对研究抱着孜孜以求的不懈态度,但对于学术成果,他心态豁达。

  今年1月,其学生车小燕主持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理及诊断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据悉,当时一起参与研究的丁彦青坚持把车小燕署为第一作者,因为觉得“她年轻,这个荣誉对她比对我有用”。

  人物档案

  丁彦青,1950年7月出生,回族,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兼南方医院病理科主任,病理学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从事病理学教育及肿瘤病理学研究30余年。先后获中国科协抗击非典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第八届丁颖科技奖、全军院校育才金奖、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教师和全军“教书育人”优秀教员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

  最近被评为第二届“国家级教学名师”。

  “领导不可能事无巨细,什么都清楚,你要坚持自己的立场,把道理跟他们说清楚”。

  ——丁彦青

  采写:本报记者严艳

  通讯员邹莹张淼 本报记者卢汉欣摄 (

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