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桥都”见证山城兴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7:2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9月6日,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正式通过验收,并将于近期开通,这标志着万里长江重庆段又新增了一条沟通南北的大通道。去年,中国最权威的桥梁组织———茅以升科教基金桥梁委员会认定重庆为“中国桥都”。关于桥,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赞美的诗句数不胜数:杜甫的“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苏轼的“弯弯飞桥出,敛敛半月彀”,毛泽东挥笔写下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豪迈诗篇,更是将桥的宏伟、建桥者的伟大及桥在天堑之间给社会经济变通途的雄魄张力描绘得淋漓尽致……在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即将
通车之际,我们编发了这篇特别报道,以此献给那些为建桥都添砖加瓦的普通劳动者。

  A

  桥都数桥

  重庆被称为中国“桥都”一点不为过,不仅桥多,而且桥型美,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桥型,所以重庆还被称为中国“桥梁博物馆”。

  桥之数量

  据了解,大到长江、嘉陵江,小到涪江、乌江,重庆大大小小的桥梁有5000多座。重庆已建在建的长江大桥有24座,嘉陵江大桥11座。据了解,在国内另一个桥梁比较密集的地方———长江武汉江段,已建、在建、拟建的桥梁加在一起,也不过7座。从数量上看,重庆被称为“桥都”名副其实。

  桥之类型

  重庆是全国跨江桥梁数量最多的城市,也是类型最多的城市。两江桥梁,有拱桥、斜拉桥、悬索桥、连续钢构桥、T型钢构桥等桥型。曾有桥梁专家称,在重庆能找到世界上所有类型的桥梁,重庆就是一个“桥梁博物馆”,是当之无愧的“桥都”。

  桥之规模

  目前,重庆主城两江之上在建的桥梁有菜园坝长江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朝天门长江大桥、嘉华嘉陵江大桥、鱼洞长江大桥,而且这5座大桥都是在2004年开工建设。

  一年之内开建5座跨江特大桥,如此规模,可以说是古今中外都没有的。据了解,未来几年中,重庆还将开建数座跨江特大桥。

  桥梁之最

  重庆的大桥还拥有多项世界第一,技术含量高。菜园坝长江大桥是世界上公路和轨道交通两用拱桥中跨度最大的,朝天门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也分别是全球同类型桥梁中的世界第一跨。万县长江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混凝土拱桥,巫山长江公路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拱桥。重庆桥梁开创的“之最”,细数下来,足有十几项之多。

  在去年5月举行,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结构工程分会及重庆市建委、市交委等主办的“第17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上,中外桥梁专家明确表示,重庆够得上“中国桥都”这一美称。

  B

  桥都说桥

  万千“蜜蜂”筑大桥

  工人、设计师等建设者是一座桥梁建设中最可爱的人,他们犹如蜜蜂一样辛勤耕耘,通过艰辛劳动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桥都”美誉。

  一线工人的记忆

  铺设沥青体验“铁板烧”

  头顶火辣辣的太阳,脚踏热腾腾的桥面。8月24日,记者在长江复线桥施工现场看到,建筑工人们脚底下踩的全是钢板,鞋跟敲上去铮铮作响。“过来一点,再过来一点,保持平衡!”正铺设沥青的民工蒋平对工友喊道,乌黑的背脊,在毫无遮拦的烈日下闪烁着活力的光泽,汗水湿透了全身。他说根据他们在大桥工作的经验,像这样1厘米多厚的钢板,盛夏里的地表温度可以高达70℃,高温期间铺设桥面沥青就像是在体验“铁板烧”的滋味。当时刺眼的阳光、100多度的高温沥青、难闻的气味,组合成一幅油气熏天、热浪滚滚的画面。被高温炙烤出来的汗水顺着现场施工人员的鼻梁、手指滴落在滚烫的沥青砼上,瞬间蒸发。

  “太热了,这是我记忆中所经历过最热的高温天气,印象深刻……”光膀子汉子名叫石文举,他一仰头,把一壶水一饮而尽。这位来自黑龙江的汉子激动地说,在北国大地摸爬滚打的他一来到南方就彻底懵了———黑龙江夏季白天的最高温度不超过32℃,到了晚上就下降到21℃左右。而在重庆,白天的最高气温高达40多度,地面温度则高达50℃以上。“穿着衣服实在太热,所以我把上衣脱了。”石文举憨厚地笑着说,虽然不是很适应重庆的天气,但实际上温度越高对铺设沥青越有利,因此即使是脱一层皮也要坚持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

  钢筋高温烫化手套

  长江大桥复线桥工地上,来自大足的钢筋工胡成彪指着身后的钢筋说:“摸上去非常的烫手,但是为了保证工期,我们必须在酷热难当的环境下捆绑钢筋,抓紧施工……”作为桥梁建设工程,钢筋绑扎的质量、尺寸日后将影响主体结构的受力情况,承担此项工作的钢筋工任务重、条件艰苦。长期曝晒下,每根钢筋的温度都超过50℃,但他们需身穿防护服、手带橡胶手套,汗水止不住地湿透了衣背,记者注意到由于钢筋很烫,他们戴着的手套都烫化掉了。

  老专家的情结

  桥与人一起成长

  已退休的林君宴老先生精神矍铄,说起重庆的桥来,林君宴滔滔不绝———一部重庆当代桥梁建设史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林老先生在退休前,曾担任过重庆市城建局局长,而重庆市第一座大桥———江津小南海铁路桥1958年动工时,他正是6

  名技术员之一。说起重庆的桥来,老先生当然是如数家珍。

  修江津小南海铁路桥时,重庆没有一只象样的桥建施工队伍。为发展重庆当地桥梁建设,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桥建队伍。重庆与铁道部协商,选调6名工程技术人员、1名工程师、1名党委书记学习桥梁建设技术。不满20岁的林君宴参与了重庆第一座当代大桥的修建。没技术、没经验,一切都要从头学起。想把知识学得更全面,选调人员被分配到工程处的各个施工队“取经”。

  很快,江津小南海铁路桥建成了,后来,重庆市嘉陵江上第一座大桥牛角沱大桥建成了,再后来,是重庆第一座长江大桥、双链吊桥尝试的北碚朝阳大桥,斜拉桥桥型的石门大桥……重庆的桥多了,当年年轻的技术员也成为重庆的桥梁专家。

  全民动员建大桥

  桥建得多了,林老对桥也有了深厚的感情。现在,他最喜欢的要数重庆长江大桥和黄花园大桥,因为前者坚固耐用,后者资金充足,修得漂亮。至于最不喜欢的,要数渝澳大桥了,不喜欢的原因也很简单:没有行人通道。

  提起重庆长江大桥,老人的“谈资”最多,这座桥是重庆市第一座长江大桥。当时的口号是“人民大桥人民建,我为大桥做贡献”。当时石板坡长江大桥作为政府的“一号工程”,全重庆城人民都出动了,珊瑚坝经常有上万人在碎鹅卵石。重庆女作家虹影在她的半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中》也记录了当时的盛况:“1980年重庆长江大桥建成,从城中心跨江通南岸,南岸人兴奋若狂……”

  大桥修好后,一场“风波”又起。重庆桥建总局委托重庆美术学院院长制造桥身的雕塑。他们创作了题为“春夏秋冬”的雕塑。刚开始公开的图案中,雕塑全部裸露,但当时“人体美”的概念显得有些前卫,雕塑设计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抨击。迫于舆论压力,最后不得不给雕象穿上了“外衣”。对于这样的结果,林老至今仍觉得遗憾,“这样以来,就缺少了最初创作的寓意了。”

  桥梁见证着重庆人观念的转变、见证着建设者的良心,也见证着重庆经济的发展。据林君宴介绍,20世纪90年代,重庆城建部门以三年一座的速度修成了黄花园大桥、李家沱等大桥。重庆成为直辖市后桥梁建设以每年修一座桥的速度迅速发展。林老称;“未来重庆主城人口要增多两三倍,面积翻十倍,要建很大一批桥,桥梁将与重庆一起成长。”

  C

  桥都看桥

  大桥托起重庆风骨

  重庆卫视“鸟瞰新重庆”宣传片,当直升飞机在夜幕下从渝澳大桥上穿过时,电视镜头拍下的美景让人眩晕:全线设计的光带和泛光灯将大桥装扮成一条金色的游龙,流光溢彩的嘉陵江大桥屹立一边。桥上车来车往,桥下嘉陵江水波光粼粼,桥两岸,渝中区、江北区繁华正在竞演……

  最现代的桥梁:鹅公岩大桥

  鹅公岩大桥位于九龙坡鹅公岩与南岸经开区之间,长江江面在这里变得开阔。大桥只用3个主跨就直接“跳”过长江,跨度总长达1022米,加上引桥,鹅公岩大桥总长1420米。35.5米的桥面上,160多米高的主塔耸入云霄。主塔上,粗大的悬索紧紧地拉着桥面。远远望去,大桥仿佛一架巨大的竖琴。

  大桥自1997年12月开工至2000年12月竣工通车,诸多新工艺、新材料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成功运用,并首次采用了大跨度索道安装钢箱梁施工新技术。最终,大桥以较低造价,上乘质量完成。双向6车道、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大桥的通车能力可以达到每天6.5万辆,加上预留的轻轨交通位置,可以人车自由畅快地通过。

  看鹅公岩大桥一定要选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头上是蓝蓝的天,下面是半岛型的风临洲,放肆一点踩着油门,在呼呼作响的风声中,奔向现代。

  最厚重的大桥:重庆长江大桥

  结实的水泥墩、厚厚的桥身,让重庆长江大桥看起来特别“可靠”。两旁的路灯总在黄昏时亮起,为重庆人照亮回家的路。曾经引起重庆人巨大争论的春夏秋冬的雕塑因为修复线桥而暂时“让路”。再过几天,它们又将屹立在南北桥头。考虑到重庆的气候条件,雕塑当年设计者采用耐腐的合金材料,让塑像至今闪亮如新。

  重庆长江大桥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T型钢构桥。正桥全长1120米。桥于1977年11月动工,1980年7月通车。这座桥包含了太多重庆人的记忆。从全民动员建桥,到雕塑是否“穿衣”的争论,每一个话题都能引起老重庆人无限的回忆。长期以来,重庆长江大桥一直默默地承载着巨大交通任务,以至于成为重庆著名的“堵点”。现在,它的旁边,有着“世界第一跨”的复线桥通车了。新桥“上位”,自然更引人注目。重庆长江大桥仍像原来一样,默默地担任着渝中到南岸的交通枢纽,只是桥上的任务,已减轻一半了。

  看重庆长江大桥一定要和家人在一起。陪着父母、牵着孩子,回忆以前专程坐车来看桥的“傻事”,看看复线桥的壮观时尚,一家人也许就成了别人眼里的市井风情。

  最安静的大桥:北碚朝阳桥

  桥长233.2米,主跨186米,引桥长21.6米,车行道7米,人行道两边共宽1.5米,和重庆很多大桥比起来,北碚朝阳桥显得很“袖珍”。这座横跨嘉陵江的桥梁安静地“躺在”北碚区毛背沱观音峡峡口。桥中间立着牵索的主塔,蓝白相间,显得很清丽。两岸山谷松翠,桥下碧波荡漾,桥与山水自然协调地融合在了一起。

  朝阳桥是我国唯一的一双链加劲钢箱梁悬索桥,1967年2月开工,1969年9月竣工。总投资310万元,连接北碚与到广安的公路。

  看朝阳桥一定要找个无所事事的假期。桥上车少、人少,走在人行道上闲庭信步,抬眼体味“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的意境。兴致来时,还可与桥头休憩的婆婆摆摆龙门阵。

  D

  桥都轶事

  美满姻缘大桥牵

  和众多与桥有着深厚感情的市民一样,江北区大石坝的杜先生只要一谈起山城的桥,兴致就非常浓厚,他会不厌其烦地给你讲述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因为修桥,他和妻子牵手姻缘;因为修桥,精明的他积累起第一笔财富;因为有了桥,他的大女儿从鬼门关被拉了

  回来……

  大桥牵线

  连接沙坪坝中渡口和江北大石坝之间的嘉陵江石门大桥,杜先生称之为鹊桥,因为就是这座桥,成就了他的终身大事。石门大桥是1985年12月25日动工的,当时已经34岁的杜先生却还是一个光棍,落魄的他只好在工地上当了一个临时工。一同做小工的,还有来自沙坪坝井口农村的廖女士,也就是后来老杜的老婆。凡是女同志的活儿,他都抢着干,慢慢地博得了小他12岁的廖女士的好感。样子不丑嘴儿又甜的老杜在半年之后就完全赢得了女友的芳心,不久就开始讨论结婚的事情了。

  次年三月,两人在工地上举行了一个简短的结婚仪式。结婚当天,工友们都戏谑老杜是老牛吃嫩草,娶到了一个漂亮的媳妇。而老杜认为是修桥才让两人走到一块的,从此他亲切地将石门的桥叫着“鹊桥”。每年的七夕节,老杜都要和妻子一道,手牵手漫步在鹊桥上,回味当年的幸福岁月。

  因为老杜及时解决了终身大事,一直担心儿子打光棍的杜母也很高兴。老杜说,母亲从他20岁开始就给他张罗对象,可每次总是会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告吹。母亲因此与老杜的关系闹得很僵,后来其母亲放出话来,要是老杜一天不结婚,她就一天不准他进门。

  靠桥发财

  和母亲关系闹僵之后,老杜就从家里搬了出来,开始了独自打拼的日子。他先后开过小饭馆,开过录像室,后来还收过破烂。但事事不顺,老杜成了欠债4万多的“负翁”。

  不过一切都因为他结婚而改变。老杜结婚后,其母亲主动要求儿子媳妇一块回家住,还拿出2万元积蓄给他做生意。老杜和妻子商量,不如操起开饭店的老本行,地点就选在石门大桥北桥头,因为在那里施工的单位很多,客流量有保证。于是,精明的老杜利用其母亲给他的起步资金,以及妻子的私房钱,迅速在桥头开了当时第一家比较豪华的饭店。由于老杜在工地上还有点人缘,捧场的人络绎不绝,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一年下来,老杜挖到了第一桶金。

  有了足够的资金,老杜还做起了建材生意,走上了一条靠桥生财的路子。在和妻子共同精心打理下,老杜的事业蒸蒸日上,就在1988年12月石门大桥通车后不久,老杜就买上了属于自己的一辆进口轿车,每天他都要开着车经过石门大桥去经营他的生意。

  桥救女儿

  之所以与石门大桥有着深厚的感情,除了这座桥成就了老杜和老伴的姻缘,以及帮助他掘到事业的第一桶金之外,他的大女儿也与这座桥有不解之缘。1988年9月,老杜的大女儿出生了,当时他们一家人就住在桥头处的饭店里,要到沙坪坝的话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经渝中区上清寺绕道,要么坐渡船过河。其女儿还只有三个月大时,一天深夜突发疾病,高烧39℃,出现抽搐症状,当地医疗所建议最好转到沙区医院。当时已是凌晨4点,渡船早就停开了,而要是绕道上清寺的话又太费时。

  病情不容耽搁,老杜想到了在建的石门大桥。最后在工地师傅们的帮助下,老杜抱起女儿通过还没完全修好的石门大桥,使得女儿得到了及时治疗。“要是再晚10分钟,女儿就可能没有救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杜为从鬼门关拉回女儿而感到十分幸运,他说要不是当时有了这座桥,他很有可能会失去一个可爱的女儿。为此,老杜在给女儿取名时特意带了一个“桥”字,为的就是希望目前在澳大利亚读书的女儿不要忘记了这座救命桥。

  E

  桥都商机

  大桥改变一个城市

  “大桥改变一个重庆……黄花园大桥给周边居民带来的绝不只是方便而已,它的建成直接改变了上万人的生活。”一提起黄花园大桥,公交604路队的驾驶员们便打开了话匣子。

  喜悦大桥是居民的天堂

  “这座桥曾是周边所有居民的骄傲。”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近6年,公交604路队的张师傅提起大桥来仍是如数家珍。

  “我记得黄花园大桥是1996年12月开工的,到1999年12月完工。听说在同类桥型中黄花园大桥跨度仅次于虎门大桥(270米)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四;大桥通车那天,整个重庆都轰动了,我都记不得那天运送了多少乘客来看看热闹。”

  “当时,大桥周围曾经是周围居民的天堂,最多时,桥下曾有近十个出租自行车的摊位,露天茶馆也随处可见,租辆自行车,在桥下的公路上飞驰,既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到大桥的全貌,又可以体会到自由自在的感觉;而到周末,这样的情况还将会更热闹一些,此周围的居民就会聚集在桥下在露天茶馆里品茗,有时其它区的年轻人还会结伴来到大桥下,在黄花园大桥下,吹着江风,谈情说爱,这样的浪漫曾经是主城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那时,桥下的老街上还有几家很有名的地方小吃店,老街上的水煮鱼、毛肚火锅是不少重庆市民最喜爱的食物,大桥刚开通那阵,有的外区市民还专门坐我们的车去老街吃饭,热闹极了。”

  失落老街居民渐渐分散

  大桥修好了,江北区有了至解放碑最快捷的通道,由于大桥车流量极大,而大桥周围又多是老城区,改造大桥周边环境成了不得不做的事情。

  提起这一切,路队的驾驶员们颇有些感触。2001年,随着江滨路通车,露天茶馆和自行车渐渐失去了踪影,而一大批开发企业进驻黄花园大桥北桥头,大桥开始在痛苦中涅,随着一座座新的高楼开工建设,几乎每天都有桥下老街居民搬离,“很多老街居民还是路队的老乘客,每天进进出出的,大家都熟悉了,看着自己曾经那么熟悉的人提着大包小包的离去,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重生美食荟萃大桥周围

  随着依托黄花园大桥建设的五黄大社区的形成,2005年,大桥迎来了新生。

  在南滨路封闭后,重庆新的饮食一条街慢慢地转移到了位于大桥下的江滨路上,十余家重庆饮食行业的知名品牌落户在了江滨路上,“现在一到晚上,就会有络绎不绝的食客从主城区各地汇集到桥下,你见过近百人聚集在桥下聚餐的场景吗?每晚在大桥下你就可以见到,更绝的是,从江滨路上看大桥和渝中区,那种极有层次的美感简直妙不可言,有时我们自己也会忍不住在下班后去转转。”

  据了解,随着周边高楼的完工,大桥周围的居民越来越多。位于大桥北桥头右上方的茅家山也已在开发之中,繁华将在今后成为黄花园大桥的代名词。

  一座大桥改变一个地区,一座座大桥将改变一个城市。这种变化还将在山城继续演绎。

  报道/实习生王洪艳特约记者陈炜记者郑军杨道彬厉莉喻奇树何骏摄影/黄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