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省金融服务体系难以支撑新农村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09:57 河北日报

  ■我省目前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农村金融近年来呈萎缩之势

  ■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

  ■外资金融机构已把投资方向瞄向了我国农村市场

  本报讯(记者李巍)记者从9月6日省金融学会与金融时报社主办的河北金融论坛获悉,当前,我省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迫切需要金融支持,同时,新农村建设也给我省金融改革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是,目前我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金融服务逐步弱化,难以支撑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建设新农村,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撑,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中,金融投入是主渠道。而我省目前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农村金融近年来呈萎缩之势。首先,金融服务载体和贷款审批权收缩。国有商业银行大幅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同时上收贷款审批权,对农村的信贷投入逐步减少。据统计,2001年至2005年,我省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机构网点和从业人员分别减少41.5%和28.7%。2005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为1428亿元,比2001年末增加382亿元,只占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额的19.7%。

  其次,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作用尚需进一步发挥。从目前情况看,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各项财务数据转好。但事实上,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已从合作金融向商业金融转变,其管理体系正向商业银行的法人集中管理模式演变,其商业化取向越发明显。从农村金融体系的全局考虑,一个商业化的完全以盈利为目标的农村信用社与其服务“三农”的职能定位是相悖的,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再次,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突出表现在邮政储蓄在农村领域网点密布,只存不贷,从农村抽走大量资金,使县域经济严重“失血”。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缺位,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单一,国家开发银行只在省级设有机构,政策性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亟待调整。再加上农村信用环境不佳,社会诚信意识不强,一些贷款户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依法收贷难以及地方保护主义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上这些因素使得我省农村金融服务逐步弱化,如果不及时改善,将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据了解,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许多外资金融机构已把投资方向瞄向了我国农村市场。前不久,荷兰合作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分别入股杭州联合银行,标志着外国银行第一次进入中国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市场开拓业务。许多民营资本构成的小额贷款公司也相继建立,人民银行已在五个省开展试点指导工作。最近,也有外资投资公司向我省表达了在县级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试点的强烈愿望,一些民营资本也在筹措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可见,农村市场已引起许多金融机构和投资商的高度重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