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厢情愿的政策伤及政府公信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10:09 人民政协报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已有数天,实际成效的收获尚待时日。此前,为了配合此法的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不得举办重点校、重点班,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招收择校生必须“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各项收费必须公示,等等。这些政策有些是重申,有些是首次提出。

  不过据我观察,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一些政策总有点一厢情愿的味道。说不许办重点班,许多著名中学的招生简章上却明确列出实验班的班数,不清楚这些“实验班”与“重点班”在本质上有何区别;说不得将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还是那些中学的招生简章却明确将竞赛成绩作为学生报考的门槛;说限制择校,四处走动、大把花钱想找校长的家长却一点没见少;说不许排名,教师们将排出高低顺序的学生成绩单置于讲台之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让家长们自行查阅;说不准以考试等选拔学生,北京几间培训学校的奥数班、公英班人满为患,甚至到了同班不同价(同一个班却是两种收费)地步的现实对此禁令无疑是一讽刺。

  一厢情愿的政策缘于一厢情愿的决策思想。想当然地以为主管部门的一纸规定、有关负责人的一两句强调便可扭转乾坤。殊不知乾坤早已受制于市场,在市场面前,那些不尊重市场规律的规定和强调必定会显得苍白无力,不惟家长不会将其当回事、校长们同样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一厢情愿的政策缘于行政的随意。以为既然是主管部门、既然是政策的制定者,自然就是老大,既然是老大,那么想出台什么政策就出台什么政策,行得通坚持,行不通废止、再换个新的就是了,至于政策出台前的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至于因政策行不通而可能招致的损失,均可忽略不计。我们痛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感叹政策出了政府大院即成一纸空文,我们谴责那些不严格执行政策的人或组织,不过我们是否也应该反过来对政策本身进行一点必要的反省呢?

  一厢情愿的政策缘于好大喜功的从政心理。以为是主管部门、是政府官员就要做事,且要做大事。什么叫大事?大事就是凡事都要唱主角、凡事都要当指挥。投资决策、自主经营原本是企业的事情,但主管部门要唱主角,企业的招商引资原本是企业的事情,主管部门也要当指挥。酒厂的酒、汽车厂的车能否卖得出去以及卖得怎样,原本是酒厂、汽车厂自己的事情,政府非要出面,发红头文件要求销售或禁售、购买或不买。似乎不当主角、不当指挥便不能显示其存在、显示其权威,似乎不当主角、不当指挥便不足以显示其政绩、不足以得到上级的赏识与提拔。

  某种意义上说,政策是对传统或现实的一种挑战。但是一厢情愿的政策挑战的实际上是政府的公信力。4天前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再次强调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但如果我们的政策总是一厢情愿,非但执行力不会增强,公信力也将受到损害。此次会议提出建立问责制度,要求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有责必究,有错必究。在我看来,问责首先要问政策,对那些不切实际、一厢情愿、影响政府公信力的政策及决策者认认真真地问一问、究一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