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故事:“大钟楼”藏着段段“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15:51 金羊网-羊城晚报

  90年来,见证了羊城的无数风雨变迁,在广州人尤其是老广州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文/本报记者姚志德实习生卢子健通讯员付宁阳图/本报记者朱文海

  广州海关本月12日将正式搬往珠江新城新址办公,位于沿江路90岁的海关“大钟楼”将成为历史(详见本报9月6日报道)。听说与广州一同见证风雨的九旬“大钟楼”,如今
即将“退休”,不少市民的缕缕回忆被重新勾起。

  为此,记者昨天专程采访了80多岁的老海关吕健行。吕老解放前即进入粤海关(广州海关前身),十多年前退休后一直从事海关史志编撰。讲起“大钟楼”的趣闻,他滔滔不绝。

  江边约会,以大钟为信号

  “大钟楼”留给市民印记最深的,当数它头顶上古朴的大钟。吕老说,大钟几十年如一日,15分钟响一次,正点报时前还放一段音乐———英国歌曲《威斯敏斯特》,多年不移。

  “对于以前在长堤一带生活的老广州来说,大钟楼的钟声,就是生活起居的计时器。”吕老说,因为当年身上有表、家里有钟的广州人极少。当年除爱群大厦外,大钟楼还是长堤的最高建筑,加上珠江江面比现在宽,钟声在数里之外都听得清清楚楚,更有不少人干脆将钟声当作约会的信号。

  钟声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因居民嫌晚上敲钟影响休息,大钟便改为只在白天报时,再后来,人人皆有手表,现在就连白天也不响钟报时了。

  广州钟楼,各海关都克隆

  “大钟楼”连地下室总共5层,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迪克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设计,顶层钟楼为穹窿顶,高13米,四面各砌两柱塔司杆双柱。粤海关“大钟楼”是国内海关中的第一个钟楼,之后各大城市纷纷克隆,欧式钟楼终于成为中国海关极富特色的历史标志。

  说起“大钟楼”为何造成欧陆风格,原来还有一段“古”。创建于1685年清朝康熙年间的粤海关,是中国首批四个海关之一。1859年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关务停顿,清政府遂聘三名洋人为税务司“帮办税务”,成立了粤海新关。当时的税务司署在长堤的两层平房内办公,后因年久失修,从1913年起在当年办公场地旁修建“大钟楼”,1916年大楼建成后,洋人税务司即搬进大楼办公。

  实际上,由于清政府多项赔款都以关税作为担保,洋人一直以担任总税务司的方式把持着海关运作,建大钟楼事宜也由总税务司署工程处负责,由洋人设计并主持,从内到外,自然带上了浓烈的欧陆风格。

  结构太牢,用炸药炸不穿

  吕老告诉记者,“大钟楼”总建筑面积4044平方米,楼高31.85米,建成后,是当时广州商贸中心的地标。建楼花费了整整30万银元,而那时一般民宅造价仅需几百银元。

  “大钟楼”历经90年沧桑,却从未受到太大伤害。吕老告诉我们,“大钟楼”的建筑材料用的都是最好的,该楼整体是钢筋水泥结构并以大块麻石做基础,有人戏称:“500磅的炸药都炸不穿!”

  据悉,“大钟楼”顶层的钟楼建筑面积62平方米,分为两层,下为钟室,内有不同口径的铜制吊钟5座;上为钟机房,四面各有直径2.5米的向外圆钟面,昼夜通明。大钟1915年由英国制造,由于维护精心,至今依然完整。

  说起整点报时的音乐也有一段小插曲。吕老介绍,“文革”时期,各地运动不断,“大钟楼”虽然未遭破坏,但整点播放的英国音乐却也因被迫变成了《东方红》,直到“文革”结束,才特意从上海请来师傅将音乐改回外国音乐。

  两个月前,“大钟楼”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大钟楼内,古董式的机械大钟仍在转动,虽近百年,仍然准时

  

广州故事:“大钟楼”藏着段段“古”

  图:大钟楼投用前的粤海关税务司公馆(资料照片,广州海关提供)

  

广州故事:“大钟楼”藏着段段“古”

  图:今日大钟楼,将来会成为海关的博物馆

  

广州故事:“大钟楼”藏着段段“古”

  (栩/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