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场天灾 百年大旱夺走重庆80亿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5:50 重庆商报

  2/3的溪河断流,472座水库、3.38万口堰塘干涸,受灾人口突破2100万,792.56万人、731.30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80.4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59.5亿元。数字是枯燥的,却成了重庆3100万人民不能承受之重。从今年8月9日到昨日,记者三次走进受旱最重的潼南五桂镇,见证了该镇旱情从50年一遇到100年一遇的过程。

  

一场天灾

  8月10日,大渡口建胜乡,地里的丝瓜等蔬菜被晒干,一捏就成灰 记者 钟志兵 摄

  

一场天灾

  9月5日,綦江县古南镇,雨后灾区群众排队取水灌溉秧苗 记者 张路桥 摄

  第一次采访:8月10日

  50年一遇大旱 政府雇马帮送水

  今年是重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气温长期在40℃以上,綦江还破天荒地达到了44.5℃,水源一个接一个枯竭。8月9日,我市发布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干旱红色预警,当时还是50年一遇的干旱让40个区县全部陷入困境。8月10日,记者第一次走进五桂镇,碰到了赶马驮水的周玉德一行。6个人,6匹马,360公斤水,6户人家一天的生活用水,这是每天奔走在送水路上的马帮的一部分。对居住在山上的村民来说,满山找水是这个夏天的一个普遍现象。位于渝西的潼南如此,位于渝北的忠县也同样如此。在旱情最严重的方坡村4社,297人中只有8人能够找到水源,其他人就走5里山路到邻近的大足县去买水,“开始5毛钱一挑,后来1元钱一挑,但后来那边也不卖了”。政府成了他们惟一的依靠。

  五桂镇镇长吉光进说,7月13日下午,五桂镇政府雇用了货车开始给各村的受灾户送水。受灾最重的人大多住在交通不便的山腰上,货车无法通行。7月22日,镇政府决定雇用马帮为他们送水,周玉德就是其中一个。在吉光进的记忆中,五桂镇政府这样高调介入旱情,还是第一次。灾情层层向上传达,此后,国家气象局的专家也来潼南做过调查。

  第二次采访:8月28日

  旱情升为100年一遇 没人渴死

   8月底,干旱达到极值,从50年一遇上升到100年一遇,五桂镇深深感受到了高温干旱缓慢而持久的影响。8月28日,记者再次走进五桂镇。

  金辉钟的希望是一点点破灭的。3月开始插秧的时候,他分散在金家坡上的八块水稻田中,还有满满的水。5月20日下了不足一刻钟的小雨后,连续3个月没有降过一滴雨。他的八块分散的水稻田,有六块绝产。4亩多地,一共收获了三四百斤稻谷,仅相当于去年的1/10。

  金辉钟的两个孩子都外出打工了。在村里,还有举家外出打工的。金辉钟用重庆土话“逃荒”这个词来形容那些因旱外出打工的人。“金家坡今年‘逃荒’的人比三年灾害时(1959-1961年)还要多些。”67岁的他第一次经历这样严重的干旱,不过这次“逃荒”和三年灾害时的最大不同是,外出者不是去乞讨,而是去工作,有政府出路费让他们赴新疆摘棉花挣钱。另一个不同是,三年灾害前,他们队里共130多人,大量的人浮肿死去,只剩下了78人,而这一次旱情虽然更重,但没人因此丧生。

  第三次采访:9月7日

  政府备好灾粮 农民抢种农作物

  一场大雨后,记者9月7日第三次走进五桂镇,居民生活又回到原来的轨道。昨早8点,周玉德才起床。这是他两月来,第一次睡“懒觉”,他平常在凌晨4点就起床外出赶马驮水了。一场大雨过后,方坡村断流三个月的小溪又开始潺潺流动。9月6日下午,镇长吉光进找到周玉德,告诉他不用再赶马驮运水了。昨早,周玉德睡完“懒觉”就扛着锄头上坡了,面对雨后湿润的土地,他有使不完的劲。

  除周玉德外,村民金辉钟也在翻耕土地,准备趁下雨抢种点东西。农民对政府的帮助心存感激,尽管市委市府已郑重承诺不让一个灾民饿饭,金辉钟却说,万不得已不会申请救灾粮食。昨天中午,金辉钟给远在外地打工的两个儿子打电话,叫儿子回来种麦子。大春几近绝收,种好小春补损失,拿金辉钟的话讲“不能只靠政府,还得靠自己”。韩福东 记者 聂超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