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八闽英豪血色追忆:血战松毛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2:53 海峡都市报

  

八闽英豪血色追忆:血战松毛岭

  建国初立的纪念碑,下面埋着村民收集来的两千具红军遗骸

  松毛岭保卫战简表

  时间:1934年9月23日~30日

  地点:福建龙岩长汀县中复村

  战斗背景:1934年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的阶段,

国民党50万军队采取“堡垒主义、步步为营”的战略,向中央苏区推进,中复村的松毛岭成了中央苏区东线最后的屏障。

  红军兵力: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长汀地方武装,共计3万余人

  红军将领:朱德、林彪、聂荣臻等

  国军兵力:敌第36师、第10师、第83师等6个师

  国军将领:顾祝同、蒋鼎文、宋希濂、刘戡等

  战斗结果:红军以牺牲1万余人为代价,坚持了7天,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时间,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前最后一战。

  开栏的话

  传奇开始的地方

  “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

  这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关于长征的一句话。

  每一场革命都有传奇。

  长征,便是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那场震撼世界的传奇。

  1934年,一群衣衫褴褛的男女,从闽赣出发,为了理想,踏上漫漫征程,他们一路挨饿、受冻,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还有轰炸机,可是他们没有屈服,在两年的时间里走了两万五千里,穿越了地球上最险峻的雪山和草地,从福建走到陕北。

  长汀、上杭、永定、连城、龙岩、武平、宁化……近3万福建儿女就是从这些地方参加红军,用生命在长征路上写下一个个感叹号。

  70年过去了,我们还能找到他们的身影吗?也许在八闽山水间,红军征战的痕迹已渐渐消失,也许老人们的记忆会模糊,可我们有信心,因为长征精神不死,长征的故事也不会死。

  值此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报推出特别策划“长征·八闽英豪血色追忆”,沿着福建子弟当年的长征路途,去追寻那些声音,那些足迹,那些八闽儿女的红色记忆。血战松毛岭

  “地主住洋房,我们晒太阳。豪绅吃猪肉,我们没衣裳。军阀娶姨娘,我们上战场。如要求解放,杀他个精光。”

  2006年8月22日,龙岩市长汀县中复村。96岁的钟汝忠斜躺在床上,低声唱起70多年前当地流行的山歌,尽管老人很虚弱,可他坚持把整首歌唱完,而后凝视着窗外的松毛岭陷入沉思。

  “红军不抢老百姓,买东西给钱,是老百姓的军队。”许久,钟汝忠才开口。1930年,他参加了少先队,1934年初成为当地赤卫模范连第三班班长,也是在这年秋天,红军长征前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打响。“整整打了7天7夜,满山都是尸体,上万人牺牲在岭上。”钟汝忠说。

  松毛岭,海拔955米,是东往龙岩、上杭、连城,西通长汀、瑞金、赣南的必经之路,是中央苏区的重要门户。1934年秋,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的阶段,这里成为中央苏区最后的屏障。

  大火烧山 满山都是白骨

  从长汀县城开车不到1小时,我们见到了中复村,一个典型的南方山村:古朴的民居、水稻田、悠闲放着牛的农民,村后就是松毛岭。松毛岭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险峻,山上长满松杉竹草,一片盈盈绿意。“十几年前,松毛岭最高的山头白叶杨岭火烧山,火灭后上山一看,满山都是人骨,不少骨头上还可以看到枪眼。”58岁的钟家全告诉我们,至今村民在松毛岭劳作时还常能找到弹头、弹壳等。

  “1934年的秋天,村里突然来了很多部队,屋里住不下,他们就在野地里睡。”82岁的中复村白叶杨自然村村民余老被忆起儿时见到的红军,语气充满激动,“有穿军装的,也有穿老百姓衣服的,衣服很破,可帽子上都有一颗红星。”原本村民见到军队就要到深山里“逃兵”,可红星来了,村民没走,还腾出空房让他们住,“帽子上有红星的就是红军,红军都是好人。”余老被记得,有一名红军战士曾问她:“小孩,吃饭没有?”得知她还饿着,红军战士赶忙从锅里挖了一大块锅巴给余老被,“可他们还经常都没饭吃。”

  1934年9月23日清晨,还在睡梦中的余老被猛地被惊天的枪炮声惊醒了,她推门看到,飞机在低空轰炸,白叶杨岭笼罩在一片火光中,碗口粗的松树如同火柴棍般被炸上天,松毛岭保卫战打响了!

  温坊失利 蒋介石暴跳如雷

  “守住松毛岭,就等于守住中央苏区的东大门。”和我们一起去中复村的长汀县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康模生,长期从事当地长征历史研究。康模生说,早在1934年8月底,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就在松毛岭、中复村一带集结,构筑工事,准备阻击来犯之敌。3支部队由红一军团司令林彪、政委聂荣臻统一指挥,“余老被的回忆正可以说明那段历史”。

  在数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为何会发生如此惨烈的战斗?康模生分析说,当年9月1日,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夜袭与白叶杨岭遥遥相望的温坊,整个温坊战斗,全歼敌人一个旅和一个团共4000多人,是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打得最好的一仗。

  温坊战斗后,蒋介石极为恼怒,将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第9师师长李延年训斥了一顿,把脱逃的旅长许永相枪毙了,第3师师长李玉堂由中将降为上校,又调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取代蒋鼎文,重新调整进攻部署,以宋希濂的36师主攻白叶杨岭主峰,李默庵的第10师、刘戡的第83师协同进攻。此外,还从南京调来两个最好的炮兵团,各有德国造的卜福斯山炮36门,唯恐炮兵难以摧毁红军的阵地工事,又从南昌派来几十架德制“黑寡妇”轰炸机、战斗机参战。

  同时,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白叶杨岭布下重兵,构筑了坚固的工事碉堡,居高临下,严阵以待。另外,在其他几个山峰上也作了周密布置。大小据点组成火力交叉。阵地内各主要据点间,挖有交通壕,互相连接沟通。阵地前挖有外壕,并用鹿砦或竹钉作为障碍物。主阵地带前面的一线高地,也构筑了较为简易的工事,作为红军前进的阵地或警戒的阵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