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东两教授今日赴京获颁“国家级教学名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15:12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今天消息 中国第二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揭晓,今年广东有两位名师获此殊荣———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教授丁彦青。据悉,教育部从2003年起设立“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表彰具有较高学术造诣、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有所建树的教授。今天,两位名师将赴京接受颁奖。(区健妍)

  中山大学黄天骥教授:百篇训练令廿届学生获益

  才情横溢心态年轻,让他与学生永远打成一片

  在中山大学美丽的校园里,学生经常会见到一位精神抖擞的老先生从校道上走过,他就是中国著名的戏曲学家、中文系的黄天骥教授。

  学生们都喜欢上黄天骥的课,不仅因为能学到丰富的知识,也不是因为轻松活跃的氛围,更重要的是,黄天骥在课堂上那永远激情洋溢的模样。“学生都喜欢听他的课,他也尽可能地挤出一切时间多给学生上课。即使要坐两个小时的车到珠海校区也没有退缩!”曾是黄天骥教授的学生、现在是黄天骥教授的同事,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宋俊华告诉记者。

  除了课堂上文采飞扬之外,黄天骥还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中文系主任的黄天骥提出“百篇写作训练”和“八篇书评”计划,经过实践,这两项训练极大地提高了中文系学生的笔头能力。如今,这一教学体系得到教育部的褒扬,一些高校还专门派人来取经。

  在课堂上,黄天骥是一位才情横溢的学者;在课堂下,他又变成了一位可爱可亲的长者,“在校道上,无论什么时候碰到黄天骥老师,他总是神采奕奕的样子,连眼睛里都在笑。”

  毕业多年后,许多学生还专门回到中大看黄天骥。见了面,他能一下子喊出对方的名字,他依然像以前那样关心他的学生,他的风趣幽默依然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在学生眼里,黄天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当黄天骥获得全国名师的消息传开后,不少学生向他祝贺,他总是谦虚地说:“自知名不副实,名不副实。”

  宋俊华总结说,黄天骥老师之所以能够获得全国名师这项荣誉,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就是“爱”,“他爱学校,爱教师这个职业,爱学生!”

  本报记者郝婧羽

  南方医科大学丁彦青教授:拿自己的病肾作教学模型

  与死神握手解剖世界首例SARS尸体,他的刚强令人欣赏

  近日,一篇关于SARS最新研究成果的报道,使社会目光再度聚焦在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主任丁彦青教授身上。

  当年正是丁彦青教授冒着生命风险解剖了世界首例SARS尸体,拿出有力证据排除了社会上有关炭疽、鼠疫的传言,并为之后的SARS攻关打下坚固基石。

  丁彦青是河南人,“他不像大多数知识分子那样谨小慎微,他一点都不文弱,很刚强。”与他共事20多年的后辈李学农老师最为欣赏丁彦青的风骨。

  2003年2月11日,南方医院被确定为SARS死亡病例的定点尸检医院,世界首例SARS尸体的解剖由丁彦青主刀完成。丁彦青回忆,“当时只知道出现了一种不明原因的肺炎,有多大的传染性不知道,连名字还没定”。当时的情形他记忆犹新:“解剖时只戴了普通口罩,病人胸腔切开后,病变的肺已经肿得很大,一碰血就冒出来了。”

  在丁彦青办公桌上,除了各种文件资料,数十个整齐排列的药瓶子引人注意。丁彦青自嘲:“现在只剩下精神是健康的。”

  同事告诉记者,丁彦青可谓百病缠身:10年的糖尿病史;2001年诊断出肾癌,切除一侧肾脏,腰椎间盘突出做过手术,同时还有胆结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当日丁彦青一侧肾脏切除后,出于职业习惯,他要求医院拿出另一半去做诊断,留一半给自己。一辈子为别人做病理解剖,丁彦青这次拿起自己的肾开刀。“典型的肾透明细胞癌,癌细胞已经突破了包膜”。丁彦青将其做成教学蜡块,给学生作教学模型。他掰着指头算着:“3、5、7、9、11,等过了11年,就安全了,肾癌基本上就不会复发了。”

  本报记者区健妍 通讯员张淼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